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鑫
【摘 要】運用內容分析法對期刊上刊發(fā)的有關困惑情緒與教學與教學的論文,從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設計、現(xiàn)有結論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并對我國近幾年困惑情緒與教學的研究狀況與國外對比,以明確困惑情緒與教學方面的研究在我國需要的改進之處,期望為困惑情緒與教學在我國的實踐探索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困惑情緒與教學;內容分析;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4-0012-02
一、引言
1.困惑情緒的產生及誘發(fā)。
學習者面對與知識化不一致的信息時就會產生困惑,并且學習者不知道該如何繼續(xù)進行學習。當學習者在學習中遇到僵局,察覺到自己出現(xiàn)認知不平衡的狀態(tài),試圖去解決僵局,但此需要學習者更高的生理喚醒和更激烈的思維。并在此過程中,真正與學習有關的是:通過認知活動伴隨著困惑,來解決認知不平衡和僵局。
通常情況下,是在某一個學習情境中來誘發(fā)困惑情緒。在復雜的學習任務中,學習者會產生目標和子目標,并有動力去實現(xiàn)它。按事件影響目標實現(xiàn)的程度學習者會體驗到不同強度的情緒體驗,有望實現(xiàn)的目標就會體驗到積極情緒,無望實現(xiàn)或實現(xiàn)起來有困難的目標就會產生抑制情緒(挫敗感)。而在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目標阻塞事件(即障礙),學習者就會產生一個新的計劃來解決掉這個問題,但如果這個新計劃不可行時,障礙就會引起更高的負面情緒,所以,當障礙與目標相關度高且沒有可用的計劃時學習者在這種情況下繼續(xù)奮斗則會出現(xiàn)挫折感。一旦挫折情緒出現(xiàn),會對學習者產生更負面的影響。
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無時無刻不在經歷著困惑帶給我們的困擾,如果我們控制處理的好,則會引發(fā)深度學習,增加知識內化;如沒有控制好困惑則會使我們失去信心學習。所以,對于困惑情緒的誘發(fā)、控制以及用量表進行測量來探究誘發(fā)并控制困惑情緒對于教學非常重要。
2.本文目的。
我國有很多學者對困惑情緒的相關概念、理論、作用和效果進行了探討,但是困惑情緒與教學在我國研究實施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如何更好地促進困惑情緒與教學對我國學生學習給予較大的幫助?該研究旨在對CNKI 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s、Web of Science 等數據庫中有關困惑情緒與教學的文獻進行統(tǒng)計,分析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的主題和方向,指出我國在研究困惑情緒與教學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并提出建議,為困惑情緒與教學在我國的研究更好地實施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幫助。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和樣本。
在CNKI全文數據庫中的專業(yè)期刊檢索框中輸入TI =( ‘困惑情緒+‘情緒誘發(fā)+‘課堂教學+‘情緒測量)AND JN =( ‘電化教育研究+‘中國電化教育+‘開放教育研究+‘現(xiàn)代教育技術+‘遠程教育雜志+‘現(xiàn)代遠距離教育) 的專業(yè)檢索條件,能夠檢索到以困惑情緒與教學為題目的核心期刊較少。所以,筆者擴大了搜索范圍。以‘困惑情緒搜索到的文獻20篇,剔除掉與教學不相關的文獻后剩余7篇;再以‘困惑+‘教育技術搜索文獻30篇,篩選后剩余4篇;再以‘困惑情緒測量量表搜索到2篇文獻,擴大至‘學業(yè)情緒測量量表搜索到5篇文獻。因國內對于單一困惑情緒與教學方面的研究較少,共檢索到了18篇可用文獻。
借助該校的外文數據庫資源,在Elsevier 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Wileys、Web of Science 這幾個主要的數據庫以“confused”為檢索詞進行檢索,初次檢索到的文獻很多,但閱讀發(fā)現(xiàn)與教學相關的文獻并不多。通過閱讀題目和摘要篩掉與該研究不相符的文章,最后納入分析的樣本文獻數為7篇。
2.研究方法與過程。
本研究采用內容分析法,以系統(tǒng)、客觀和量化的方式對信息內容進行歸類統(tǒng)計,然后進行質的描述,闡釋研究結果。該研究對國18篇文章和國外7篇文章進行分析。在研究過程中,嚴格按照內容分析法的方法與步驟來實施。該文將所要分析的樣本文獻導入到CNKIE-learning文獻管理軟件中進行分類和管理,研究中樣本數據量的統(tǒng)計與分析全部是在Excel 2013 中完成。
3.內容分析過程。
(1)內容分析類目表格設計。
本文試圖通過設置發(fā)表時間與載文量、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設計及測量方式五個內容分析變量來分析國內外困惑情緒與教學的研究現(xiàn)狀及趨勢。(如表1所示)
①發(fā)表時間及載文量。
通過設置發(fā)表時間與載文量這一內容分析變量,我們可以知道國內外困惑情緒與教學研究的起始時間點與發(fā)文數量,可以知道困惑情緒與教學的研究和發(fā)展的過程,為困惑情緒與教學以后的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建議。
②研究內容。
該分析變量旨在對所搜索到的困惑文獻所研究的內容做一簡單分析。研究內容大致可分為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F(xiàn)有文章都是基于某一種或多種學習理論來設計某項實驗,以此來探索某項問題并為以后的研究作出哪些貢獻。所以,在研究內容中將從文獻所涉及到的理論、研究問題、研究情景三個方面進行總結。
③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篇論文的關鍵要素,關系著研究的規(guī)范性和科學性,也影響著研究結果、研究結論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因此,對困惑論文的研究方法和數據收集方法進行綜合分析有助于揭示近幾年來我國學者研究困惑運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全部研究方法的分布態(tài)勢,以期對國內學者研究困惑有所借鑒和啟示。
④研究設計。
該項內容分析變量是對文獻中的研究是如何設計的進行簡單總結,包括實驗對象、誘發(fā)困惑材料、前測、后測、數據處理等內容。旨在對以后研究中研究設計方面有所借鑒和啟發(fā)。
⑤測量方式。
對于所誘發(fā)出來的困惑要鑒定使用某種方式能否誘發(fā)出合理的困惑程度,使困惑有利于學習。為了詳細的了解以上內容,對于困惑的測量的方式將在這一內容分析變量中進行總結,旨在對目前研究所使用的測量方式做一總結,為以后的研究提供借鑒。
(2)評判記錄內容分析的評判記錄工作,就是按照預先制定的類目表格,按分析單元順序,系統(tǒng)地判斷并記錄各類目出現(xiàn)的客觀事實和頻數。該研究選取3位評判員進行評判,研究者本人作為內容分析的主評判員,另外兩位教育技術學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作為助理評判員對預先設計好的內容分析類目和研究內容的分類進行評判。確保內容分析類目的設計和研究內容的分類是合理并且有效的。
(3)信度分析對我們選取的國內困惑論文的內容進行信度分析,3個評判員評判的最終信度為0.94。一般情況下,如果信度大于0.90,則可以把主評判員的評判結果作為內容分析的結果。所以,我們可以在該研究中按照主評判員設計的分析類目來進行內容分析。
3.研究結果與分析。
(1)發(fā)表時間及載文量。
對我們所選取的核心期刊上的樣本文獻進行分析,統(tǒng)計國內外文獻發(fā)表的時間與載文量。我國從2006年開始陸續(xù)在核心期刊上發(fā)表與“困惑”主題相關的文章,增長趨勢很穩(wěn)定。在對“困惑”主題的論文進行篩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多是介紹理論部分的內容,對其在課堂等實際中的相關研究并不多。國外論文圍繞“困惑”主題的論文發(fā)表數量分布比較均勻,并且能夠篩選出完整的應用于課堂中的能給我們帶來思考的文獻。
(2)研究內容。
我們對選取的樣本文章在閱讀標題、摘要和全文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內容分析在94篇樣本文章中,設計研究中的分類是以構建或者設計困惑的課堂模式、模型并有案例分析和設計的研究,將其歸為困惑課堂的設計研究;將困惑課堂教學模式與某一特定學科相結合的研究,則將其歸為困惑課堂的應用研究。
①理論研究。通過對文獻內容進行分析,我們可以了解到目前對于困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對困惑情緒的界定、設計、誘發(fā)以及測量四個方面。研究初期注重對困惑情緒及一些相關研究的介紹。
②設計研究。設計研究中的分類是以構建或者設計困惑情緒研究、模型并有案例分析和設計的研究。通過分析可知,我國對困惑情緒的設計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課堂上誘發(fā)困惑情緒的教學設計和模式的設計上,研究國內外課堂實驗,結合自己的教學設備和實際情況,構建出適合自己的課堂的誘發(fā)困惑情緒的模型。
③應用研究。困惑情緒的應用研究主要是指誘發(fā)困惑情緒的教學模式與具體學科相結合進行的應用研究,以某門課程為例設計,設計實施完整的誘發(fā)困惑情緒、正確引導困惑情緒、情緒的測量,分析其學習效果,應用此教學方式后為后續(xù)的改進提供幫助和意見。
④評價研究。國內外對于誘發(fā)困惑情緒的評價研究基本上都是使用量表進行驗證的,而大多數量表都是在學業(yè)情緒這個較大概念中所現(xiàn)有的一些量表。這些量表再通過后人的發(fā)展和補充、和時間的一步步證明慢慢形成的一些評價量表。而真正能直接用于評價困惑情緒的量表幾乎沒有。
4.研究方法。
該研究對國內核心期刊18篇論文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對困惑情緒的研究進行研究時,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理論研究、實驗研究、準實驗研究、案例研究這四種方法。我國研究困惑情緒使用的理論研究方法的比例較高,而國外主要使用的是實驗研究法,反映出我國大多數研究還是停留在理論研究層面,而國外更注重實證研究;其次使用實驗研究法的比重有上升趨勢。
5.研究設計。
通過文獻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外對于誘發(fā)困惑情緒的研究設計基本流程都是確定實驗對象、誘發(fā)困惑材料、數據處理這幾個方面。國外的實驗對象基本是大學生,誘發(fā)材料基本是以下四個:一個是Auto Tutor智能回答系統(tǒng)通過一問一答的形式來誘發(fā)困惑,另外三個就是設備故障、矛盾信息和錯誤反饋。這四種方式在國外用來誘發(fā)困惑較多。
三、討論與啟示
綜上所述,國內外眾多學者已對困惑情緒多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困惑情緒的理論、設計、應用、評價等方面均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通過對比國內外困惑情緒研究的差異,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對困惑情緒的研究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忽視困惑情緒應用實踐方面的研究、研究方法及研究手段單一、研究的學科領域范圍小、缺少對困惑情緒實施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研究。下面是筆者針對此問題提出的相應思考與建議:
1.深化困惑情緒應用實踐方面的研究。
分析我國學者對困惑情緒的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學者在困惑情緒應用研究方面主要是對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構建,研究如何通過能誘發(fā)困惑教學模式獲得有效的教學及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與具體學科相結合進行的應用研究。應用主要是在一門具體的課程中進行應用,存在應用時間短、范圍小、樣本代表性不強等問題,我們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化困惑情緒的應用實踐研究,使困惑情緒課堂的理論、設計、應用和評價等各方面的研究都相輔相成,促進坤胡情緒研究的深化。
2.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及設備,加強實證研究。
通過與國外研究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國內研究還處于對理論研究層面,現(xiàn)在有開始往實證研究層面轉移的趨勢。對于設備使用方面,國外不論在誘發(fā)材料還是監(jiān)測設備上都比國內使用的先進、高層次。對于我國大班教學的實際條件下,如何在盡可能大范圍內使用一些技術手段來幫助實驗,會比我們使用人工記錄來得更為準確。
3.加強翻轉課堂與其他學科結合,使研究的學科分布均勻。
困惑情緒研究應該是涉及各個學科的,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特點,所以對于涉及具體科目的困惑情緒研究應該擴大,盡量涵蓋多數科目,還可以涵蓋更多的學習情景。而據前文分析可知,國內外困惑情緒涉及的學科領域狹窄,對于個個科目的研究才開始進行,在中小學乃至高等教育的應用中還不成熟并存在著諸多挑戰(zhàn)。
4.重視并加強困惑情緒實施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研究。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困惑情緒應用的研究所占比例越來越大,國內目前也有一些學校在不斷地進行誘發(fā)困惑情緒的教學實踐,誘發(fā)困惑情緒這種新的教學模式實施后,它的效果到底怎么樣,如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效果,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機制。
參考文獻
[1]王米雪.國內外翻轉課堂研究現(xiàn)狀與趨勢分析[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5(12):607-611.
[2]謝幼如,李克東.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1-144.
[3]馬惠霞.學業(yè)困惑概念研究范式及其與學習的關系.心里與行為研究[J],2015,13(6):839-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