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盛鋒
摘要: 隨著科技和經(jīng)濟的持續(xù)進步,小學教育已經(jīng)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在進行數(shù)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為學生們預留出一定的實踐和空間,讓其自我思考和消化,從而更好地進行知識掌握以及技能培養(yǎng)。然而,部分教師盡管采用了這種方法,但是卻并未在真正意義上做到精講巧練。為此,教師應當改善原本課堂教學的模式,進而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本篇文章將闡述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中應用精講巧練的具體方法,并列舉相關案例進行詳細說明。
關鍵詞: 精講巧練;策略;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9129(2018)09-0294-02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economy, primary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objects our country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n the course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reserve some practice and space for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think and digest themselves so that they can master knowledge and cultivate their skills better. However, although some teachers have adopted this method, they have not practiced it in a real sense.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improve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This article will expound the concrete method of applying refined teaching and skillful training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 and enumerate the following The case is explained in detail.
Key words:? skillful teaching; strategy;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applied research
引言:為了提升教學質量,教師理應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們預留學習空間,并從“講”的角度做到精講,同時從“練”的角度做到鞏固,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水平。
1 依靠精講巧練提高教學質量
1.1精講的前奏。對于教師而言,為了能夠吸引學生們的興趣和注意力,在課程正式開始之前,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問題的方式,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教學情境,促使學生們能夠全身心融入到課程之中,以此為精講做好準備[1]。
優(yōu)秀的問題能夠打開學生的思維,引導其積極思考,并且對于本堂課程內(nèi)容產(chǎn)生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創(chuàng)造力。為此,教師需要巧設“問題情境”,并且滿足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將教材內(nèi)容作為主要基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提出具有建設性特點的問題。例如在學習乘法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三個籃子,先在第一個籃子中放入兩個蘋果,之后再在第二個籃子中放入兩個蘋果,最后再在第三個籃子中放入兩個蘋果,并讓學生們計算三個籃子中蘋果的總和。由于學習了加減法知識,學生們認為只要通過2+2+2=6便能夠得出答案。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思考,三個籃子中每一個籃子都有2個蘋果,是否能有效率更高的計算方法,進而展開本堂課程中乘法知識的教學。
1.2精講的方式。基于新課程背景,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理應將學生作為主體,以其為中心設計教學任務,自己僅僅只需要起到引導性作用即可。從講解的角度來分析,教師所傳授的內(nèi)容更多是質疑、解惑以及傳授技巧等方面。其次還要對整個課堂進行控制,以此發(fā)揮自己的主導性價值,至于課堂精講,必須保證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選擇最為重要的知識內(nèi)容,幫助學生們快速完成理解和記憶,進而提升講解效率。畢竟,小學生的學習思維還沒有形成,如果教師在課堂中分析了大量內(nèi)容,則學生往往很難將其全部記住,甚至有可能在課后全部忘光,導致教學質量不佳。
1.3精講的過程。在每一堂課程教學中,精講主要是針對某一個問題或者知識點詳細分析,首先提出一個引導性問題,讓學生們完成思考之后再予以解決。問題的設置必須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真正做到來源于學生,服務于學生。整個難度應當是由淺入深,促使學生們逐步展開發(fā)散性思維,并運行自己的知識基礎解決一些難度相對較高的問題[2]。
2 依靠精講巧練提高教學效率
學生在進行任何知識學習的時候,都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從而能夠起到有效的鞏固效果。為了能夠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在完成知識講解之后必須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們充分練習。設計的題目必須具有較強針對性,同時難度和數(shù)量也要適中,滿足學生的基本需求,并且與其水準保持一致,進而可以將巧練的效果充分發(fā)揮出來。如此一來,教學效率便能有效提升,學生們的綜合水平也將隨之提高。
2.1練習需要具備針對性。練習的題目理應和課堂學習的內(nèi)容保持一致,并且還能體現(xiàn)出針對性特點。尤其是對于一些重點和難點知識,需要反復進行練習。如果題目的內(nèi)容僅僅只是針對一些基礎知識,則很難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練習的效果也未能得以展現(xiàn),從而浪費了大量時間。
2.2練習難度合適。在選擇練習題目的時候,其難度一定要和學生們的實際情況保持一致,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如果太高,學生們很難答出,甚至還會影響其學習自信和積極性。如果太低,則無法起到鞏固的效果。因此,通常題目的難度只需要稍微超過教學難度即可,在完成檢測效果的同時,還能對學生們起到一定的啟發(fā)性作用。
2.3練習題數(shù)量適度。題目數(shù)量無需過多,只需要做到“精”即可,否則如果只是數(shù)量的累積,對于學生們而言也不過是重復思考而已,而且課堂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因此一般而言,課堂中設置的題目數(shù)量以四個為宜。這其中,前兩個題目基本上和教學難度相等,以此起到知識鞏固的效果。而后兩個題目的難度則可以稍微有所提升,促使學生們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4練習形式需要適當。由于每一堂課程學習的內(nèi)容存在較大的區(qū)別,因此在針對不同的課程內(nèi)容時,可以采取不同的練習模式。例如,在進行基礎加減法的知識練習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們進行快速口算,不僅可以提升其反應力,而且還能提升其計算水平。又如,在進行三角形的基礎概念知識講解時,可以安排學生們自主展開分析和判斷,幫助其加深理解效果。
結語: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師應當采取精講巧練的方式,幫助學生們更好地進行記憶,降低教學難度,提升其綜合水平,進而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學習與生活。
參考文獻:
[1]何中吉,李向陽,宋懷林,等.大型塔式鍋爐剛性梁吊裝優(yōu)化方案的探討及實施[J].河南電力技術,2016(9):10-12.
[2]孔長春.百萬千瓦機組塔式爐安裝起重機械及場地布置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chǎn)品,2016(1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