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基農
(上海市臨床檢驗中心,上海 200126)
目前,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結果比對主要參考儀器說明書中的判斷標準,然而說明書中的判斷標準一般是用高水平質控品建立的[1]。當顆粒濃度較低時,說明書中的判斷標準就不適用了。本研究根據(jù)WS/T 407—2012(簡稱407標準)[2]提供的方法,建立多臺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不同顆粒濃度(尤其是低顆粒濃度)檢測的結果比對判斷標準,并嘗試通過一種簡易的統(tǒng)計學工具找到合適的判斷標準。
收集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門診常規(guī)新鮮尿液樣本,所有樣本>8 mL,均無“刻度異?!眻缶畔?,可用UF-1000i全自動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簡稱UF-1000i)重復檢測10次左右。各參數(shù)[紅細胞(red blood cell,RBC)、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管型(cast,CAST)、上皮細胞(epithelial cell,EC)、細菌(bacterium,BACT)]顆粒濃度分布為<10、11~20、21~50、51~200、>200個/μL,每一顆粒濃度至少檢測3例樣本。
采用UF-1000i(日本Sysmex公司)及原裝配套試劑、質控品和校準品。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yī)院、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使用試劑、質控品、校準品為UFⅡSHEATH (UTS-900A,批號:G2006)、UFⅡSEARCH-SED (USS-800A,批號:A1031)、UFⅡSEARCH-BAC (USB-800A,批號:A1035)、UFⅡPACK-SED (UPS-300A,批號:A1074)、UFⅡPACK-BAC (UPB-300A,批號:A1038)、UFⅡCONTROL(UTC-900A,批號:YS2019)、UF ⅡCALIBRATOR(批號:S2014)。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使用的試劑、質控品、校準品與上述3家醫(yī)院相同,但批號分別為A7004、A7014、A7013、A7009、A7009、YS7035、S7016。
選取5個顆粒濃度新鮮尿液樣本(RBC 35例、WBC 33例、CAST 25例、EC 27例、BACT 17例),每例樣本重復檢測10次,計算均值和變異系數(shù)(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1.4.1 曲線方程的建立 按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xié)會(th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51-A文件[3]要求,檢測不同顆粒濃度樣本各10次,得到不同顆粒濃度樣本的CV,顆粒濃度接近的樣本則計算CV合并(CV合并的計算是由各儀器檢測結果CV平方和開根所得[2])。根據(jù)顆粒濃度和其精密度(CV合并),運用EXCEL 2010軟件制作散點圖并進行分析,得到擬合曲線方程。選擇r值最接近1的曲線方程作為最佳擬合曲線方程。根據(jù)407標準,推算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不同顆粒濃度的比對判斷標準。
1.4.2 比對判斷標準的建立 考慮到本研究擬合曲線方程所使用的原始數(shù)據(jù)源自多個臨床實驗室的多臺儀器,因此本研究得到的CV接近單臺儀器平均CV。2臺儀器平均CV合并≈1.414×單臺儀器平均CV。根據(jù)平均CV合并與2臺儀器結果比對(每臺儀器檢測2次)的擬合曲線方程,可得到任意顆粒濃度下2臺儀器的比對判斷標準。
1.4.3 多臺儀器間的結果比對 當多臺儀器進行結果比對時,通常采用1臺儀器作為靶機,將其他儀器的檢測結果與其進行比較。雖然是多臺儀器之間進行的比較,但實際上是2臺儀器之間的兩兩比較,故只需考慮2臺儀器之間結果比對的判斷標準即可。采用EXCEL 2010軟件制作2臺儀器CV合并與2臺儀器(每臺儀器檢測2次)結果比對判斷標準的擬合曲線方程,根據(jù)擬合曲線方程,得出任意CV合并所對應的比對判斷標準。
顆粒濃度符合泊松分布規(guī)律,50個/μL以下不同顆粒濃度所對應的95%可信區(qū)間可作為2臺儀器結果比對的判斷標準,即泊松標準[4-5]。收集尿液顆粒濃度在0~50個/μL的樣本,分別在2臺儀器上進行檢測,采用407標準和泊松標準進行評價,得出符合率。使用靶機檢測結果作為顆粒濃度,以比對儀器檢測結果是否落在靶機顆粒濃度預期范圍內作為評價標準。
RBC、WBC、CAST、EC、BACT顆粒濃度和精密度之間的曲線方程分別為Y=48.561X-0.570 0(r=0.980 7)、Y=29.273X-0.452 0(r=0.982 6)、Y=34.787X-0.546 0(r=0.982 5)、Y=31.542X-0.461 0(r=0.984 7)、Y=157.760X-0.598 0(r=0.993 1),見圖1。2臺儀器CV合并與2臺儀器(每臺儀器檢測2次)結果比對判斷標準的擬合曲線方程為Y=4.299X+0.000 7(r=1.000 0),見圖2。
圖1 不同顆粒濃度和精密度的擬合曲線
圖2 2臺儀器CV合并與2臺儀器(每臺儀器檢測2次)結果比對判斷標準的擬合曲線
根據(jù)擬合曲線方程,計算各顆粒濃度下顆粒成分的95%可信區(qū)間,同時根據(jù)泊松分布表查得相應顆粒濃度下的95%可信區(qū)間,具體結果見表1。
根據(jù)表1中的比對判斷標準,對低濃度RBC、WBC、CAST、EC、BACT顆粒成分的2臺儀器比對結果進行驗證。見表2。
表1 407標準與泊松標準比對判斷標準的比較 (個/μL)
表2 2臺儀器檢測結果與407標準和泊松標準的符合率比較
尿液有形成分分析儀檢測結果的比對判斷標準一直是一個難題。按廠家說明書提供的判斷標準,很難對低顆粒濃度樣本進行評價,然而在實際工作中,低顆粒濃度卻對臨床疾病的判斷有著重要的意義。臨床實驗室常因找不到適合的低顆粒濃度檢測結果比對判斷標準而感到困惑,如能找到一種方法來建立合理的比對判斷標準,對大多數(shù)臨床實驗室來說有較大的實用價值。
本研究根據(jù)C51-A文件和407標準建立了低顆粒濃度分析的擬合曲線方程和判斷標準。當2臺儀器CV合并增大時,相應的比對判斷標準也隨之變大,通過分析CV合并與比對判斷標準之間的關系,發(fā)現(xiàn)二者呈線性關系(r=1.000 0),因此二者的擬合曲線方程可用于CV合并與比對判斷標準之間的推導?;诖嗽瓌t,本研究在不同顆粒濃度和精密度之間建立曲線方程,獲得最優(yōu)擬合曲線方程以及任意顆粒濃度對應的CV。因該CV是擬合方程所得出的理論CV,故進一步得到2臺儀器平均CV合并,再利用CV合并與結果比對的方程關系得到比對判斷標準。本研究建立的擬合曲線方程和比對判斷標準適用于所有顆粒的檢測,包括尿液、腦脊液、漿膜腔積液等體液的自動顆粒計數(shù)儀結果之間的比對。然而,該方法推導過程復雜,且需在不同儀器上做不同顆粒濃度樣本的重復性實驗,成本消耗較大。另外,本研究所用精密度存在一定的抽樣誤差,從推導方程準確性方面來說,該方法推薦使用的CV為日間精密度,而實際工作中,顆粒濃度樣本無法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數(shù)日得到日間精密度,故本研究只能對低顆粒濃度樣本連續(xù)檢測多次,使用批內精密度。這也使得本研究推導的部分檢驗項目比對判斷標準略顯嚴格,這一點在實際數(shù)據(jù)驗證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如CAST比對結果符合率略低于可接受符合率下限。
泊松標準的95%可信區(qū)間與按407標準推導的WBC、RBC、CAST和EC比對判斷標準幾乎一致。只有BACT的比對判斷標準偏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尿液中BACT常有黏附、聚集現(xiàn)象,在流式細胞鞘流的沖擊下可能被沖散,聚集成團的BACT不滿足泊松分布的條件所致。雖然泊松分布適用范圍有限,但其簡便、易行,只需通過查表就能得到判斷標準。
綜上所述,凡符合泊松分布的顆粒濃度檢驗參數(shù),在作結果比對時,可先查泊松分布判斷標準表,若與比對結果一致,即完成比對實驗,若與比對結果不一致,則按407標準推導擬合曲線方程,計算判斷標準并進行比對,以判斷結果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