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芳杏 馬衛(wèi)紅 楊雪貞 王開功
摘要:目前食品安全是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F(xiàn)有屠宰場送檢一例豬后腿肌肉充滿出血點的樣品肉。經(jīng)病理切片HE染色的方法未發(fā)現(xiàn)寄生蟲和細菌,用革蘭氏染色也沒有發(fā)現(xiàn)革蘭氏陽性菌和陰性菌。結論:排除了細菌和寄生蟲感染,疑似使用新型β受體興奮劑類藥物所致。
關鍵詞:豬肉;食品安全;肌肉出血;蘇木精伊紅染色法;β受體興奮劑;革蘭氏染色
中圖分類號:S858. 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9737(2018)06-0064-01
近些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fā)不斷地考驗著消費者的承受力[1]。食品安全涉及到公共安全問題,出血豬肉會引起人們對食品安全性的恐慌。引起豬肉出血的原因很多,病原微生物、化學藥物等[2]。病原微生物可以用實驗室方法進行檢測,而化學藥物則以殘留為主,尤其是近來新型β興奮劑的出現(xiàn)增加了檢測難度[3]。肌肉組織出血通常作為判斷疾病的依據(jù),一般由感染、中毒、缺氧和淤血等因素引起對毛細血管的損傷,改變血管的通透性,促使紅細胞滲透到組織,最后出現(xiàn)點狀出血[4]。本實驗通過HE染色方法觀察出血肌肉組織的病變特征,并應用革蘭氏染色方法來判斷出血豬肉是否有寄生蟲感染。
1 材料與方法
材料。貴州省麻江縣某屠宰場送一份豬肉后腿出血明顯的豬肉樣品,送檢人描述,該樣品來源于該縣某一豬場,該豬場在屠宰過程中偶爾發(fā)現(xiàn)豬肉出血現(xiàn)象,發(fā)生率約為0.5%左右。
病變觀察。用肉眼直接觀察組織病變,從顏色、出血點的大小、位置、分布。用手觸摸肌肉和出血點,剖離出血點組織,看是否有蟲體。肌肉顏色無明顯變化,有光澤,肌肉中可見肌肉中明顯出血,0.2 cm×0.5 cm左右的出血點多見,程度各異,散布在肌肉組織里,局部可見出血斑,剖面可見肌纖維呈明顯的梭形。無法剖離出血點肌肉組織,也未見蟲體或蟲卵。觸之有粒狀感,肌肉有彈性。
HE染色法。取材用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HE染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肌纖維飽滿,肌細胞和肌束間有明顯的出血,大量紅細胞聚集,其中有嗜中性粒細胞、巨嗜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等炎性細胞浸潤。出血局部、肌肉血管內(nèi)、肌纖維間未見寄生蟲或蟲卵,嗜酸粒細胞浸潤的局灶也未見到寄生蟲或其蟲卵。
切片革蘭氏染色。取材用4%的中性甲醛固定,常規(guī)石蠟包埋切片后,用經(jīng)HE染色后,再用結晶紫、碘液復染,苯胺二甲苯液分化后在顯微鏡下觀察。革蘭氏染色后在油鏡下觀察未見細菌類似物。
2 討論
細菌和寄生蟲等病原微生物是引起肌肉組織出血原因之一[5-6]。細菌和病毒等感染,還會伴隨著其他病理變化,比如豬副嗜血桿菌主要特征為高熱、急性敗血癥、皮膚疹塊、慢性疣狀心內(nèi)膜炎及皮膚壞死與多發(fā)性非化膿性關節(jié)炎[7]。肉孢子蟲可以在橫紋肌內(nèi)形成包囊,其外觀因蟲種不同而異,小的為灰白色點狀、線頭狀[8]。據(jù)送檢人描述所送豬肉樣品的豬后腿肉有出血現(xiàn)象,擔心食品安全問題而送檢。寄生蟲一般可以從組織里剖離出蟲體或蟲卵,在組織里散在有一些白色結節(jié),但在本樣品組織里只看到大小程度各異的出血點,經(jīng)HE染色和革蘭氏染色后并沒有觀察到細菌和寄生蟲,排隊寄生蟲或細菌感染的情況。
砷、銅或鋅等重金屬也可造成肌肉組織出現(xiàn)出血點。萬潔妤研究報道雞砷中毒有鼻衄及皮膚出血的現(xiàn)象[9]。對肌肉樣品進行砷、銅或鋅等重金屬檢測可以確認是否重金屬污染。莊振超等在大鼠機械損傷模型中發(fā)現(xiàn)皮下肌肉周圍見較多紅細胞及炎細胞浸潤,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少量淋巴細胞[10]。張國忠等研究報道肌肉受擠壓后肌間會出血及血漿滲出[11]。這與本實驗中的病理現(xiàn)象較為相似,但是發(fā)生養(yǎng)殖場離屠宰場距離不遠,且其他遠距離養(yǎng)殖場未發(fā)現(xiàn)相似病變,而且只集中于同一養(yǎng)殖場,似可排除豬在運輸過程中后肢肌肉受到擠壓造成機械性損傷而導致肌肉出血。樣品豬肉組織顏色無異常且有彈性,也沒找到其他病原微生物,推測可能是使用血管擴張類藥物,使血管通透性增加,導致組織中出現(xiàn)明顯的出血點。
參考文獻:
[1]陳慧,我國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江南大學,2017.
[2]朱蓓蕾,動物性食品藥物殘留[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7.
[3]蘇麗芳,何丹婷,徐飛,等,新型瘦肉精殘留的檢測方法研究進展[J].中國獸醫(yī)雜志,2014,50(05):59-61.
[4]馬學恩,家畜病理學[M].第四版,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7.
[5]陸萍,黃曉慧,李春芬,等,安徽部分地區(qū)豬丹毒桿菌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研究[J].微生物學通報,2014,41(9):1822-1828.
[6]黃胡萍,章麗金,林志輝,寄生蟲感染致消化道出血并不全性腸梗阻1例[J].創(chuàng)傷與急診電子雜志,2015,3(01):16 -18.
[7]李萍,唐小慧,李新瓊,等,豬副嗜血桿菌與豬丹毒絲菌混合感染病原的分離鑒定及生物學特性分析[J]. 中國獸醫(yī)學報,2016,36(3):431-436.
[8]胡善偉,豬肉孢子蟲病的流行特點與病理變化[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14(3):187.
[9]萬潔妤,中藥治療雞砷中毒機理研究[D].貴州大學,2015.
[10]莊振超,李興彪,李永超,等,大鼠機械性損傷后皮下肌肉出血的病理學觀察[J].中國法醫(yī)學雜志,2011,26(5):356-358.
[11]張國忠,廣泛軟組織機械性損傷所致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實驗研究[A].中國法醫(yī)學會,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