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清文
【摘 要】 體育作為我國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在以往的教學中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教學觀念和教學手段固化,課堂缺乏趣味性和生動性,難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可以帶給學生新奇的體驗,促使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本文主要針對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進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給予我國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體育教學;游戲;運用策略;分析
體育是我國小學教育體系的基礎學科,其可以促進學生能力、智力與思維的全面發(fā)展,是集鍛煉性和運動性于一體的學科,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體育教學也面臨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在教學中運用游戲,可以提升課堂的鮮活性和趣味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與各項能力的均衡發(fā)展具有現(xiàn)實意義。
一、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游戲的優(yōu)勢
1.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體育教學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究能力,在教學中運用游戲,能夠緩解學生由于上課而產生的緊張情緒和疲勞感,促使其身心處于輕松的狀態(tài),進而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動對教學活動進行探究。同時,在課堂中引入游戲還可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想象力,促使學生在運動中獲得思維的發(fā)展。
2.使課堂充滿趣味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探索未知的事物,以往的體育課堂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固化,難以帶給學生新奇的感覺,課堂氛圍枯燥沉悶,不利于學生體育素養(yǎng)和身心素質的發(fā)展。通過運用各種形式的游戲,能夠讓學生在游戲中掌握各項技能,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和鮮活性,給予學生獨立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空間,真正實現(xiàn)寓教于樂。
3.優(yōu)化體育課堂結構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但是在以往的固化模式下,教師是課堂主體,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導致課堂結構不合理,無法充分發(fā)揮體育學科的育人價值。在教學中運用游戲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年齡特征以及心理特點,有利于優(yōu)化體育課堂結構,提供給學生更多探究和學習的空間,促使其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途徑。
二、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做好課前游戲設計
在體育教學中應用游戲并不是沒有規(guī)劃且盲目的,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學生情況以及教學目標進行綜合設計,并且對游戲過程進行嚴格控制,充分發(fā)揮游戲的輔助教學作用,避免學生由于強度過大或者運動量過大而出現(xiàn)身體損傷的情況。
例如在4×100米接力跑教學中,教師需要梳理教學目標,如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協(xié)調性、柔韌性、爆發(fā)力以及體能等,對游戲進行科學設計,促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能力與素質的均衡發(fā)展。同時,教師在設計游戲中,還要結合教學需求引入多元化的游戲形式,例如在1500米長跑教學中,為了避免學生由于運動量過大而出現(xiàn)抵觸情緒,教師可以設計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游戲,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氛圍中消除抵觸心理。
2.在準備環(huán)節(jié)中的具體運用
游戲具有較強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在體育教學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做好相關準備活動,在幫助學生對課堂教學內容形成初步認知的同時,促使學生身體各個關節(jié)充分活動,避免在教學中出現(xiàn)受傷情況。在準備環(huán)節(jié)中運用游戲,可以提升課堂的活潑性和生動性,調動學生參與準備環(huán)節(jié)的熱情,改變刻板而枯燥的課堂氛圍。
例如在足球教學之前,教師可以引入“溜猴”游戲,在幫助學生充分熱身的同時,促使學生體會到足球運動的魅力。首先,教師將班級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保證各個小組足球水平相當;其次,在完成分組后,每個小組進行“溜猴”游戲,小組成員站成一圈分別傳球,一名成員站在中心搶斷足球,被搶斷者與其替換繼續(xù)游戲;最后,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指導,教導學生如何快速搶斷足球或者不被他人搶斷。通過這一具有較強趣味性的游戲,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并且初步掌握足球技能。
3.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自控力和自我約束能力,主要憑借興趣開展學習活動,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新鮮好奇、喜動活潑”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游戲激發(fā)和喚醒學生的運動興趣 ,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同時,教師在引入課堂游戲中,還要綜合考慮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機能和學習能力,應用分層教學法,避免挫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所有學生都體會到體育運動的魅力,在游戲中獲得能力和素質的提升。
例如在籃球訓練中,教師要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引入不同的游戲,對于籃球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半場3對3斗牛競技游戲,讓學生在競技中體會籃球運動的對抗性、團隊性以及競技性;對于籃球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小小報童”游戲,讓學生運動繞著球場送報,比一比哪個“報童”送得最快,通過游戲夯實學生的籃球基礎。
4.在課堂結束中的具體運用
在即將完成課堂教學后,學生需要從緊張興奮的情緒中解放出來,通過結束活動可以幫助學生舒緩身心,為投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在課堂結束中,教師可以引入游戲,幫助學生以愉快輕松的心態(tài)結束教學,例如組織學生進行“首尾相接”游戲,學生連成一排做頸部按摩,進而起到舒緩身心的作用。
總而言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全面實行,體育教學逐漸受到了公眾和社會的高度重視,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中,需要秉承新課改精神,結合當代小學生的特點,積極引入和應用各種游戲,通過游戲提升課堂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為其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文惠.分析體育游戲對中學體育教育的影響[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211-212.
[2]李偉.淺談體育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225-226.
[3]王玉鳳.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法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211.
[4]蘇勝利.解讀體育游戲對小學體育教學的影響[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9):183.
[5]程淑娥.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活動的有效開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