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徐佳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指出:鼓勵學生多誦讀,在實踐中增加積累,發(fā)展語感,明確了語感的重要性。語感的培養(yǎng)要從小抓起,小學是培養(yǎng)語感的關鍵時期。本文將從以下兩方面展開研究:一是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二是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語感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培養(yǎng)語感;教師;學生]
語感,顧名思義就是對語言的感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點就是語感,也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與更新,教學質量也在不斷提高,然而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尤為重要,語感的提升會增加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不僅可以提高考試成績,還能有助于今后的人際交往。所以筆者就此分析一下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小學生語感的具體措施。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
語言作為人們?nèi)粘I钪械闹饕獪贤üぞ?,對語言的感知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加強語感的培養(yǎng),可以為學生的人際交往提供幫助,也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首先,教師應該起帶頭作用,明確語感的重要性,并向學生傳達其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有計劃的去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例如《守株待兔》《拔苗助長》這些小的寓言故事,教師可以合理安排教學情境,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分角色朗讀,從中感悟主人公的感情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加強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深刻認識到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在教學閱讀中合理運用教學手段去指導學生如何培養(yǎng)語感,筆者就此總結出一些培養(yǎng)語感的途徑和方法,希望在教學實踐對老師或者學生能有所裨益。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措施
(一)增加閱讀量,深化語感
想要深化學生的語感,必須要增加閱讀量,光靠教科書上的文章遠遠不夠,老師要給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然而小學生認識的字數(shù)有限,所以教師在推薦課外讀物時候一定要適合其年齡特點,在小學生承受的范圍內(nèi),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知識面,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感。良好的語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yǎng)出來的,需要日積月累,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應該給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可以循序漸進,一點點增多閱讀量,教師需要做的就是定期檢查他們對語感能力掌握情況。只有中文水平的閱讀能力提升上去了,語感好了,為學生其他的學科才能打下堅實的基礎,其他的學科像英語,就更沒有捷徑可以走了,和中文閱讀一樣,多看、多讀多說,才能增加經(jīng)驗,提升語感。
(二)積極提升學生興趣
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第一步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興趣可以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重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按照課文標準,示范性的朗讀,學生們再根據(jù)老師的要求帶有語氣感情地去朗讀文章,體味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學習《小馬過河》這篇文章時,老師可以先為學生通讀全文,然后給學生講故事的大概意思,把文章中的角色分配給學生,讓學生扮演文章中的角色,這樣通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加入課堂中,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語文學習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進一步針對語感進行培養(yǎng)。
(三)創(chuàng)建語言環(huán)境,引導想象
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需要一個適合的語言環(huán)境,使學生進入情境并能由此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進而順暢的表達情意,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鄉(xiāng)》課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播放關于草原的視頻或者展示草原的圖片,或者配上音樂,簡述課文的內(nèi)容,還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去渲染、去描繪美麗的景色,這樣可以使學生主動進入課堂情境,也為課堂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四)通過文字訓練培養(yǎng)語感
文字訓練時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本中的文章,其語言文字都是精雕細琢,教師需要在語言文字上下功夫,對那些精美的語句進行細致的分析,使學生能感受到作者的所想,最好是與生活聯(lián)系到一塊,才能獲得對語句的理解與分析。比如學習古詩《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可以這樣解釋:松間明月的光照與石上清泉的聲音,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給人一種豐富新鮮的感受,宛若一幅秀麗的山水畫,又像一支恬靜優(yōu)美的抒情樂曲……通過這樣的詞語賞析,增加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潛移默化的就會有好的語感。
(五)反復閱讀增強語感
一個人的語感不是生來就有的,是慢慢培養(yǎng)出來的,它是建立在語言的基礎上,是人類直覺的特征。例如,《海市蜃樓》學習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通讀課文三遍,第一遍目的是對課文能有個整體的感知,第二遍是理解課文內(nèi)容,最后一遍就是揣摩課文,能夠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對海市蜃樓的景象有個具體的認識和感知。學習唐詩宋詞也一樣,首先讓學生去熟記并能背誦,之后再去培養(yǎng)語感。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主要是靠心去感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強化學生的語感,語感的培養(yǎng)是一點一滴積累的,不能給急于求成,需要教師不斷完善自我,增加文化底蘊,設身處地的為學生著想,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通過培養(yǎng)語感全面提升對各科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萍.論《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性》[J].青年文學家,2013(27):192-192.
[2]宋麗紅.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有效途徑[J].中華少年,2017(34):116-117.
[3]魏興.探究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5).
[4]王素琴.談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J].教育與管理,2010(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