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靜
摘 要: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組成的國家,其中少數(shù)民族是我國重要的組成部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在教育方面,開展了壯語和漢語雙語言的教學,通過這種教學來提升少數(shù)民族的教學質量,文章就小學壯漢雙語教學設計與實施的行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學;壯漢雙語;設計;實施
一、引言
在壯族聚居程度比較高的一些地區(qū),他們的語言交流一般都是以壯語為主,因此對于壯族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具有一定局限性。壯漢雙語教學模式的設立,順應了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讓小學生在掌握壯族語言的同時也掌握了漢語,為以后漢語的使用、學習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推動了小學雙語教育的發(fā)展。
二、壯漢雙語教學的設計改革
在壯漢雙語教學方面,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再以語言的技能為主,尤其是壯族學生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要把漢族的文化引入到教學中去,讓學生了解漢族的風土人情,注重文化要素的導入。同時在課堂上面要以學生為主,積極調動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要知道學生自主意識的學習比被動學習的效果要好很多,這也是現(xiàn)代教學觀念的一種。
(一)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
我們可以在教室里、走廊墻壁上、小花園里,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里都布置了壯漢文對照的圖片和文字,使學生的可視空間充滿雙語。學校還可以配置“雙語教學”語言情景室,由于其語言學習的針對性特別地突出,因此我們可以把它作為學生學習語言的活教材,另外,情景室內所提供的語言信息能夠使學生在口語交流與書面讀寫中得到及時的幫助;情景室張貼的學生雙語作品則讓學生有了自我展示的空間。除此之外,小學生接受知識的主要場所就是教室,老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交流時最好的場所,老師應該把自己變成配角,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在課堂上,要有和諧、輕松的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當中,能夠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注重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
對于壯族的小學生來說,由于其從小所處的語言環(huán)境都是壯語,所以對于漢語是沒有概念的。要讓學生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并能夠運用到實際中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對語言的規(guī)范使用是不可忽視的重點之一。怎樣才能更加規(guī)范我們的語言呢?除了在課上的學習以外,還要利用課余的時間多練習,看一些漢語的書籍或是和同學之間用漢語來進行交流等。
(三)建立師生互動的授課模式
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傳遞信息與接收信息互動的過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單調乏味,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師生互動,是一個良好教學模式之一,它不僅促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還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也為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平臺。
(四)加強老師隊伍的建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個老師的素質和教學質量對于壯漢雙語教育來說非常的重要,是開展壯漢雙語教育的重要保障。對于缺乏教育經驗和能力的老師來說他們的教學勢必會影響教學成果,因此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壯漢雙語的教師培訓基地,對壯漢雙語學校的老師進行定期的培訓,同時從年輕教師中派選優(yōu)秀的老師參加壯語的培訓班以充實老師的隊伍。
三、壯漢雙語教學的實施對策
壯漢雙語教學的實施涉及到很多的方面,比如說教師、課程、教材等各個方面。所以要不斷的完善教學制度,加強教學管理。具體的措施有
(一)明確雙語教學的目標
所有老師都要明確雙語教學的目標,通過雙語教學提高學生運用漢語交流的能力,讓學生學會運用漢語的思維方式并能大膽的用漢語進行交流。
(二)完善教學的制度
要完善教學的制度,在學生剛踏入學校的初期階段,可以使用自己的母語,然后逐漸的加入漢語學科的教學。采用“先低后高”、“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同時要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學習加強漢語的教學來促進雙語課程的實施。
(三)明確教學的原則
在雙語教學中,要明確教學的原則,在教學中要多運用漢語組織語言,為學生設立情景課堂,讓文化要素融入到情景課堂上,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提高教學的質量。
四、壯漢雙語教學設計與實施的意義
現(xiàn)在經濟進入了高速發(fā)展的時期,各個民族之間的聯(lián)系也更加的緊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實施壯漢雙語教學對加深兩個民族之間的溝通有著主要的意義。壯族學生通過學習漢語掌握了兩種語言,成為了壯漢兩族交流的重要橋梁,同時培養(yǎng)除了為符合社會發(fā)展需求的新型的實用型人才,通過改善教學模式、教學方向和教學理念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改革和完善,在實施雙語教育的過程中要抓好教學管理,優(yōu)化課堂教學加強環(huán)境與活動的課程,這樣有利于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這樣不僅提高了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的效率,推進了學校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同時還能為兩個民族的團結做出貢獻。
綜上所述,通過壯漢雙語教學不但可以培養(yǎng)精通漢語和壯語雙語言的人才,還可以此來加深兩個民族之間的交流,它的設計和實施不但為我國建設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及維護國家統(tǒng)一做出了貢獻,同時也促進各個民族的蓬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雷經國,苗學杰.雙語教育目的定位與實施路徑[J].中國民族教育,2010(10).
[2]劉方旭.黔西南州布依族雙語教育實施現(xiàn)狀與展望[J].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0(05).
[3]吐爾遜娜依.雙語教學對少數(shù)民族雙語教師素質的要求[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4).
[4]李儒忠.關于雙語教育的若干重大問題[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4(01).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友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