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逢明 王慧 李海川
摘要:為響應國家號召,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戲曲加深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戲曲劇本的翻譯成為當下亟需解決的課題。戲曲劇本是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它不同于小說或其他文學形式,對戲曲劇本中的稱呼語的研究領域仍然一片空白。本文以呂劇《姊妹易嫁》的劇本為例,對于戲曲念白及唱詞中出現(xiàn)的稱呼語進行歸納分類,探討如何將其翻譯為合適的日語。希望本文的研究成果能夠為有志于戲曲外譯的研究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有助于我國戲曲藝術在海外的傳播,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
關鍵詞:稱呼語;呂劇;翻譯;日語
迄今為止,有許多研究人員從語用學角度對稱呼語進行了研究,也有很多人通過《紅樓夢》和《儒林外史》等文學作品探討了稱呼語的翻譯,并進行了漢英、漢日稱呼語的對比研究。其中,多數(shù)論文都是以漢語和英語的稱呼語為研究對象,很少有人將目光投到戲曲劇本的翻譯上,而將呂劇這種地方劇種翻譯成日語的研究領域仍然是空白狀態(tài)。本文通過歸納分析呂劇《姊妹易嫁》中稱呼語的日語翻譯方法,可以為戲曲劇本的日譯提供一定的借鑒。
一、稱呼語的定義與分類
長期以來,人們對于“稱呼”和“稱謂”這兩個概念界定得不太清楚,學界也對此作出大量研究,眾說紛紜?!冬F(xiàn)代漢語詞典》第5版中關于“稱呼”的解釋是:“(1)叫;(2)當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關系的名稱”。本文所探討的稱呼語均可包含于本概念范圍內(nèi),對于其它研究中出現(xiàn)的稱謂不再涉及。
漢語中的稱呼語種類豐富繁多,有的學者以社會關系為依據(jù)將稱呼語劃分為“親屬稱謂”和“社會稱謂”兩大類(戴慶廈,2004:139-145),也有學者從稱呼語的意義角度對其細分,分為“社會通稱”、“親屬稱呼”、“職務稱呼”、“職業(yè)稱呼”和“姓名稱呼”五類。本文中涉及的人物較少,人物關系清楚明了,故采用按人稱分類的方式,從自稱(稱呼自己)、對稱(稱呼對方)和他稱(稱呼第三者)三個類別展開考察。
二、《姊妹易嫁》中的稱呼語
《姊妹易嫁》的劇本中無論唱詞還是念白都含有大量稱呼語,粗略統(tǒng)計也有50種以上,而且多數(shù)稱呼語反復出現(xiàn)。現(xiàn)將其匯總?cè)缦?,其中很多加?)的稱呼語表示有無括號其稱呼意義不變,故視為一種。(見表1)
三、稱呼語的翻譯
我們首先來探討一下自稱的日語翻譯方法。自稱即第一人稱做主語時對自己的稱呼,根據(jù)人物身份和說話對象應采用不同的譯詞。比如張有旺作為一名老年男性,自稱我或老漢的時候應當翻譯成わし,面對女兒自稱你爹我時可以翻譯成父さん;而毛紀在岳父面前使用表達自謙意思的小婿時應翻譯成わたくし,故意說給未婚妻聽而自稱俺放牛的娃子時可翻譯成牛飼いの俺;素花自稱你姐姐我時則翻譯為姉さん,素花姐妹在父親面前自稱則可以用あたし。值得注意的是,毛紀自稱俺時,不能直接使用日語中的俺,因為這里的俺是山東方言,男女皆可使用,與日語中的俺意義不對等?,F(xiàn)將部分臺詞的譯文示例如下:
例1:這事你不必犯難為,老漢我給你(?。┤隆?/p>
譯文:そのことなら、心配することはないさ。全部わしに任せとけ。
例2:岳父,小婿有一事未講明......
譯文:お父様、私には話しておきたいことがございまして...
例3:不是你姐姐耍心眼。
譯文:姉さんが小賢しいことをするわけじゃないけど。
例4:我的爹爹呀,只要毛哥他愿意,兒愿與他同回故里過生涯。
譯文:お父さん、毛兄さんさえよければ、あたしは嫁いで一緒に暮らしてもいいわ。
其次考察一下對稱的翻譯方法。日語中使用第二人稱的時候有諸多限制,因此在翻譯的時候大多采用省略或替換的方式。張有旺在稱呼女兒素梅時由于當時的心情影響,使用了梅、你、好孩子、傻孩子等稱呼,可分別譯為梅ちゃん、おまえ、いい子、バカな子,而在稱呼毛紀時采用了她姐夫和賢婿,前者類似于日本家庭中以最年幼的人為基準稱呼其他人,后者屬于上對下的禮貌稱呼,這種文化和日本的上下關系略有不同,翻譯時可根據(jù)句子背景省略或譯為紀くん、毛さん。
例5:好孩子,別光和她頂嘴,還是給她梳妝去吧。
譯文:いい子だから、口答えばかりしないで、お化粧を手伝ってあげな。
例6:梅呀!樓下有客,你不知道嗎?
譯文:梅ちゃん、下にお客さんが來ているの、知らんのか?
例7:她姐夫,來,咱喝熱的。
譯文:紀くん、さあ、熱燗を飲もう。
例8:賢婿,娶過門去有啥不趁心的,你可得多包涵著點!
譯文:毛さん、結(jié)婚して何か心に葉わないことあったら、大目に見てやってね!
毛紀稱呼張有旺為岳父,可直接譯為お父様(見例2),而稱呼素梅二妹則屬于上對下的禮貌稱呼,不符合日語表達習慣,可省略或譯為素梅さん。
例9:二妹可好?
譯文:お元気ですか?
素花眼看未婚夫即將變成妹夫,情急之下按照稱呼丈夫的方式呼喚毛紀,這里的官人可以翻譯成あなた。
例10:官人,我是素花。
譯文:あなた、わたしが素花なのよ。
素梅稱呼毛紀為毛哥,可譯為お義兄さん,而中軍稱呼毛紀為狀元爺,狀元屬于中國文化負載詞,日本沒有這種稱號,故可替換為下人稱呼有官職的人時用的殿様。
例11:毛哥來啦。
譯文:お義兄さん、いらっしゃい。
例12:啟稟狀元爺!
譯文:殿様に申し上げます!
最后看一下他稱的翻譯方法。張有旺在跟素梅說話時提到了張大娘和孫大娘,都是站在素梅的角度將輩分概念延伸到鄰居身上的稱呼,日本人雖然不會這么使用,但是應該能夠理解,這里就保留源語言特色,使用張家のおばさん、孫家のおばさん;而素花提到的李家大姐,無法確認是指的李姓人家的女兒還是媳婦,同樣按字面意思處理為李家のお姉さん即可,素花在對素梅提到毛紀時用了較親昵的說法,俺毛郎,可譯為うちの毛くん;張有旺自言自語時提到素梅用的是俺二妮,因只有姐妹兩人,可譯為下の娘。另外有一個詞是咱姐妹,既包含了素梅的自稱,也包含了對素花的稱呼,可簡單處理為私たち。其他如你姐姐、你姐夫、咱爹、咱娘都比較簡單,不再一一贅述。
例13:那一天李家大姐把我問,她問我是配的哪家相公。
譯文:ある日李家のお姉さんが聞いてきたけど、どのお宅のご令息と婚約を交わしたのかと。
例14:誰知俺毛郎(昂)他愛哪朵花?
譯文:うちの毛くんはどの花が好きかしら?
例15:還是俺二妮好?。?/p>
譯文:やっぱり下の娘がやさしいな!
四、結(jié)語
通過以上例句的翻譯和分析,可見在翻譯稱呼語的時候,既要考慮說話者的身份和與聽話人的關系,又要考慮中日文化的區(qū)別。小論對于稱呼語翻譯的考察尚不夠成熟,在寫作之際參考了很多漢英翻譯的技巧,希望本文能夠引發(fā)更多研究者對于稱呼語翻譯的關注。另外,作者從滬江日語公眾號上看到的例句中獲得了一些啟發(fā),引用在此僅供參考。
例16:--皇上,奴才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朕最討厭這么講話,朕說不當講你就不講了嗎?
譯文:--誠に申し上げにくいことですが。
--どいつもこいつも申し上げる気満々のくせによく言うね?
這里的譯文并沒有出現(xiàn)原文中的稱呼語,但是卻非常傳神地譯出了原文表達的含義和感情色彩??梢姺g時不可過于拘泥原文,應靈活多變。
參考文獻:
[1]陳毅平.《紅樓夢》稱呼語翻譯對比研究[J].紅樓夢學刊,2012 (1).
[2]段燕.身份視角下的稱呼語翻譯研究——以楊憲益英譯《儒林外史》為例[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5).
[3]盧萬才.漢日稱呼語禮貌功能對比[J].東北亞外語研究,2013 (2).
[4]周成.期待視閾視角下文化負載詞英譯研究——以《紅高粱》中的稱呼語英譯為例[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5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