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瑞連
摘要:美育不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養(yǎng),而且有助于開發(fā)智力,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边@一決定就把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提到一個新的高度,換句話說,跨世紀的一代新人需要融入較高的美育體驗,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由此可見,在地理教學中有機地滲透美育是非常重要的。
關鍵詞:美育;中學地理;滲透
地理學科具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雙重性特點,蘊藏著非常豐富的美育素材,同時地理教材也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體。因此,我們要充分重視地理教學中的美育滲透。
一、發(fā)掘地理教材中的自然美
“大自然恩賜給我們美感的歡悅時刻,就連藝術也欲施而不能?!钡乩斫滩闹星ё税賾B(tài)的自然美,不僅能擴大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可以給學生以雄、險、奇、秀等多種形態(tài)美的感受,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1、雄偉美。如東岳泰山的“劈地摩天,氣冠群侖”,登泰山極目遠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雄偉之感油然而生;錢塘怒潮的“滔天濁浪排空來,翻江倒海山為摧”等雄偉壯觀景象,引起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從中體驗美的感受。
2、險峻美。險峻雖令人有懼怕之感,但也可形成美景。觀看險峻的自然景觀,能給人帶來一種特殊的美感享受。如西岳華山,歷來以險著稱于世。
3、奇特美。自然界中有許多奇特的景觀,曲折離奇,變化莫測,令人感到怪異。例如,被稱為“天下奇山”的張家界,它有眾多造型奇特的峰石,又如新疆烏爾禾的“風城”和將軍戈壁的“魔鬼城”等。這些奇特的景觀可以啟發(fā)學生的的智慧,促進思維,激勵人們去追求,去探險,去創(chuàng)新,給人以特殊的愉悅感。
二、錘煉地理教學語言美
1、教學語言的文學性
在地理教學中可大膽地引用一些詩詞、散文、成語、俗語等來表達祖國山河壯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在講授“北國風光”時,可引用毛澤東同志《沁園春·雪.》的詩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這樣,可以渲染意境,使學生獲得美的享受。在詩情畫意中,學生深受感染,引起學生興趣,從而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2、教學語言的趣味性
(1)巧用有趣味的地理故事,增強課本內容的趣味性,活躍教學氣氛,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如講“密度流”產生的原理比較抽象,學生在接受和理解上有一定困難,所以可以講歷史上的一個戰(zhàn)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德國的潛水艇在關閉發(fā)動機的情況下,順利通過了由英軍嚴密把守的直布羅陀海峽,往來于大西洋和地中海之間,躲避了英軍的襲擊,并從背后給予英軍守兵很沉重的打擊,這是為什么呢?——原來是密度流幫了德國潛艇的大忙?!庇纱思ぐl(fā)了學生對密度流的探索興趣。
(2)將教學內容編成歌訣和順口溜。例如,講“中國行政區(qū)劃”時,把34個省級行政區(qū)編成順口溜。如“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四西二寧青甘陜,還有內臺北上天”;又如講“降水的類型”時,可編成“平步青云對流雨,勇攀高峰地形雨,冷暖相間鋒面雨,旋轉急上臺風雨?!边@樣可以讓學生在愉快輕松的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知識。
三、增強地理教學手段藝術美
有道是:“以言告之不如以物告之,訴諸聽覺何及訴諸視覺。”地理教學手段藝術美是教學語言的重要補充,靠視覺渠道獲取的信息總是比從聽覺渠道接受的信息給人的印象更強烈,更深刻。
1、板書藝術美。教師板書清秀,色彩搭配,布局合理,提綱挈領,條理清晰,使學生的視覺感到一種美的享受,有利于記住重難點內容。
2、地理圖表美。色彩鮮明、形象生動的板圖板畫,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作圖、用圖的能力;利用景觀圖、教學用圖,能使學生領略美的風味,并得到美的享受,激發(fā)興趣。
3、多媒體藝術美。利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可以直觀形象地再現(xiàn)地理事物和地理事象,配上優(yōu)美的音樂和生動的解說,增強了真實性、新穎性和趣味性,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習動機,使教學環(huán)境更加生動優(yōu)美。同時,能使學生獲得大量無法直接觀察的感性材料,也可以將緩慢進行的地理過程在短時間內呈現(xiàn),又能將世界各國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展現(xiàn)在眼前,使學生在感受美,鑒賞美的愉悅中獲得地理知識。
結語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其中之美之于地理教學同樣非常重要。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過程變?yōu)橐龑W生的審美過程。也就是說,教師在地理教學中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充分運用審美的因素去感染學生,將“美”深深滲透于平時的地理教學中去,那么必將激起學生的審美感受,提高學生的審美品位,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