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梅紅
【摘 要】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zhì)對人的影響是終身的。英語課堂不僅是教英語知識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提問和活動設計,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小學英語語篇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問題化”,將教學的內(nèi)容以及教學的重點轉(zhuǎn)化為提問的方式傳達給學生,以此來激發(fā)生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熱情。而對于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來源于教師所提出的問題是具有批判性的,在進行英語語篇的教學中,教師在學生閱讀的前中后三個階段提出推斷性批判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本文結合語篇教學實例,探討了依據(jù)斯滕伯格的“思維三元論”,在學生閱讀的前中后三個階段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本文還探討如何合理運用三種思維教學策略: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實為基礎的問答策略和語篇策略進行課堂教學,以發(fā)展學生高級思維技巧。
【關鍵詞】語篇教學 思維能力 批判性 思維教學策略
在我國對于教育不斷改革的當代,更加重視的是對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想要使得素質(zhì)教育更加順利的進行,最重要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語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維的工具。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基本英語素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1]。在課程基本理念中,三次提到“思維”,由此可見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重要性。如果學生沒有接受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那么很難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在對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的提問時,可以使得學生對于問題的大案進行自我的梳理,并使得學生做出完整的答案,同時也是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一種激發(fā)。在進行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通常會提出各種問題讓學生進行回答,但是怎樣讓提出的問題更具有批判性,這就需要教師們進行仔細的研究。本文將以人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4 We love animals B Read and write 為例,通過對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運用環(huán)節(jié)提問的方式對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的論述,闡述如何通過巧設提問,靈活運用三種教學策略,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該文本主要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兩只小貓咪的成長過程。教材文本如下:
Two new kittens
April 15th My cat has two new kittens,They are pink because they are very young. They still cant see.
April 21st The kittens are six days old. They make noises when they are hungry. They have white fur now.They are cute.
April 26th Their eyes are open! They are blue.
May 3rd The kittens can walk now. They can play with Robin.
一、閱讀前提問啟發(fā)思維
所謂的批判性思維,就是一種評估、比較、分析、批判以及綜合信息的能力。一般來說,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更愿意向艱難的問題提出挑戰(zhàn),甚至對于一些比較大眾化的觀點也勇于提出質(zhì)疑??傊?,批判性思維最重要的因素是主觀性,對于批判性思維的運用,必須是學生主觀對事物或是事件進行分析和評估。
對于批判性思維進行培養(yǎng),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學方法:一是為學生提供一些機會,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一些事物并進行思考;二是讓學生提出自己不同的觀點,并對自己的觀點進行理解并加以分析;三是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進行探討,并說出觀點的根據(jù)。
在進入文本前,通過對話策略(教師提出問題以刺激學生的思維和討論,通常這些問題沒有固定的正確答案,反饋也不是簡單的是或不是,而是評論或補充學生的發(fā)言,又或追問),激活舊知識:Whats...like?與相關回答,為后面的學習做鋪墊。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首先應該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推斷,也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推測進行斷定。即在進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時候,對于語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教師不是立即告訴學生,也不鼓勵學生去查單詞,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語篇上下文的結合,來推斷出單詞的大意。例如,課文標題中的 kittens是新詞,通過一首The baby animals song幫助學生理解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先播放歌曲,然后運用以事實為基礎的問答策略(教師向?qū)W生拋出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為了引出事實):What do we call a little dog?再用圖片把歌曲中的dog--puppy,sheep--lamp,cat--kitten羅列出來,這樣,學生就能輕松理解這個新詞了。接著通過談論歌曲中的動物:Some are_____________.What are they like? What can they do?繼續(xù)為文本的學習作鋪墊。這樣的問題設計,學生要進行廣闊的思考,需深思熟慮后來回答問題,同時也有助于學生進行自己觀點的陳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分析性思維和實用性思維。
然后教師可以提出一些預測性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讓學生對和英語語篇相關的結構進行思考。課件出現(xiàn)Sarah的日記本,提問:Whats Sarahs diary about?這些預測性問題以及啟發(fā)學生思維進行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回答來了解到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教學提供方案。
二、閱讀中提問發(fā)展思維
在進行語篇的講解過程中,教師要勇于向?qū)W生提出一些推斷性的問題,對于問題的選擇不能只局限于一些普通簡單的問題,這樣學生就會感覺沒有挑戰(zhàn)性,因此教師應提出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當然,對于問題的提出,要注意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不能一蹴而就,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也可以根據(jù)語篇中的圖讓學生進行想象。學生根據(jù)對圖的想象,并描述出一個故事,并且對于語篇的內(nèi)容也有了大致的了解。講解完第一天的日記,然后設問:Imagine what they are like(想象6天后小貓們的樣子)在這里再次運用以思維為基礎的問答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之后再回到文本,第二篇日記通過三個問題幫助學生詳細理解語篇:1.Whats the date? 2.What are they like? 3.What can/cant they do?這里運用的是以事實為基礎的問答策略。解決新詞noses。對于學生的思考能力進行培養(yǎng),首先應該讓學生進行相關的推斷,也就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推測進行斷定。即在進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的時候,對于語篇中出現(xiàn)的生詞,教師不是立即告訴學生,也不鼓勵學生去查單詞,而是讓學生根據(jù)語篇上下文的結合,來推斷出單詞的大意。在這里,可以通過學一學貓叫輔助理解make noises,同時也為枯燥的閱讀活動增添趣味。了解 babies make noises。為了加深理解,再設問:When do they make noises?通過層層遞進的設問,學生對文本理解透徹,并從思考中發(fā)展了思維能力。
第三和第四篇日記比較簡短,讓學生圈出小貓咪長相的關鍵詞就可以了。
三、閱讀后提問拓展思維
在對語篇進行閱讀之后,教師可以提出綜合性的問題或者是評價性的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性思維能力。在學生進行閱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從整體上對文章的大意進行描述。而分析,就是教師通過學生的整體描述,從細節(jié)進行提問,讓學生進行詳細分析。也就是說,綜合是在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的整體,而不是通過各個部分拼湊的整體。教師不論是在語篇教學中,還是對于語篇進行問題設置時,都要考慮到整體,要通過語篇的整體情景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這也要求學生能夠從整體對文章進行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完語篇的時候,可以問學生“How cats grow?” 這是綜合性的問題,這樣對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為有利的。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講解完語篇后,向?qū)W生提出評價性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文章中的某些事物或者是故事中的人或物進行相應的評價,在評估的過程中,自然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的能力。例如,可以提問“What animal do you like and why?”對于類似這樣的問題,不僅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而且也可以使得學生能夠?qū)τ谧约赫J同的能夠更加有主見。通過對學生進行綜合性提問,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所回答的問題以及所聯(lián)想到的情景,已經(jīng)遠遠超出教材的范圍,而且學生在一些問題的回答中,不可避免的運用到以往學習的知識,使得新舊知識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運用適當?shù)沫h(huán)節(jié)提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的能力,而其中對于教師所提的問題也不一定只局限于教材中的內(nèi)容,有些問題只要適用于本節(jié)課的語篇教學,都可以進行提問,對于所提出的問題,也幾乎都是wh-問題以及發(fā)散性問題。問題的提出,是給予學生思維的方向,提出問題的人不僅僅是教師,也可以使學生對于自己的疑惑進行提問??偠灾岢龅膯栴}可以引導學生的思維,而學生的思維導向又是由提問的語言組成,兩者之間相輔相成,并相互促進。本文教師對于英語語篇教學所提出的問題從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后三個階段進行設計,并同時運用三種思維教學策略,讓學生在不同階段對于不同問題有不同的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琦莉.以課堂提問提高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效性探討[J].新課程·上旬,2016,(6):82-82.
[2]蔣麗峰.巧設問題,拓展思維維度--談巧設問題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2,(1):124-125.
[3]吳寧生.善引多教,打開語篇教學新天地——小學英語語篇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J].新課程導學,201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