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瑩
近幾年,教育生態(tài)似乎在日益惡化,一方面,學校和家庭不能有效配合,教師被打頻頻見諸媒體,教師尊嚴蕩然無存;另一方面,親子矛盾突出,家長的焦慮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補習班盛行,孩子疲憊不堪。有人說,那是因為家長的和老師的關(guān)系錯位了,學校本來是將道理的地方,家是講愛的地方?,F(xiàn)如今學校從師德出發(fā)要求教師無限愛,而家長卻因為焦慮開始不斷的跟孩子論理。這話不無道理,但仔細想想,家長會愛嗎?因為不會愛,才會用命令和威脅綁架孩子,因為不會愛,才會無比焦慮。怎么愛孩子?筆者僅就家庭中常出現(xiàn)的幾個事例稍作闡述。
一、學會控制負面情緒,理性認識孩子的錯誤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負面情緒。據(jù)網(wǎng)媒報道:南京某醫(yī)院不久前接診了一位33歲的年輕媽媽,在陪伴女兒作業(yè)時,因孩子做作業(yè)慢而動怒,導致頭部一根大血管分支血管堵塞,誘發(fā)中風。新聞一出,無數(shù)家長跟帖,多少陪讀父母鞠了一把感同身受的淚。其實,成長過程就是孩子一路“試錯”的過程,現(xiàn)在家長容不得孩子出錯,一旦孩子出錯就認為孩子“不認真”,“偷懶”,正因為如此,才會對孩子的錯誤暴跳如雷。然而控制負面情緒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是給孩子做出示范的過程,有了家長平和的態(tài)度,才有孩子充滿安全感的成長空間,否則,家長的暴躁易怒也很容易傳遞給孩子,成為孩子現(xiàn)在和將來處理問題的方法。如轟動全國的重慶公交車墜江事件,就是因為司機和女乘客情緒不穩(wěn)的極端例子。而家長的態(tài)度,來自于家長對孩子成長的認識程度。說到底,控制負面情緒在于家長有沒有認識到孩子是要出錯的,是可以出錯的,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一樣,不能用同一把尺子(成績)丈量所有的孩子。
二、學會共情,中性接納孩子錯誤
很多家長都很擅長做孩子思想工作,自以為比天比地,從憶苦說到思甜,自己說的口干舌燥,奈何孩子根本不進耳朵,該犯的錯誤照犯。其實,當孩子出現(xiàn)錯誤或失誤時,家長首先要做的不是撇清關(guān)系的責罵,而是跟孩子站在一條線上的“共情”,即承認孩子的感受。
以我女兒為例:上月學校舉行班際足球賽,2班對陣女兒所在的4班。原本,4班有兩個校隊足球運動員,實力要強于2班,可當2班首先進球的時候,4班的運動員沒能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配合好,導致沖撞失誤頻出,最后輸了比賽。班主任看后非常失望,回到班里將全班同學批評了一頓,并要求全班每人寫一篇反思。女兒當時憋著一口氣,回到家后氣得跺腳,連作業(yè)都不愿寫。我說:“足球賽輸了,你心里本來就很難過吧?老師又批評了你們,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女兒一下子就哭出來,一邊哭一邊絮絮叨叨的把賽場經(jīng)過和老師批評后的心里感受都說了一遍。等她哭完,我問:“那你覺得你們班輸?shù)舯荣惖脑蚴鞘裁茨??”她想了想,開始分析原因,分析到最后,發(fā)現(xiàn)有些方面跟老師分析的也重合,這樣,原本對老師恨得牙癢癢,自己分析過后,也承認老師說得部分有道理。我說:“老師要求寫反思而不是檢討,你剛才的分析就是一篇很好的反思,不如就寫下來?!彼犖疫@么一說,欣然同意。在這次事件中,班主任老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但是批評處理的時間把握得不好。輸了比賽,孩子們心里處于懊悔,不能接受等情緒之中,此時班主任沒能及時“共情”,孩子們的情緒釋放不出來,內(nèi)心深處抗拒老師的批評。而我回家后及時“共情”,孩子立刻哭了出來,表示情緒得到釋放,此時只需要中性接納孩子的錯誤,即對孩子的錯誤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做一個耐心的傾聽者,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比你認為的更成熟。
三、學會說話,堅持正面激勵和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網(wǎng)絡的發(fā)展使得網(wǎng)絡語言快速發(fā)展,在目下的網(wǎng)絡語境中,調(diào)侃、挖苦、譏諷盛行,網(wǎng)絡暴力不斷升級。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也肆意釋放自己的情緒,所謂“戾氣”很重,可是面對著未成年人,說話是一定要注意的,你的調(diào)侃、挖苦會被思想不成熟的未成年人認為是對他/她的一種否定,在這樣語境下長大的孩子,要么自卑要么狂妄。
還以我女兒為例:下班回到家,女兒從書房鉆出來,很高興的說:“媽媽,今天我們體檢,你知道我視力多少嗎?”
“左眼4.9,右眼5.1?!蔽覈L試猜測,一個月前我們路過一家眼鏡店,女兒站在門口自己給自己測了一下,雖然不規(guī)范,基本可以參考。事實上,她好幾次說起她的左眼視力不如右眼。
“哈哈,錯了,右眼是5.1,左眼卻是5.2?!彼吲d地甚至在原地蹦了兩下。接著解釋:“是這樣的,體檢的人給我測左眼測到5.0的時候,我一開始確實看不清,但是我努力一眨眼,有一個瞬間就看清了,就這樣幾次努力,一路測下去,居然看到了5.2.”
我說:“女兒,恭喜你啊,這說明你的左眼是一種假性視力退步,只要你保護得當,你左眼的視力完全可以恢復成跟右眼一樣,而不是努力才能看清?!?/p>
“那怎樣才能讓左眼恢復呢?”女兒一聽有戲,連忙追著問。我趁機把保護視力的要點又說了一遍,她頻頻點頭,若有所思。其實,這些要點平時也常叮囑,奈何進不了她的耳朵啊。今天可好,主動來問呢。
晚上,出差在外的先生跟女兒視頻,女兒又把測視力的事跟爸爸說了一遍。先生清清嗓子,嚴肅道:“女兒啊,我要提醒你啊,你的左眼視力實際并沒有5.2,已經(jīng)在近視的邊緣,你再不好好愛護,近視指日可待?!?/p>
女兒的臉一下子晴轉(zhuǎn)陰,嘟嘴道:“爸爸,你整天威脅我,我知道該怎么保護自己的眼睛?!毕胍幌?,對著視頻里說:“爸爸你說話就是沒有媽媽好聽,我不想跟你說話了。”手機塞回給我,小姑娘氣呼呼的回自己房間去了。
先生很奇怪,問我是怎么叮囑女兒的,我又把我的話復述了一遍,他就更奇怪了,嚷到:“我跟你說的意思是一樣的啊,怎么到了我這兒就不會說話了呢?”
“因為,我是正面引導,你卻是反面威脅?!蔽覍χ曨l說了原因,留先生去反復咀嚼反思。
這件事情雖小,卻是大多數(shù)家庭中對話的體現(xiàn),我們的孩子普遍在家里得不到正面的引導,而是反復的命令,威脅。這讓孩子時刻處于焦慮不安中,就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意,自然父母教育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高爾基說:“愛護自己的孩子,這是母雞都會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卻是一門藝術(shù)?!睈鄄粌H僅是心靈深處的情感,更是一種能力,每一位家長都應當學習怎樣去愛,更智慧的愛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