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琳琳 黃宇嘉
【摘 要】 本文以河南省新鄉(xiāng)學院管理學院志愿者走進新鄉(xiāng)陽光村支教為例,介紹了支教團隊背景、主要活動形式、帶來的積極影響及存在的相關問題,提出了對策建議。要加強團隊內部管理,實現(xiàn)新老志愿者角色轉換;強化團隊培訓,轉變志愿者的觀念和理念;積極尋求外部支持,促進志愿者團隊活動順利開展。
【關鍵詞】 大學生志愿者;支教;存在問題;對策
2018年3月12日,共青團中央制定了 《關于推進青年志愿服務工作改革發(fā)展的意見》。文件指出:加強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建設,夯實青年志愿服務發(fā)展基礎;加強青年志愿者隊伍建設,不斷壯大青年志愿服務力量;以參與志愿服務為載體, 加強對廣大青少年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領;鞏固創(chuàng)新志愿服務項目體系, 提升服務黨政工作大局能力;完善體制機制, 促進青年志愿服務法治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大學生志愿者是熱心于社會服務和公益事業(yè)的在校大學生,他們結合自身所長,利用業(yè)余時間自愿向社會提供無償服務的群體。大學生志愿者除了有自愿性、無償性、公益性、面向社會公眾這四個特點之外,還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實踐性、專業(yè)性、持續(xù)性。
一、支教團隊背景
新鄉(xiāng)學院管理學院志愿者于2015年開始走進新鄉(xiāng)陽光村支教,2015年暑假一人支教,如今已經(jīng)影響到近50人。截止到目前,已有三批志愿者團隊在陽光村同孩子們度過暑假,并且每個月至少兩次周末走進陽光村參與支教活動。志愿者團隊參與支教服務截止到2018年4月已經(jīng)累計1930小時。
二、支教團隊主要活動形式
一是作業(yè)輔導。暑假期間主要輔助孩子們完成暑假作業(yè),周末輔導孩子們完成周末作業(yè)。二是主題活動。在3年的支教過程中,開展過“感恩”主題演講;“我陪爺爺過生日”等主題活動;每次的活動除了對孩子們是一種觸動,更多的也震撼了志愿者們。三是陪伴交流。由于第一批志愿者乃至后續(xù)兩批志愿者都是一直不間斷出現(xiàn)在孩子們視野當中的,除了輔導作業(yè),孩子們已經(jīng)愿意主動和這批志愿者分享自己的玩具和故事,這就是陪伴以至于信任。四是興趣培養(yǎng)。該支教團隊志愿者也有自己的特長,性別差異以及特長互補,能夠彌補孩子們的不同需求。男生陪孩子們打籃球、乒乓球等,女生教孩子們彈琴、畫畫、剪紙等,逐漸發(fā)現(xiàn)并培養(yǎng)孩子們的其他興趣。五是心理輔導。雖然這批志愿者沒有經(jīng)歷過陽光村孩子們所承受的事情,但是年齡的差距和彼此的熟悉使該團隊的志愿者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們的心理反常并及時進行溝通。
三、支教帶來的積極影響
1、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該支教團體在假期主要以作業(yè)輔導為主,在完成作業(yè)之后,輔以新課程的預習,在鞏固舊課程的同時預習了新的課程,部分孩子在假期之后的新學期明顯學習成績有了進步。
2、改變了部分兒童的內向性格
陽光村的孩子們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復雜的家庭環(huán)境及原本的家庭背景和經(jīng)歷,造成他們內向且封閉,部分孩子父母缺位使其缺乏安全感,敏感脆弱。志愿者團隊幫助他們逐步樹立了自信,愿意與人交流溝通,性格變得相對外向。
3、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
該志愿者團隊在進行知識輔導的過程中,輔以電影的觀看,并通過溝通告訴他們外邊的世界發(fā)生著什么,相對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
4、使孩子們常懷感恩之心
各種主題活動的目的除了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更多的是引導他們常懷感恩之心。由于他們本身家庭環(huán)境不好,如今可以吃飽穿暖并且能夠安心讀書。通過各種活動和心理輔導,大部分孩子對現(xiàn)在的生活表示來之不易并且心懷感恩之情。
5、志愿者通過同理心發(fā)現(xiàn)社會中的自我
志愿者們在支教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社會中的自我。第一,通過和相對弱勢的群體對話,看到他們困難的同時看到生命力,通過同理心去延展自我生命的寬度。第二,能和很多公益踐行者對話,透過一些人格榜樣熏染,完成靈魂洗禮。
四、志愿支教活動存在的問題
1、孩子內心對志愿者有排斥
(1)孩子們對新志愿者的排斥。大學生本身的交替性必然導致支教團隊成員的交替性,2015年第一位走進陽光村的志愿者目前已經(jīng)畢業(yè)了,帶出來的支教團隊骨干成員集中在大四和大三,本科和專科的時間不一致更進一步加快了成員的交替,支教團隊的成員在變化,新志愿者和孩子們熟悉到信任至少需要2個月,新志愿者的加入孩子們最起初是有排斥心理的。
(2)由志愿者本身導致的孩子們的排斥。陽光村的孩子們本身就經(jīng)歷了正常孩子經(jīng)歷的一切,但志愿者無法帶著一種問題意識去開展活動,忽視了他們的實際需求。部分志愿者以救世主的姿態(tài)自居,在關愛中無意間流露出對這些孩子們的悲憫,這會刺痛留守兒童敏感的內心,讓其對志愿者產(chǎn)生敵對情緒,產(chǎn)生相反作用。
(3)打著關愛的名聲作宣傳的團隊導致孩子們的排斥。由于該志愿團隊定點支教已經(jīng)近3年,中間也遇到很多團隊過來開展活動,往往是送來物品之后拉條幅并和孩子們進行合影留念。物質是他們所必須的,這樣的行為并沒有對小孩子造成什么影響,但對大一點的孩子尤其是五年級以上的孩子們造成了極大地影響,孩子們反映他們從內心抗拒這些人。
2、談心式輔導導致部分兒童心理落差
大學生志愿者的輔導往往是談心式輔導,與學校的輔導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孩子們反映如果在學習上有什么問題,更愿意周末詢問熟悉的大學生志愿者。
3、經(jīng)費不足
進行支教需要考慮志愿者團隊成員的經(jīng)濟和時間,新鄉(xiāng)陽光村位于新鄉(xiāng)市魯堡村,該支教團隊需要倒兩趟車,并步行2公里,大概1個小時才能到達目的地。另外需要考慮大學生的經(jīng)濟問題,所以該支教團隊頻率為一月2次,期間個別志愿者會自行過去,該志愿者團隊的花費基本由各志愿者自行支出。
五、對策建議
大學生志愿者加入關愛兒童隊伍,既有自身的優(yōu)勢又有著各方面的不足,在服務兒童中還存在許多交流的障礙和認識的偏差。在對于兒童的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上,大學生志愿者需要更專業(yè)的培訓和更全面的服務態(tài)度。基于此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1、加強團隊內部管理,實現(xiàn)新老志愿者角色轉換
首先,在新生入校及時宣傳并選出有意向的新成員,通過幫帶機制,帶他們加入支教團隊與孩子們接觸。通過已經(jīng)和孩子們熟悉的志愿者介紹并一同加入活動,能夠使孩子們放松對新志愿者的排斥,放松戒備,加速信任過程。其次,加強團隊內溝通和交流,尤其是新、老志愿者間的交流,促進新志愿者的成長,減弱老志愿者離開帶給團隊的沖擊。
2、強化團隊培訓,轉變志愿者的觀念和理念
加強對團隊志愿者的培訓,由熟悉孩子們的志愿者骨干向其詳細介紹每個孩子的個人相關情況、性格特點,向志愿者介紹與孩子們接觸過程中的談話技巧、方法、注意事項、特殊要求等等方面。另外,加強志愿者對孩子們的認識,最重要的是要引導志愿者以—種平等、尊重、關懷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們。
3、積極尋求外部支持,促進志愿者團隊活動順利開展
大學生志愿者團隊可以向院系或學校申請經(jīng)費支持,通過財務上嚴格監(jiān)管,合理使用經(jīng)費,為其活動提供資金支持。另外可以組織募捐,并公開募捐資金使用詳情,以支持團隊支教活動。
【參考文獻】
[1] 葛雯菱. 新媒體背景下的高校志愿服務的問題及對策[D].海南大學.2017.
[2] 毛凱英. 公共危機應急中的志愿者參與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張琳琳(1995—)女,大連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yè)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組織行為.
黃宇嘉(1995—)女,大連工業(yè)大學管理學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資源管理,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