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摘要: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huán)境”,可見,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活動,需要語文教師立足于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興趣的激發(fā),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合作探究式學習,獲取到語文知識,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高效課堂
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那種單一“注入式”的知識傳授,要精心指導學生的學法,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學習方法,這是新課程改變的出發(fā)點與落腳點。筆者認為,新課程下的語文教學要將知識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由學生個體去學習,對于難以理解與掌握的語文知識,要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促進學生互動交流,充分讓學生經(jīng)歷知識形成的整個過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與做法。
一、語文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對學生進行分組。新課程下的教學活動要求學生獨自去學習知識,感受到學習的快樂,由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有所不同,沒有一套適合于自己有用的學習方法,許多學生都習慣于在老師的牽引下去學習,其目的在于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更談不上如何去和學生一道合作探究學習,面對這種現(xiàn)狀,筆者認為語文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語文教師要摸清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全班學生逐一進行分析,比如學生的學習語文知識興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生學習的自控力等方面,都需要語文教師了如指掌。教師對學生具有相同層次的學生劃歸為一類,各類的學生都需要語文教師給予一個學習目標與之對應。在分組方面,語文教師要搭配均一,每個小組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以較好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那些好于表現(xiàn)自己的學生,可以充當小老師,去引導,去教會組內其他學生,同時,通過小組式合作探究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集體觀念,以增進學生之間的情感。因此,語文教師有效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思維能力的高低,乃至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狀況,對學生進行組內均衡搭配。
2.語文教師要給組內學生明確職責,各施其職,協(xié)調發(fā)展。作為語文教師要意識到選好組內小組長,是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重要條件。小組長的具體職能是組織本組學生對某個問題進行合作探究與合作交流,讓組內的學生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小組長的調配,讓組內的學生有次序地發(fā)表自己多某個問題的見解與主張;同時,小組長要掌握本組學生的具體情況,膽子大的要鼓勵或安排學生先發(fā)言,準備充分的學生先發(fā)言,教師要暗示準備不充分的學生要做好準備,后面也必須要發(fā)言;小組長遇到組內學生就某個問題發(fā)生了分歧,爭執(zhí)不休的時候,組長要就各個學生的發(fā)言,闡述自己的見解,積極引導組內學生能夠用具體的事例,來闡述自己的看法;因此,小組長的角色應該定位于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作用,是老師的得力助手,是學生學習的親密伙伴,不過,小組長的選定并非只能是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組內的其他學生都應該輪流去做小組長,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充分鍛煉學生的能力。
3.語文教師要讓學生明確組內合作探究的具體目標,以及探究與交流的方法。既然把問題放在小組內去合作探究,必定是語文知識方面的理解有一定問題,需要多數(shù)學生共同來探究,作為語文教師要讓學生在探究前,明確合作的目的,需要達到何種程度,這是組內探究時,教師應該注意的問題。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合作交流時,可以從三個方面去引導學生問答式思考,這也是交流的方法,比如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能夠結合自己所掌握的語文知識去談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換一種角度怎樣去看待,讓學生換位思考,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下一個肯定性的結論,我認為應該怎樣去認識,或者應該怎樣去理解,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與理解做出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判斷。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看法,吸收組內其他學生的思想與方法,從而達到互動交流的目的。
二、語文教師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小組內的合作學習意識,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堅實基礎。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思考:
1.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合作探究的興趣。語文學科的學習,除了學生借助自身的經(jīng)歷與感知外,有些問題學生是難以通過具體的形象與實體感知的。遇到這些問題教師要利用網(wǎng)絡再現(xiàn)具體的情景,讓學生親臨其境,感知、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合作去探究的欲望。
2.語文教師要有效提供學生合作探究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良好習慣。學生在組內合作探究,教師的角色是指導性,參與性,示范性。因此,教師要參與到學生合作探究的活動中,與學生一道共同去探究語文知識,充分發(fā)揮教師的示范與引領作用。教師在組內,對那些學生不善言談,要啟發(fā)學生暢所欲言,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語文教師引導學生在具體的小組活動中,要遵守合作探究規(guī)范。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組內去學習,各組的學生學習情況,教師要想盡辦法獲取到學生學習的信息,以便教師及時給予指導語幫助。在整個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學生要圍繞探究的目標去進行,防止探究或交流主題跑偏,學生要積極主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其他學生要認真聽,用心去聽,不能東跑跑西串串,,導致整個課堂一盤散沙;同時,語文教師要把學生當著是自己的孩子般,去呵呵學生,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及時給予必要的幫助,比如給學生學習方法的指點,給學生做好示范。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有閃光的地方,教師要給予必要的表彰或獎勵,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所帶來的喜悅。
總之,語文教學活動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能夠有效地發(fā)展學生思維,教師遵循學生的個體特征,給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自我發(fā)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欲望,真正體現(xiàn)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課程下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淺析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教育科學(全文版)》;2017年第07月07;鐘國華
[2]探究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學周刊:B》;2012年第2期;時錦紅
[3]“小組合作學習”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科學咨詢》;2015年第41期;竇必友
[4]淺談小組合作學習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年第01月02;包月華
[5]淺談小組合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小學教學研究:理論版》;2015年第6期;徐利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