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樺
【摘 要】目的:為了更好更快的診斷出來結核病,就需要先進的診斷手法來支持。所以研究出新型的診斷結核病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方法:在2017年上半年隨機選取防疫站結核病的病患20例,做為研究對象。隨機且公平的將20例病患分為兩組,每組10例。對照組為常規(guī)的實驗室診斷方法,而實驗組采取新的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從而對診斷結核病的確診時間,確診結果正確率進行分析。結果:診斷結果正確率對照組和實驗組都有非常高的準確率,而在確診時間來說,實驗組明顯由于對照組。結論:為了推動實驗室結核病診斷方法新發(fā)展,找出更先進、更快速的確診傳染疾病的方法是刻不容緩的。而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是推動結核病確診的一個新發(fā)展,既能夠保證診斷準確性有提高了確診時間。
【關鍵詞】結核??;實驗室新進展;分子生物學診斷技術
【中圖分類號】R52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08-244-01
結核病是臨床上表現為緩慢發(fā)病的一種傳染病,它的潛伏期較長,有四周到八周左右。結核病主要是由結核桿菌入侵肺部從而產生感染出現發(fā)熱、咳嗽、咳血、乏力、呼吸急促等癥狀。結核病是由結核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傳染病。其中80%發(fā)生在肺部,其他部位(頸淋巴、腦膜、腹膜、腸、皮膚、骨骼)也可繼發(fā)感染。人與人之間呼吸道傳播是結核病傳染的主要方式。傳染源是接觸排菌的肺結核患者。在環(huán)境干燥或者其他誘因的影響下,結核病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結核病是一種十分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致死率高、傳染率高等特點。在實驗室中原來的檢測肺結核患者的診斷方法是:涂片鏡檢法、培養(yǎng)法和免疫學檢測方法等,而本文中的結核病診斷新發(fā)展為分析生物學診斷技術。在臨床醫(yī)學的研究中及時診斷結核病技術,是為控制傳染源爭取更多的時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7年上半年防疫站接診的20例發(fā)現結核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10例,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齡為17-74歲,平均年齡(43.4士2.1)歲;對照組;男性患者5例,女性患者5例;患者年齡為16-76歲,平均年齡(43.6士2.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方面的比較結果均未表現出明顯差異(P> -0.05),相對于年輕人的結核病發(fā)病幾率較大,而且潛伏期較長的特點,我們采用的日常檢測設定為二個月時間。同時,新的技術的準確性、簡易性和快速性都是實驗室診斷的考察要點。
1.2 方法 分子生物學技術主要包括擴增技術即聚合酶鏈反應(PCR)、雜交技術和高通量的基因芯片技術。而在本文中的實驗室診斷結核病所要有的是聚合酶鏈中的抗體檢測和抗原分析處理。 對這50例患者的病歷進行考察,回顧性分析這些患者在出現癥狀的時間、程度、診斷技術應用的詳細檢測記錄,以及實驗室診斷做出的確診時間。同時及時進行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的嫻熟程度和臨床實驗室使用失敗統(tǒng)計,作為結核病實驗室研究診斷新方法的重要臨床數據。
1.3 統(tǒng)計方法 將實驗室確診的使用方法歸類分析,保證及時進行數據匯總統(tǒng)計,相關數據均錄入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采用卡方檢驗比較組問差異。P<0.05代表差異結果有意義。
2 結果
分子生物學技術引用抗原抗體的特異性、敏感度等,操作較為簡單,用時較短,而且病菌的傳播可能性減少,保證了一定的實驗室安全。所以說結核病實驗室確診手段又出現了一種新的診斷技術,明顯實驗組比對照組的方法確診用時更短,準確率高。詳細分析見表1
3 討論
一開始對于結核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不是很成熟,分析一種細菌的屬性和入侵方式所需時間很長。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技術在不斷成熟。我們進行對傳染疾病分析時,主要是要診斷的迅速準確也需要有一定操作簡易性,保證實施實驗檢測時候對實驗者感染率低。血清抗結核抗體檢測M.TB蛋白抗原特異性抗體是結核病輔助診斷方法之一,尤其是肺外結核的殷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酶聯(lián)免疫在70 s中所附的試驗(ELISA)用于檢測血清中的特異性性結核抗體,由于其操作步驟,耗時較長,需要集中在一起進行樣品檢驗,近年來臨床上很少使用,僅用于一些特殊的檢測目的。近幾十年來,膠體金和膜反應技術的發(fā)展,使金標免疫斑點法成為一種快速檢測結核抗體的技術,因為它不需要特殊的儀器。由于結核分枝桿菌表面抗原多個位點的表達,導致不同結核患者的免疫功能不同,抗原識別的差異也不同。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發(fā)現了抗原敏感性的新思路,節(jié)省診斷時間,為患者的搶救爭取更多時間。
在臨床實驗上,關于結核病實驗室診斷方法新進展,不僅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支持,也得有醫(yī)療經費的支持。保證機器設備能夠處理細菌屬性分析。每個科學家都有自己的見解,所以結核病的實驗室診斷方法很多,細菌檢驗仍是結核病檢測的最終標準,但是不敏感,特異性差,耗時長是這種實驗室診斷的缺陷。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為了克服困難我們提出了各種方法,盡管一系列分枝桿菌培養(yǎng)很快,但由于儀器昂貴,試劑等需要進口的問題,限制了其在發(fā)展中國家的核高發(fā)病率。血清學檢測特異性高,檢測時間短。然而,單抗原在診斷上的效果并不理想。聯(lián)合檢測可提高結核病診斷和檢測的敏感性。但是,我們在操作上也遇到了困難。分子生物材料檢測由于其時間短、靈敏度高、特異性強等優(yōu)點,是目前理想的床層診斷方法。
分析這種分子生物學技術中敏感性強的抗原、抗體主要是這種分子結構特殊,極易辨認。在結核病實驗室診斷中,需要的就是新想法。在以前的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中就為今天的特殊檢驗法打下了基礎。相應的蛋白質分析,堿基處理,受體糖分分析。為結核病檢測手段提供了新思路。在不斷的耐藥性細菌出現,研究正確的治療藥物已經十分不容易了。DNA和RNA的順利應用被用于診斷疾病的檢測,分子診斷實驗室工作必須使用明確的過程,從而獲得穩(wěn)定和有效的結果,目前的存在可以幫助診斷實驗室實現每一條流線的工作流程。
參考文獻
[1] 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技術指導組,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辦公室. 2010年全國第五次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報告[J]. 中國防癆雜志,2012,(8):485-508.
[2] 張立群,王云霞,周敏,等. 4種不同結核分枝桿菌檢測方法對結核病的診斷價值比較[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0,(11):1633-1635.
[3] 陳中秀,謝清波,周風榮. 聚集沉淀涂片與直接涂片抗酸染色法檢測抗酸桿菌的應用比較[J]. 中國防癆雜志,2009,(4):225-226.
[4] 李國利. 菌陰肺結核實驗室診斷進展[J]. 2010,48(01):53-57.
[5] 林健雄,鄭崇輝. BCACTEC460-TB自動快速檢測結核菌的臨床應用及評價[J]. 國際醫(yī)藥衛(wèi)生導報,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