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梅芳
原料:帶骨雞肉750克,板栗肉150克,料酒50毫升,濕淀粉25克,胡椒粉1克,芝麻油2.5毫升,熟豬油250克,味精、鹽等適量。
制作:將凈雞剔除粗骨,剁成長、寬約3厘米的方塊,板栗肉洗凈瀝干,蔥切成3厘米的段,姜切成長、寬約1厘米的薄片;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放入板栗肉炸成金黃色,倒入漏勺瀝油;炒鍋內(nèi)再放熟豬油約90克,置旺火上,燒至八成熱,下雞塊煸炒至水干,即烹入料酒,再放入姜片、精鹽、醬油、肉清湯,燜3分鐘左右;取大瓦缽用竹篦子墊底,將炒鍋里的雞塊連湯一齊倒入,置小火上煨至八成爛時,加入炸過的板栗肉,繼續(xù)煨至軟爛,再入炒鍋內(nèi),放入味精、蔥段,撒上胡椒粉,燒開,淋上芝麻油出鍋即可。
特點:成品軟爛醇香,栗肉綿糯,滋補性強,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壯骨之功效,用于脾胃虛弱,贏疲乏力,氣怯食少,反胃泄瀉等,對老年體虛,腰膝酸軟,氣喘咳嗽有防治作用。
原料:豬肘1000克,冰糖150克,紅棗100克,湯1500毫升。
制作:1、將豬肘以常法處理;紅棗洗凈;冰糖30克,炒成深黃色糖汁。2、在砂鍋底上墊幾塊豬骨,摻湯1500毫升,放入豬肘燒開,撇去浮沫,再將紅棗、冰糖汁及其余冰糖放入,用微火慢慢煨,待豬肘煨至粑爛、粘稠、汁濃即成。
特點:肘肉軟爛,味道醇香、甜糯。本品補脾益胃,滋陰養(yǎng)血,適用于脾胃虛弱,陰虛血虛等癥。血小板減少者尤為適宜,健康人食用能防病強身。
原料:水發(fā)魚翅525克,雞肉1000克,豬五花肉500克,紹酒50克,蔥結(jié)、姜片各15克,胡椒粉0.5克,濕淀粉、醬油各50克,味精1克,精鹽1.5克,芝麻油2.5克,熟豬油50克。
制作:1、將水發(fā)魚翅放涼水下鍋,燒開后用涼水洗2次,從中撕開。雞肉改切成4大塊。將豬五花肉中150克切成4塊薄片;350克切成4大塊。2、取大瓦缽1個,用竹箅子墊底,先鋪上4塊五花肉薄片,接著整齊擺放魚翅、蔥結(jié)、姜片,上面再放1塊竹箅子,然后放入雞肉、五花肉各4大塊,再放入紹酒、醬油、精鹽、清水(1000克),上面壓1個瓷盤,先在旺火上燒開,再移在小火上煨約2小時,直至魚翅軟爛離火。將瓦缽內(nèi)上層的竹箅子連同雞肉和五花肉取出來,將雞肉的一半用筷子撕成條,盛入大瓷盤里坐底;再提出下一層的竹箅子,去掉蔥姜、魚翅整齊蓋在雞肉條上。多余的雞肉和調(diào)味的五花肉另作他用。3、炒鍋內(nèi)放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倒入大瓦缽里的原湯,放入味精燒開,用濕淀粉勾芡,澆在魚翅上,撒上胡椒粉,淋入芝麻油即成。
特點:此菜色紅透亮,質(zhì)軟味鮮,滋陰抗癌,養(yǎng)顏美容,用于脾胃虛弱,病后失調(diào)等。
原料:肉蓯蓉20克,淫羊藿15克,干鹿尾200克,冬筍50克,水發(fā)白蘑300克,姜、蔥、各15克,料酒20毫升,雞精、鹽各3克,香油、雞湯各適量。
制作:1、肉蓯蓉洗凈切片,淫羊藿洗凈,潤透切片,干鹿尾開水發(fā)脹撈出,洗凈;再下鍋燒10分鐘撈出,褪出毛樁,如不易褪凈,可反復再燙,直到褪凈為止,用水洗凈,用冷水漂30分鐘,再入鍋煮沸后改用文火煨至熟透;2、將鹿尾順骨縫剁成短段,白蘑切成小塊,冬筍切成片;3、將蔥及姜放入油鍋內(nèi),炒成金黃色,放入雞湯、淫羊藿、肉蓯蓉、鹿尾、料酒、白蘑、鹽、雞精調(diào)味后,用中火收汁,迅速勾芡,淋入香油即成。佐餐食用。
特點:本品溫腎陽,益精髓,適用于陽痿、早泄等癥。
原料:黃牛肋條肉1000克,冰糖10克,桂皮1克,蔥結(jié)、姜片、青蒜各10克,紹酒50克,醬油30克,牛清湯1000克,胡椒粉1克,濕淀粉25克,味精、精鹽各2克,麻油1.5克,熟豬油75克。
制作:1、牛肉冷水洗凈,切成4大塊,入鍋加水煮至五成熟,除去血水和腥膻味,撈出,再切成長3.3厘米,寬1.6厘米,厚1.6厘米的條;青蒜洗凈,切成3.3厘米的段。2、炒鍋置旺火上,入熟豬油,燒至八成熱,倒入牛肉煸炒,約2分鐘,烹入紹酒,醬油,繼續(xù)炒幾下出鍋。3、取大瓦缽1個,用竹箅子墊底,先將煸炒過的牛肉放在箅子上,再放蔥結(jié)、姜片、桂皮、冰糖、精鹽、加牛肉湯,上面壓蓋一瓷盤,在旺火上燒開后,移在小火上煨至軟爛,剩下少量濃汁為止(約2小時)。4、將煨爛的牛肉去掉蔥、姜、桂皮、牛肉和原汁倒入炒鍋,放入青蒜、味精、胡椒粉燒開,用濕淀粉勾芡,淋入麻油,出鍋裝盤即成。
特點:菜色紅亮,湯汁少而濃,肉鮮香軟爛。主料牛肉健脾益腎,補氣養(yǎng)血,強筋壯骨,適用于久病體虛,筋骨酸軟,中氣下陷,氣短貧血或術(shù)后之人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