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雄
摘要: 歸納法教學是一種科學的教學模式。所謂歸納法教學,是歸納思維在課堂教學中的總體體現。包括探究式學習、問題學習、項目學習、案例教學、發(fā)現式學習和即時教學等多種教育方法。本文通過論述歸納法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中的運用,提出了相關問題。
關鍵詞: 教學模式通用技術課堂教學
引言
通用技術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chuàng)造、體現綜合、科學與人文相統(tǒng)一的課程,立足學生的直接經驗和親身參與,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技術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但是從實踐中來看,通用技術課無論在學校、老師、家長還是學生的重視程度很小。因此,為了使通用技術課能順利有效的進行,一方面教師要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另一方面,也要營造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一、歸納法在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若想要達到有效教學的目的,就必須吸引學生參與其中。通用技術課不同于其它學科,即使是新知識也是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這對老師來說很重要。這種熟悉又陌生的知識,很容易喚起學生的興趣。以必修模塊中的《技術與設計》為例,這一章講解了“設計的一般過程”。這部分內容的主線是:圍繞產品的設計流程展開具體的分析、理解、應用。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學生雖然相比之下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但對很多東西的設計過程還是知之甚少。老師要引導學生從產品的制作者而不是消費者進行考慮。比如老師可以通過具體的案例進行引導:“今天你家里來了很多客人,由于凳子不夠你不得不去商店買凳子,但是買回來大家都反映這個凳子不舒服,你為了讓客人滿意,于是展開了思考……”。通過一段故事性很強的導入,引導學生總結歸納出凳子存在的問題,然后本節(jié)課的課堂問題便自然而然的生成了:如果你來設計這個凳子,你會怎么做的?接下來進入教學重點,根據老師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分小組討論,并畫出自己小組的草圖。經過小組討論之后,讓大家派代表輪流上臺匯報,老師可以加以引導,通過板書的方式記錄學生們回答的要點。匯報結束后,老師帶領學生歸納總結出設計的一般過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提高課堂的有效性。但也對老師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教師要盡量選用概括性強的案例,讓學生能發(fā)現一般的規(guī)律;案例最好是貼近生活的,這樣更便于學生的理解。
二、歸納法在任務中的應用
(一)在大任務中的應用
所謂大任務,就是教師在學期一開始定下一個總體的目標,接下來的一學期內,分為幾個課時,每節(jié)課教師帶領學生完成其中的一項任務。比如,在學期開始,教師給學生布置一項設計風箏的總任務。在接下來的課時中,教師可以從設計草圖、準備材料、制作骨架、制作風箏、給風箏進行藝術加工、試飛等階段完成這個任務。通過親力親為的參與,學生更能發(fā)現其中的問題。在最后的試飛完成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歸納出風箏草圖設計過程、風箏的設計過程、設計時要遵循的原則、飛行高度與設計之間的關系等。通過風箏的設計過程也可以幫助學生歸納出其它模型的設計是不是有相同的設計過程與原則。經過這個大任務,學生可以將特殊的原理遷移到其它相同事物之中,總結出一般性原理。
(二)在小任務中的應用
所謂小任務,就是教師在本節(jié)課針對教材或實際提出的教學任務,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本節(jié)課的任務。比如在《認知流程》一課中,教師會給學生提出兩個任務,要求兩個任務一起完成。任務一是安裝一支雙色圓珠筆,任務二是討論各自每天在學校中的安排。任務一的問題包括:安裝一支雙色圓珠筆需要哪幾個步驟?如果你是通過試驗了幾次才成功,那前幾次與最后一次的順序有什么不同?哪種步驟才是正確而高效的?最后安裝完成后,書寫有沒有什么問題?你是怎么解決這些問題的?任務二的問題包括:你是怎么安排你的一天的?你認為這些順序是否可以調整?調整之后對你的生活有沒有影響?你是否認為別人的生活更加高效?你認為你的安排合理嗎?如果不合理,你想過如何調整嗎?
通過對這兩個任務的探究和討論,學生首先可以簡單的歸納出,無論是安裝一支圓珠筆還是一天的生活,都是有時序性和環(huán)節(jié)的。其次,通過學生們互相之間討論,可以歸納出也許每個小組的時序不盡相同,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這些環(huán)節(jié)哪些可以顛倒,哪些不能?引導學生建立“流程”的概念。再次,教師可以課本上的流程圖作為示例,帶領學生比較不同的流程圖,歸納出通用的流程圖表達方式。最后,引導學生歸納出改進流程的必要性。榆次同時也可以深化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修改和改進自己的生活流程圖,明白提高效率的意義。
三、在通用技術課中運用歸納法的建議
(一)關注學生教學前的概念
學生并不是空著腦袋走進教室的,尤其對于高中學生來說,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但有可能存在一些認知方面的偏差。歸納法符合學生的日常思維,容易被學生所接受。教師在教學中,不應該忽視學生的已有認知水平和結構,應該對其有效的加以利用,幫助學生科學的使用歸納法,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二)重視問題的設計
教師應該知道,通用技術課不同于其它課程,提出問題的目的并不是單純的讓學生得到答案。教師提出問題,是為了集中學生注意力,以學生的視角進行討論,幫助學生通過個性化的思考和獨特的思維,構建答案的過程。
(三)重視板書設計
與問題設計相似,通用技術課中板書的設計尤為重要。這是一個使學生思維顯化的過程。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也能幫助學生使用歸納法,為最后答案的構建奠定基礎。
結論: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都證明,歸納法不僅能夠很好的對教材內容整合和編排,更能讓學生在重難點環(huán)節(jié)進入深層次的思考,推動通用技術課向縱深層次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征求意見稿)[S].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組,2016.
[2]梁惠燕.在通用技術課堂中應用歸納法教學的探索[J].課程教學研究,2012(04).
[3]普林斯,菲爾德,王立人.歸納式教學法的定義、比較與研究基礎(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