袁晨煒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中小學校建設水平也不斷進入新高度。但是,學校建筑在校園特色等方面卻仍然處于千篇一律的狀態(tài)。而有活力的校園趣味空間是與城市相互促進的,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園不僅僅是承載和展示文化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它是孩子們的樂園。
關鍵詞:小學;趣味空間;設計;活動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及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國中小學校建設水平也不斷進入新高度。但是,學校建筑在校園特色等方面卻仍然處于千篇一律的狀態(tài)。設計師在學校在趣味空間設計方面也缺少關注。因此,多數學校的建設僅僅滿足了教學功能需求,但并沒有關注孩子們趣味活動空間的創(chuàng)造。我們之所以所舉例的這個學校,是想分享我們在實踐中整個構思過程及實施過程,希望能給設計師提供一些參考。
一、設計實踐
在這個學校設計中,我們將趣味性的概念運用于整個過程;結合建筑空間,校園環(huán)境、使用功能,所有的建筑細節(jié)經過詳細的推敲??傮w看來,最后的成果可能比我們所想象的好一點。
校區(qū)的規(guī)劃應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一方面是對于現有的教學模式、功能組織的適應;另一方面是對于未來可能的空間形態(tài)做出預測。只有依靠正確的引導,使校園規(guī)劃的宏觀策略及戰(zhàn)略思維符合校園的發(fā)展方向,校園才有可能真正的走上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健康之路。
明華小學位于岳麓大道南側、望雷大道與寺涼路相交的西北角,項目占地面積約49畝,建筑面積約1.7萬m2,辦學規(guī)模為36個班,主要建設教學樓、綜合樓、食堂、風雨操場、運動場及學校相關配套項目等。
(一)“家”的概念。一個家是有客廳、餐廳、臥室,還有庭院,這是人生活所具備的所有的東西,我們把這個概念從規(guī)劃上來延伸進建筑設計。
我們把運動場靠在主干道邊上的。我們認為建筑不一定是景觀的主體,學校里最美的依然是孩子們,所以我們把這一點展示給城市,讓建筑作為背景,人成為景觀主體。
規(guī)劃布局是呈一個半圍合狀的形態(tài),利用教學樓、綜合樓、體育館、食堂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巨大的起居廳,在這個空間中孩子們可以學習、生活、嬉戲,孩子們在一個和諧的大家庭里生活成長是相當愉悅的。在這個半圍合的空間里,孩子們可以看到老師、同學甚至于校工,他們也被其他人所關注。這種相互關注的過程可以體會到建筑空間帶給他們的生活的影響。
在這個設計中,我們放棄了傳統(tǒng)的中軸對稱式校園規(guī)劃手法,強調不同功能區(qū)之間的可達性和建筑空間布局的均好性。建筑設計結合現狀地形自然形成不同尺度和特色的文化展示和交流場所,如聚會廣場、庭院等,吸引師生來此活動,使之成為各種思想交融的舞臺;
在設計中強調校園生活的高效和舒適。為了滿足小學教學要求,我們將整個校園分為四大板塊:教學區(qū)、辦公區(qū)、后勤區(qū)和體育運動區(qū)。體育運動區(qū)和教學區(qū)自然的分離,同時通過校內道路以及空中連廊有機的聯(lián)系在一起,自然而然的形成了許多趣味性的空間節(jié)點。
(二)以孩子的視點看建筑。孩子們的視點是非常低的,建筑在他們的世界中其實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盡量把建筑的體量打碎,同時使用一些生動的弧線,使孩子們可以看到建筑的形體。
入口空間設計了一個具有儀式感的大門,雖然它的體量非常小,但在孩子的眼中卻像個大門,給人以上學的心理暗示。
進入內廣場后豁然開朗,這是建筑的內院,我們希望把它打造成孩子們的游戲場,我們希望把它做得很有歸屬感和彈性。建筑中所有的連廊、入口、臺階都朝向這個內院。在這個空間中,人成為活動主體,這種空間可以比較好的表達熱鬧生動而具有感染力的氣氛。
為了使這個空間更為生動,我們使用了一部分的曲線構圖。因為曲線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我們希望孩子們行走在這種空間中,能夠感受到一定的趣味性,同時也能夠實現建筑空間與人的交流。
作為校園生活,主要是以學生的步行活動作為主要的行為方式,所以,我們盡量強調以步行的方式作為教學單元、生活單元聯(lián)系的主要模式,使不同的功能分區(qū)之間的共享交融更為便捷。在校園與城市結合的地帶,科技與社會技能相結合,技能直接應用于社會,體現著一種開放的特征和信息的交融。
向心性的校園空間布局把學生的學習、生活向中心展示,促進互動學習的氛圍;圍合性的建筑布局創(chuàng)造了中央廣場,適合進行各種形式的戶外活動,平臺花園形成全天候步行系統(tǒng),將學習、生活兩區(qū)連接,成為一體化校園。在中央廣場不同位置以大型戶外階梯連接至平臺花園,形成看臺式的大階梯設計與廣場結合,作為集會和表演場地。平臺花園設有圖書館和園林休息設施。教學樓和學生宿舍為單廊開放式布局,南北兩面通風采光,并形成空中花園作為活動平臺,以綜合、方便、開放、通透的空間,創(chuàng)造了多元、靈活、互動的校園生活體驗。
(三)人性化設計。當前學校的功能強調的是便利性和可達性,我們做設計的時候是用建筑的手法來做校園規(guī)劃,學校規(guī)劃變成了一個復合在一起的大建筑,人穿行在各個功能體塊之間,便利性非常高。只有這種空間的聯(lián)合組織,人才會感覺到愉悅。
我們在內庭院內大量使用透水混凝。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安全地嬉戲建筑的色彩運用相對大膽,流線型的地鋪圖案跟建筑形體的圍合感會形成有趣的反差。我們結合學校的舞蹈教室設置了一條七彩的通道,孩子們行走于這種曲線中會充滿了趣味和快樂。趣味性的空間、趣味性的建筑、趣味性的環(huán)境,是我們能為這個城市帶來的一絲春風。
二、設計思考
(一)確立理念
明確趣味性空間的范疇,如教學空間、互動學習空間、活動空間、運動空間等,針對素質教育打造各類利于孩子們學習的空間場所,應在從孩子們的成長出發(fā),結合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教育資源,真正讓孩子們的生活和學習空間充滿了趣味。
(二)持續(xù)發(fā)展
校園建設應當傳統(tǒng)與現代結合,內向型的空間塑造與簡潔現代的建筑造型結合之間的結合;繼承與發(fā)展并重,建筑生長于生機盎然的綠洲之中;文化生長于多層次的交流之中。有活力的校園趣味空間是與城市相互促進的,是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校園不僅僅是承載和展示文化的中心,更重要的是,它是孩子們的樂園。
三、結語:
綜上可知,學校是兒童們的樂園,孩子們需要的是富有趣味性的活動空間以及生動的學習空間。學校是孩子們日常生活學習的場所,新型學校的設計應該更加注重趣味性的空間設計,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各式各樣的學習、交往空間,讓孩子們快樂的學習、快樂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