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春
摘要: 歷史的學習需要學生進行記憶,為了讓學生能夠對這些歷史知識有一個好的理解和系統(tǒng)的記憶,教師在教學時,也要注意對歷史的課堂的開放,使歷史課堂變得生動一些,這樣學生在學習的時候,也就能夠更好地對歷史內(nèi)容進行把握。
關鍵詞: 初中歷史;新型課堂;參與度
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要讓學生能夠記住這些歷史知識和事件,而是要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同時,明白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能夠從古人的身上學習他們的優(yōu)秀品質,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初中歷史相對比較簡單,為了使學生更好地學習,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提高學生在歷史課堂上的參與度。
一、初中歷史課堂學生參與度分析
雖然中國的教育在不斷地改革,但是有些問題還是很突出。我們國家的歷史代表著我國的文化,是幾千年的時代進程,但因為被打上考試科目的標簽,而失去了最為珍貴的意義。
很多研究表明,初中生對歷史課堂的參與度不高,缺乏歷史興趣。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結果?
首先,必須歸咎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教學設計中問題情景的缺乏、以教師為主體的觀念影響、教學方法的不當是學生對歷史失去興趣的幾個最主要的原因。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剝奪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臺上一味地灌輸課本知識,使得學生成為被動接受的機器。長此以往,學生會逐漸失去耐心,變得死氣沉沉,疲于聽課。學習的主動性、自覺性甚至是學習興趣都隨之降低。
其次,歷史不受重視的副科位置,使得學生對此的重視程度也降低,因此歷史課程的魅力正在逐漸減淡。長此以往,勢必會導致不好的結果,不僅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更會對歷史產(chǎn)生厭惡。這些結果的出現(xiàn)與初中歷史教師的教學素養(yǎng)和方式密不可分,但同時也與初中生自身的學習素養(yǎng)和課堂接受度有關。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還是以傳授歷史知識點為主要目的,學生通常都是在被動地接受歷史知識,鮮有學生對此真正產(chǎn)生興趣。更因在應試教育的現(xiàn)狀下,歷史作為不受重視的副科,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參與度并不高,學習的更多目的只是為了應對考試。然而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此的教學現(xiàn)狀只會讓中國的歷史文化失去它原本的色彩。
如何解決這些發(fā)現(xiàn)的問題,我將從四個方面進行剖析并提出一些策略性的改革措施。
二、策略探究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提高初中生歷史課堂參與度既是對教育改革的踐行,也是對初中課程改革的完善。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進,對教育的改革顯得越來越重要,而歷史學科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學科,在教育界一直受到重視,提高初中歷史課堂學生參與度也成為被關注的焦點。初中學生積極參與歷史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效率,更直接體現(xiàn)了他們在歷史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引導學生學習歷史和運用歷史,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提高學生興趣
初中歷史需要學生記憶的知識是非常多的,同時受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學生往往會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就造成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對歷史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尤其是在歷史課堂上,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使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較少,這也就造成學生對歷史缺乏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和教師之間有更多的互動,教師也要在平時的教學中進行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教師可以以競賽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組,然后出一道歷史題目,讓每組派出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正確答案,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歷史學習,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競爭意識,還會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開放歷史課堂教學模式
2.1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歷史教師應當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不僅要讓學生吸納歷史知識,更應該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的興趣。除此之外,初中歷史教師還應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挖掘出更多更精彩的歷史文化,豐富歷史課本內(nèi)容,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而學生也應當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配合老師的教學,優(yōu)化自身學習質量,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有趣的課堂氛圍。
2.2學生應意識到歷史課程的重要性
要想讓學生學好歷史這門課程,必須先讓他們意識到,這是怎樣的一門課程,這門課程代表的是什么,他們學習這門課程的意義在哪里。要讓初中生意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不僅僅是為了應對考試而學習的。
2.3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體
當今的初中生,都是零零后,有著更多的想要表達與展示自己的訴求,歷史教師應當關注這一點,將其用于歷史教學中,將歷史課堂變成一個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2.4加強學生意識問題的培養(yǎng)
如何激發(fā)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歷史課程的參與度?作為此門課程的主要負責教師,歷史教師責任尤為重大。我認為教師應當安排一些場景使學生愿意問、有膽量問,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提問,以問題貫穿課堂始終,加強對學生意識問題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不斷追問、不斷解答,對歷史產(chǎn)生興趣并靈活地記下課堂內(nèi)容。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課堂的參與度,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積極探索的精神。
總之,提高初中歷史課堂學生的參與度,能將歷史教學效益最大化。針對此問題提出的這些策略希望能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能夠讓初中歷史教師得到啟發(fā),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并希望教師不斷反思、不斷進步。教師得當?shù)慕虒W方法也有助于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體驗學習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習成績,獲得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彭輝.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設計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2.
[2]劉豐憲.初中歷史有效教學策略探討[D].沛縣閆集中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