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麗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工業(yè)和城市化的腳步不斷加快,由此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對環(huán)境的污染和破壞,每天有大量的工業(yè)廢水在進行排放和農村地區(qū)對于農藥的肆意使用,這都加重了環(huán)境的負擔。要應對環(huán)境污染和水資源減少的問題,提升水處理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微污染水源;處理技術;研究
引言
微污染水源水由于受到了氨氮等化學物質的污染而受到廣泛關注,如何實現(xiàn)對這一水源的有效處理以確保飲用水的安全,已成為當前相關研究領域所關注的焦點。從國內水廠傳統(tǒng)的工藝技術看,其無法實現(xiàn)對微污染水源水的有效處理,在該研究領域研究人士的不斷努力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實現(xiàn)了進一步發(fā)展。本文基于中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現(xiàn)狀與進展展開了探討,進而為實現(xiàn)這一技術的落實與發(fā)展奠定基礎。
1、概述
微污染水是指飲水水源受到的主要是有機物污染,使部分指標超過飲用水源的衛(wèi)生標準。巳微污染水一般是由于工業(yè)、農業(yè)和生活等方面產生的污水未經適當處理,直接排入供水水源導致的,微污染水主要含有微量有機物、農藥、氨氮等有害污染物,常規(guī)水處理工藝很難將其除掉。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集中與增加,眾多河流受到污染,成為微污染水,喪失了飲用水水源的功能和作用。但是在當前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形勢下,微污染水源水仍是重要水源。常規(guī)混凝、沉淀、過濾、消毒水處理工藝主要去除水中和懸浮物、膠體雜質和細菌,對當前受污染嚴重水體已經力不從心。由此可見,在水源受污染情況下經常規(guī)工藝處理后的生活飲用水水質安全性是不能保證的。
2、目前我國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技術
2.1膜過濾技術
現(xiàn)在對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技術中,膜過濾技術能高效地處理微污染水源的問題。它的主要結構分為:超濾、微濾和納濾,微污染水源在經過膜過濾技術的處理后能夠將水源中的色、味和細菌通通地處理掉,能夠保證水的安全和質量,相關的研究表明對經過膜過濾技術處理后的水源能夠完全達到國家的標準,對水中的雜質和細菌能夠做到有效去除。由于膜過濾技術的重要性,國內外的學者對它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使膜過濾技術本身具備了無限的發(fā)展空間。
2.2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
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太陽光譜中靠近紫外光的部分和N型半導體光催化劑,把有毒的有機污染物轉化為水、二氧化碳、無機離子,或者其他毒性較小的有機物。目前,我國和其他國家在光催化氧化處理技術的應用方面,都處于實驗階段。這項技術的主要研究和發(fā)展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光催化劑進行科學選擇,避免出現(xiàn)催化劑中毒的情況,使光催化反應的量子效率和光活性有效提高。第二,根據水體情況和特點選擇合適的催化劑載體,確定科學的處理方法,對光催化氧化反應器進行研究,提高其實用性。第三,對以太陽能廣電系統(tǒng)為輔助手段的多效單元技術和優(yōu)化組合技術進行研究開發(fā)。不同的光催化氧化深度處理方式有著不同效果,在色嗅性、有機物去除、突變性等方面都有著一定差異,各自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因此,在使用此種處理技術時,要根據水污染情況和水體特征進行合理選擇。
2.3臭氧氧化技術
這一技術是基于臭氧的氧化能力來實現(xiàn)對水中土霉味以及可溶性有機物的處理,該技術能夠將水體中的細菌進行清除,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提高水體的整體質量。理論上講,使用臭氧能夠將水質中所包含的有機物進行迅速處理,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需要加入活性炭這一物質來提高對有機物的吸附能力。將二者相結合來處理微污染水源水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先以臭氧技術將有機物的分子縮小,然后在使用活性炭將有機物進行吸附處理,在此過程中,使用二者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能夠實現(xiàn)對水質的進一步凈化處理,還能以臭氧的分解能力來提升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2.4膜到生物膜再到反應器
關于膜到生物膜再到反應器的這種新型處理技術,它可以把深層土地中與表面被污染水源里的重金屬全部剔除,但不會再次傷害到水質,這種技術在處理污水的技術中是最優(yōu)的,進而也被普遍地應用到化工產業(yè)中。根據實踐表明,這種處理技術,不只對水中的微污染物質能夠清除,而且還可以還原污染物。所以,這種新型的處理技術的未來發(fā)展必定會受到人們關注和青睞。
3、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的發(fā)展前景和發(fā)現(xiàn)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也在不斷提高,飲用水的安全對于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要影響,因此,飲用水的安全問題成為人們和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問題,人們對飲用水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技術必須要突破傳統(tǒng)污染水處理技術的局限性,滿足人們對飲用水的安全需要。傳統(tǒng)的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比較成熟,但是效果較差,而新型深度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能夠對被污染水體中的有機物和細菌進行有效去除,并且擁有程序簡單、操作方面等多種優(yōu)勢,能夠使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效率大大提升。因此,可以考慮將新型深度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與常規(guī)處理技術進行科學聯(lián)合,提高飲用水的安全性。我國的一些飲用水廠已經對常規(guī)的水污染處理工藝進行了有效改造,在傳統(tǒng)處理技術的基礎上增加了新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工藝,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處理方式將會是未來水廠進行水污染處理技術改造的主要趨勢和整體方向,也是新建凈水廠得主要支撐技術。另外,傳統(tǒng)水處理工藝與深度處理工藝聯(lián)合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就是效率高、成本低、運行和維護方面的深度處理技術。
結語
綜合以上所述我們能夠更加清晰的意識到,把新型的處理技術運用到對微污染水源的處理中,不但可以完善水質,還可以使微污染水源的工作效率到達提升。經過對處理技術的研究和論述,可以讓我們充分地意識到,加大對微污染水源的處理力度,創(chuàng)新微污染水源的處理技術,拓展對處理技術的研究領域,才能夠實現(xiàn)對環(huán)境的有效保護。
參考文獻:
[1]張志軍,徐智煒,楊麗芳.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脫氮除磷效果的研究[J].水處理技術,2009(1).
[2]葉少帆,王志偉,吳志超.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和對策分析[J].水處理技術,2010(6).
[3]杜黃金.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甘肅科技縱橫,2010(6).
[4]王鄭.我國微污染水源水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工業(yè)水處理,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