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婧
“老師們,我們試著想一想,這兩支毛筆有什么區(qū)別吧?!惫P者指著PPT上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問道。
“……”
“同學們,我們試著想一想,這兩支毛筆有什么區(qū)別吧?!惫P者將同樣的問題拋向?qū)W生。
“老師,這兩支毛筆的材質(zhì)不同吧,可能一個是豬毛制作的,一個是馬毛制作的,只是被制作成了一樣的而已。”
“老師,生產(chǎn)毛筆的廠家不是一個,他們可能是競爭關(guān)系,一家為了超過另一家在模仿。”
“我也想到了,他們的主人可能不同,一個是書法大家,一個是普通愛好者。”
“這兩支毛筆的做法也可能不同,一個出自手工,另一個是機器生產(chǎn)出來的?!?/p>
還記得這一道題目是筆者團隊在最開始設立批判性思維課程時,為學生設置的一個啟發(fā)他們打破慣性思維的題目。在課前討論時,筆者將同樣的問題讓老師們試答,結(jié)果他們看到這兩支一模一樣的毛筆時竟一時語塞,而真正上課時,筆者的學生卻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精彩答案。
當團隊成員再次分析這一堂課時,第一次感受到學生并不缺少發(fā)散性思維,缺少的是如何合理地分析問題。在3年的探索過程中,隨著教師們不斷增長的批判性思維課程教學經(jīng)驗,讓筆者更加相信,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課程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是求真、求理和反思。
教師要讓學生積極探索,不斷靠近真理。要讓學生不再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習慣追根溯源、刨根問底;要讓學生不再將得出正確答案作為目的,而是習慣探索答案得出的過程;要讓學生不再單一掌握知識,而是習慣將新舊知識前后聯(lián)系形成體系;要讓學生不再盲從,而是相信真理的鑰匙掌握在自己手中。
教師還要讓學生遇事講道理,理性分析問題。要讓學生不再一味地追尋直覺,而是習慣仔細剖析、深入探究;要讓學生不再與同學盲目爭吵,而是習慣冷靜分析問題;要讓學生不再喜歡嘩眾取寵,而是習慣厘清思路、清晰表達。
教師更要讓學生不斷總結(jié),養(yǎng)成不斷反思的習慣。我們要讓學生不再將自己接受到的知識作為終點,而是習慣將接受到的知識作為深入思考的起點;要讓學生不再習慣用一種方式解決問題,而是習慣舉一反三嘗試換個方法;要讓學生不再在同一問題上反復犯錯,而是習慣吸取經(jīng)驗找到下次避免犯錯的方法。
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重視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教師在教授重要的知識點時,要給足學生思考消化的時間,不輕易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讓學生主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