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自立
典雅、雋永的詩詞作品不僅語高旨遠,而且格律規(guī)整、用典精當、聲韻優(yōu)美,既可誦讀,又可玩味,恰如熏風拂面、清流潤心。這就是我今年年初喜獲柳斌贈書,在他又一本詩詞《心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里感受到的滿足和快慰。
柳斌的詩詞素以獨特的襟懷和筆觸,抒寫人世間的真感情、真景況,可謂平易之處見奇崛,“更無一字不清真”。
《心航集》的詩作追求深廣、高遠的意境,多有神妙之筆;其中二百余首詩詞,只可擇其要者,略談賞閱心得。
其一,“陌阡縱橫織風雨,歲月蹉跎耕春秋”。
對生命過程的探究和詠嘆,從古至今都是詩人引發(fā)詩興的命題。柳斌的思考和表達當然有他的獨到之處。他深刻地領悟到一個人的生命過程總會留下各自的印記,無數(shù)人的印記就匯成了一部千秋青史,因此人們必須珍視生命及其承擔的責任?!叭松痛掖?,各繪軌跡入蒼穹。不舍晝夜即歷史,我在古往今來中。”正因為如此,他對壯美的人生懷有至誠至純的崇敬之心,《心航集》一開篇就收錄了四首以“天盡頭”為題的豪氣勃發(fā)的詩,“心潮澎湃處,豈是天盡頭”“無私乃無畏,何慮天盡頭”這樣灑脫、豪放的詩句,既是對胡耀邦、萬里這些卓越共產(chǎn)黨人的由衷敬仰,也是作者擲地有聲的自策自勵。
柳斌從江西萍鄉(xiāng)的一個農(nóng)家子弟一步一個腳印成長為江西省副省長、原國家教委副主任,這是出乎他自己意料的事情。一旦重任在肩,他即用“向無做官意,今有掌權憂”“見賢思與齊,沉浮任去留”的話語當作座右銘,并以“恥與權寵爭高下,常聽百姓論短長”的警句作為自己為官的戒律和信條。因此,幾十年歲月匆匆而過,“常為重教爭高下,恒秉尊師論古今”“政聲人去后,爍爍滿天霞”,成了柳斌對自己從政生涯的欣慰回顧,也是教育界內(nèi)外公眾對他的一致評價。
其二,“鋤奸應鑄倚天劍,愿得清風遍神州”。
柳斌身處高位,心系底層,對于官風官德、社情民意早有深入體察。1992年他在《讀史記·佞幸列傳》中就尖銳指出:“權可指鹿為馬,能不殃民禍邦。”他還在《吏治腐敗禍國深》一詩中列舉官場腐敗的種種行徑,真是入木三分,使人痛恨不已,所以他會厲聲疾呼“安得風雷動大地,旌旗百萬斬妖魔”,氣凌云漢,字含千鈞,堅定支持反腐敗斗爭的心聲力透紙背。
柳斌以詩為劍,針砭時弊,為民代言。柳斌得知在學生不知情情況下,學校與用人單位簽訂虛假就業(yè)合同,以達到上級對學校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的硬性評估指標,憤而作詩《誰知學府亦荒唐》,其中寫道:“巷議風傳‘被就業(yè),初疑搞笑甚乖張。道是簽約關政績,雖云悖理猶瘋狂?!庇行└叩葘W府的掌門人讀到這些詩句時不能只是臉紅心跳吧。
又當柳斌聞知一年新進院士超八成是學官,有感而發(fā)寫下了如下振聾發(fā)聵的詩句“新進院士八成仕,學界輕學官為金”“求真求是興科教,莫使庸人誤后人”。他還在多首詩詞中列舉應試教育的弊端,“誰人不望一子優(yōu),萬戶千家應試愁”,該是這種社會心態(tài)的概括寫照,也是中國素質(zhì)教育倡導者憂民之憂心跡的真實流露。
其三,“摘去烏紗后,身輕燕繞梁”。
柳斌身退之后,和普通老人一樣“知人因眼冷,識事緣茶涼”,但他卻以樂觀、淡定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了無霜鬢嘆,時有少年狂。得閑弄毫管,權作三寸槍。也好讀詩書,會意神飛揚”。
寄情山水,猶有童心,是《心航集》詩作的又一特色。“空山鳥語見性靈”,柳斌游歷名勝之后常會發(fā)出別具一格的感慨之言,令人擊節(jié)贊嘆。在《訪桃花源》中他會以“何須詢漁夫?你我即神仙”的妙句作結;在《壺口觀瀑》則留下了“年過古稀心未老,無情歲月匆匆,誰人煮酒論英雄”的豪邁發(fā)問;在《伊瓜蘇瀑布》中,則因“人在天然氧吧游”,便忽生奇想“打包運將北京去,大氣質(zhì)量日日優(yōu)”,讀后只覺得妙趣橫生,給人以遐想的空間。
“胸有如濤真情意,一望山川盡是詩”,這是柳斌讀到一位詩友新著后喜不自禁的感懷。《心航集》錄有一些柳斌與友人交往的詩作,其中有些朋友我也相識已久,他們不是官員而是普通的教師、編輯、科研人員,柳斌一直與他們相交篤深,以詩交心,堪稱佳話?!缎暮郊泛笥浝锪筇匾獬浟藢懡o妻子劉縉的一首現(xiàn)代詩,這是夫妻之間六十年同甘共苦、相依相伴的真情揮灑,是對純美愛情的詩化寫照和禮贊,可敬可賀,至為感佩。到此讀者當會掩卷而思,由衷稱道:官學之間顯高懷,“好詩不過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