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友明
近期,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中學弒師案在教育界是一場大地震,發(fā)人深省。我們來簡單地回顧事件:2017年11月12日,是一個本該平靜的周日,湖南省益陽沅江市第三中學安排這一天的上午對高三學生進行補課,下午放假休息。高三某班的班主任鮑老師要求班級學生留校寫作業(yè),但本班同學羅某不想寫,遂前往辦公室找鮑老師,老師稱不寫就要轉(zhuǎn)班,雙方因此發(fā)生矛盾,隨后,羅某便將隨身攜帶的彈簧跳刀刺向鮑老師頸部,導致老師死亡。
為何會發(fā)生慘案?羅某行為兇殘過激的直接原因有二:一是班主任留校安排寫作業(yè)占用了僅有的周日半天休息時間,導致羅某非常不滿;二是羅某不愿寫,班主任回答“不寫就轉(zhuǎn)班”,還表示要將羅某最近不甚良好的情況報告給其家長,羅某因此感到憋屈和憤怒,所以動手行兇。究其根本,其實都是雙方被訴求否定后的情緒化反應。值得我們反思的是外界的要求與孩子內(nèi)心實際需求嚴重沖突,在孩子身上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這些長期聚積的心理壓力,在面臨外界的突然刺激時會爆發(fā)出強大的負面能量,才釀成如此悲劇??梢姡@心理輔導刻不容緩!重視心理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工作。
一、農(nóng)村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特征及其心理問題
(一)中職生的心理特征
1.學習行為實用化
2.個性發(fā)展自主化
3.價值觀念多元化
4.負面心態(tài)普遍化
(二)農(nóng)村中職生的心理問題
1.學習心理問題
第一是學習目標不明確;第二是學習動機層次不高;第三是學習方法不當和學習習慣不良;第四是學習認知能力水平較低;最后是學習焦慮等現(xiàn)象比較普遍。
2.情感心理問題
第一是情緒不穩(wěn)定,自控能力較弱。第二是社會性情感表現(xiàn)冷漠。第三是情感上抗打擊能力小,挫折容忍力弱。第四是情感嚴重壓抑,情緒體驗消極,渲泄渠道不良。
3.個性心理問題
首先是人格尊嚴受到損害和摧殘。其次是不良性格特征存在跡象明顯。再次是自卑自賤心理嚴重。最后是自私自利心理較多。
4.人際心理問題
首先是師生間交往缺乏信任感。其次是代際交往隔閡明顯。再次是朋輩交往缺乏選擇性、判斷力和控制力。
二、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農(nóng)村中職學校師生沖突的原因
從教師方面來看,首先是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引起的沖突;其次是年齡差距、教師的情緒引起的師生沖突;然后是教師的管理和能力素質(zhì)問題引起的沖突。
從學生方面看,首先是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與教師作為社會代言人的整體性、普遍性要求之間存在的沖突;其次是學生的主觀因素引起的師生沖突;然后就是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非正式群體的“首領”和后進生引起的師生沖突。還有就是學生不斷增強的獨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識和觀念與教師的權(quán)力主義的對立,加劇了師生沖突。
從師生雙方面來看,就是師生交往中的溝通障礙,也是產(chǎn)生師生沖突的影響因素。
三、農(nóng)村中職學校師生沖突的應對策略
(一)構(gòu)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預防師生沖突的最佳途徑
和諧師生的形成關鍵在于學校和教師努力,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二是關注學生的成長背景。馬卡連科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育學生、塑造學生產(chǎn)生美好的心靈的前提。愛是一種力量,用它可以改變生命。
(二)教師肩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責任,注意家校配合
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首要部分是要解決農(nóng)村中職教師自身的心理問題。在師生關系中,教師應該是主動的,處理好師生關系,讓孩子們能夠信賴與教師本人。這樣會有助于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禮儀的教育直接起著重要的位置。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農(nóng)村中職學校一部分孩子開展的教育活動。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發(fā)展方面需要得到特別的教育和幫助。作為一線的教師不管教的是什么學科都需要教師的正確的指點和關愛。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農(nóng)村中職教師面臨的任務,真正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理解信任的良好師生關系。
對于農(nóng)村中職學校,我們尤其要注意學校的教育離不開家庭的積極配合。對素質(zhì)教育的有機組成,對孩子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需要沒有被察覺和及時的得到滿足,他們將會繼續(xù)在課堂上搗亂,這個孩子很容易就被納入壞孩子的行列只不過在一般人看來,學校的影響明顯、集中,具有批量性。在給學生各種各樣不利影響方面,學校、家庭和社會三者各自分擔著對孩子進行教育的責任和義務。
家庭管教要注意教育方式和方法。家中大人有時因為意見不同而拌嘴,態(tài)度粗暴惡劣,其會給子女性格等人格形成很可能受到影響。作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關心子女的成績或功課是自然的,但不能把關心完全只在考試分數(shù)上,甚至就是一半的關心也是不可取的。而假如這種所謂“關心”以嘮叨、責問、打罵等形式表現(xiàn)出來,那么這樣的“關心”將不僅是子女反感、還可能是某些悲劇的導火索。事實上,孩子的情感更需要悉心呵護,比起關心成績,關心冷暖饑飽,關心孩子身邊有沒有好朋友更為重要。很多家長對子女生活上的關照,遠遠超過對子女心理上的關照和理解,缺乏交流而形成隔膜,使孩子不愿意跟家長溝通,不愿意說出自己的心里話,直接導致教育的艱難或失敗。
總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必須由學校和家庭教育結(jié)合給還孩子們一個健康的心理,面對未來。校園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還要關注老師的心理健康,幫助教師減輕工作壓力。少年興則中國興,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國夢的實現(xiàn),離不開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與奉獻,更離不開和諧安全的校園環(huán)境。為了建設和諧安全的美好校園,必須要重視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加大對心理輔導的投入,加強對廣大老師心理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建設一支專業(yè)高水平深受學生歡迎的心理老師隊伍。只有校園心理健康輔導得到有效保證,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校園戾氣才不會爆發(fā)盛行。
所以作為一線的農(nóng)村中職教師的我們不要盲目地進行紙上教育,更應該注重孩子們的心理需求,為孩子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