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馨
摘要:“嫦娥奔月”神話在傳播的過程中不斷演化,出現(xiàn)了截然不同的幾個版本,如今嫦娥奔月神話主要流傳于山東濰坊、河南密縣、山西長治等地區(qū)并對當(dāng)?shù)厣鐣幕町a(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嫦娥奔月神話蘊含了人們的封建社會倫理道德觀念、對生命的追求以及對于生殖的崇拜。
關(guān)鍵詞:嫦娥奔月 神話 竊藥 陰陽觀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3-0080-02
一、文獻史料中的“嫦娥奔月
古代直接或間接記載嫦娥奔月神話的典籍很多,其中以下幾部典籍詳細描述了這一神話:
戰(zhàn)國時的《歸藏》載:“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盵1]
漢代《淮南子·覽冥訓(xùn)》云:“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嫦娥竊以奔月,悵然有喪,無以續(xù)之?!盵2]高誘作注說嫦娥為羿的妻子,他求藥于西王母,還沒有來得及服用,嫦娥偷偷竊取私自服用后飛升到月亮上。
張衡在《靈憲》中寫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姐娥竊之以奔月。將往,枚盆之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將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蛤”。《靈憲》較之前的文獻記載增加了奔月之前占卜的情節(jié),使故事的情節(jié)更加具體和生動。
《說郛》中載:“嫦娥奔月之后,羿晝夜思惟成疾。正月十四夜忽有童子詣宮求見,曰:‘臣,夫人之使也,夫人知君懷思,無從得降。明日乃月圓之候,君宜用米粉作丸團,團團如月,置室西北方,呼夫人之名,三夕可降耳。如期果降,復(fù)為夫婦如初。今言月中有嫦娥,大謬,蓋月中自有主者,乃結(jié)璘,非嫦娥也。”[3]明代的小說《說郛》是將嫦娥奔月后的情節(jié)加以完善,嫦娥這一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統(tǒng)觀嫦娥奔月神話文獻史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最早記載嫦娥奔月神話的是戰(zhàn)國時期的《歸藏》,內(nèi)容僅僅涉及一句話,主要就是談到“竊藥”與“奔月”的情節(jié)。發(fā)展到漢代,其中《靈憲》《淮南子》二篇,分別加入了具體的故事的情節(jié),豐富了故事內(nèi)容,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入了“后羿”這一人物形象,而嫦娥是后羿的妻子,故事的內(nèi)容也更加豐富。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這一故事延續(xù)了上面的兩個版本,情節(jié)沒有大的變化,直到明代,《說郛》從另一方面重新解讀神話,為這一神話續(xù)寫了一個圓滿的結(jié)局,因此,嫦娥奔月這一神話也發(fā)生了變異。
二、“嫦娥奔月”神話的流傳
目前,嫦娥奔月神話流傳最為深遠的是山東濰坊地區(qū)、河南密縣地區(qū)、山西長治地區(qū)。這也是嫦娥奔月地方的三個爭議地:山東濰坊寒亭區(qū)的登月臺、河南密縣月臺村、山西屯留的三嵕山。
山東濰坊寒亭區(qū)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嫦娥原是一個善于占月的部族領(lǐng)袖的女兒。后羿是某一部族的英雄,后來他率領(lǐng)自己的部族擊敗了夏朝的國君,然后取而代之。嫦娥聽到后羿這一消息時,便對后羿生了愛慕之心,在玉兔的努力之下,兩人喜結(jié)連理。后羿成為夏朝國君之后,性情殘忍暴躁,引起了手下的不滿,后來被寒浞殺死,嫦娥也被寒浞奪走。隨后寒浞將國都遷到了寒亭。嫦娥在后羿死后,變得郁郁寡歡,經(jīng)常登高觀月。于是寒浞在嫦娥經(jīng)常觀月的地方,建了一座宮殿——廣寒宮,然而一次,嫦娥在洗澡的時候,一不小心掉入井中淹死,而侍女為躲避罪責(zé)就謊稱嫦娥奔月升仙了。寒浞極其傷心,就一把火將廣寒宮燒掉了,以此來紀念嫦娥。
河南密縣的故事傳說和現(xiàn)今比較主流的嫦娥奔月傳說一樣,另外,密縣也有嫦娥奔月的遺跡,而且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漢代關(guān)于“嫦娥奔月”的畫像。1964年和1985年分別從南陽出土了漢畫像,畫像之上就畫著嫦娥奔月的圖像。
山西屯留地區(qū)也流傳著眾多與嫦娥奔月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在這里嫦娥奔月神話和后羿射日的神話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嫦娥飛升到月宮之后才意識到這里只有一只玉兔終年在搗藥,旁邊還有一棵桂樹。嫦娥非常孤獨,又想起丈夫的種種好處,但是懺悔沒有什么用處。于是嫦娥派了一個人下凡去見羿。這人對羿說:“我是嫦娥仙子派來的,她十分思念你,但不能下凡與你相見。正月十五月圓之時,用米粉做成丸子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呼喊她的名字,那么她就可以下凡?!焙篝啾阏罩隽?,于是倆人破鏡重圓,在屯留縣的三嵕山下愉快地生活著。在屯留的三嵕山上有一座三嵕廟,廟里供奉著后羿和嫦娥,每年人們都會來廟里祭拜他們,人們通過祭拜后羿神來求雨,而通過祭拜嫦娥來求子。后羿與嫦娥在當(dāng)?shù)赜兄恍〉挠绊懥Α?/p>
嫦娥奔月神話在全國范圍內(nèi)得到了廣泛的流傳,在上述三個區(qū)域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些區(qū)域內(nèi)保存著眾多嫦娥奔月的遺跡,以及各種版本的嫦娥奔月的民間傳說,這些故事大多與當(dāng)?shù)氐奈幕o密聯(lián)系在一起,或是將故事中的人物設(shè)計成當(dāng)?shù)厝?,或說是故事發(fā)生在當(dāng)?shù)氐哪骋坏胤健?傊?,嫦娥奔月神話在?dāng)?shù)貍鞑サ倪^程中,被當(dāng)?shù)孛癖姲l(fā)展改造,形成了獨特的地方印記。
三、“嫦娥奔月”神話下的文化意義
嫦娥奔月是中華民族文化瑰寶中最凄美的神話,它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變化,與特定的歷史文化背景是分不開的。
(1)嫦娥奔月神話反映了封建制度下人們的倫理觀念。嫦娥“竊藥”這一舉動違反了封建社會后儒家所強調(diào)的“三綱五?!敝械摹胺驗槠蘧V”的道德要求,這被視為是對“男權(quán)社會”的一種挑戰(zhàn)。因此,在神話的最后對嫦娥進行了懲罰。我們從記載嫦娥奔月的文獻史料中可以看出,明代以前文獻的記載都采用對嫦娥批判的態(tài)度,其實也是傳統(tǒng)社會對于女性的束縛。而到了明代以后,《說郛》一書中對嫦娥奔月神話的結(jié)局就進行了大的轉(zhuǎn)變,由原來對嫦娥批判的態(tài)度轉(zhuǎn)為對嫦娥行為的認可,為其設(shè)計了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果,這也反映出明代以后婦女意識的覺醒,是女性追求自由的一種表現(xiàn),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認可??v觀整個過程,人們對嫦娥的態(tài)度的轉(zhuǎn)變,這也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富有神奇幻想的文化氣質(zhì)以及善良寬容追求美好生活的民族心理性格”。[4]
(2)嫦娥奔月神話反映了人們對“長生不老”的渴望。在古代原始社會中,月亮的陰晴圓缺和循環(huán)往復(fù),因這一獨特的特征而成為生命死而復(fù)生、永不滅絕的象征。這與兩漢之后道教思想的興盛有很大關(guān)系。道教強調(diào)長生不老,企圖通過修煉、服用丹藥的方式來達到長生不老的效果。嫦娥竊藥一說就與這有很大關(guān)系。嫦娥竊取的藥就可以說是長生不老藥,這也是道教通過服用丹藥來達到成仙的目的。中國古代神仙思想來源于人類對于生的追求以及對于死的畏懼,在當(dāng)時的那個社會中,死亡成為先民們最恐怖、最害怕的事情。這也可以來證實道教對于不死成仙的可信性的布道與宣揚,也可撫慰匍匐于神仙信仰下的蕓蕓眾生對于能夠成仙充滿企盼的心靈。嫦娥奔月最為直接地反映了人們對于“長生不老”的渴望。
(3)嫦娥奔月神話反映了人們對于生殖的崇拜。古代先民認為,月亮中有一種讓植物生根發(fā)芽,讓動物和女性懷孕的力量。早期,人們認為月亮是大自然賜予人們的驚喜。嫦娥奔月神話是在我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神話,“原始人認為女人具有和月亮一樣的本性,早在石器時代人們就發(fā)現(xiàn),女人身體表現(xiàn)出一種不可捉摸卻又有規(guī)律的周期性變化,而這種變化的周期又大致與月亮的圓缺相一致,因而有“月事”“月經(jīng)”之名?!睆埡獾摹鹅`憲》一文中就提到嫦娥最終變成蟾蜍,漢代的嫦娥奔月畫像中也有蟾蜍的存在,在古代人們認為蟾蜍具有生殖生育的作用。
美麗的嫦娥奔月神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遍布大江南北、國內(nèi)東西,正是由于其蘊含著的文化意義與人類的美好愿望相契合。
參考文獻:
[1]蕭統(tǒng).文選[M].北京:中華書局,1977:838.
[2]劉安.淮南子[M].諸子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54:98.
[3]劉術(shù)人.論嫦娥奔月神話的文本流變[D].東北師范大學(xué),2008.
[4]曾繁模.嫦娥奔月神話原始意蘊初探[J].四川文物,2010(3):67.
責(zé)任編輯:劉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