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仁亨,黃海濤,李煥秀,姜建業(yè),蔣 偉,唐 懿*
?
銀杏外種皮對生菜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林仁亨1,黃海濤2,李煥秀1,姜建業(yè)3,蔣 偉4,唐 懿1*
(1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果蔬研究所,成都 610000;2 綿陽市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四川綿陽 621000;3 金堂縣農(nóng)村發(fā)展和林業(yè)局, 成都 610000;4 成都師范學(xué)院化學(xué)與生命科學(xué)學(xué)院,成都 610000)
為了探討銀杏外種皮對生菜的化感作用,采用盆栽方法,分別設(shè)置5個外種皮施用量(0、15、30、60、90 g/盆)處理,研究銀杏外種皮對生菜生長、抗氧化酶系統(tǒng)、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含量以及光合參數(shù)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隨著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生菜的主根長和地上部鮮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而株高和莖粗則不斷下降,在施用量為90 g/盆時生菜的各生長指標(biāo)均達到最低值;生菜的光合色素含量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下降趨勢,各處理不同光合色素含量與對照相比均顯著下降;生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氫酶(CAT)、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游離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均先上升后下降,但丙二醛(MDA)含量并未顯著增加;生菜凈光合速率Pn、胞間CO2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氣孔導(dǎo)度Gs則不斷下降。綜上所述,銀杏外種皮對生菜產(chǎn)生了明顯的化感作用,對生菜的生長、生理和光合指標(biāo)總體呈抑制作用,并且隨著施用量的增加,抑制作用不斷加強。
銀杏外種皮;化感作用;生菜;生理特性;光合特性
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稱為相生相克作用、他感作用,早在兩千多年前已經(jīng)逐漸被人們發(fā)覺[1]?;凶饔米畛跏怯傻聡参飳W(xué)家Molish[2]在1937年提出和定義的,之后Rice[3-4]又不斷對化感作用的定義加以補充。銀杏(L.),又名白果,是僅存的孑遺植物之一,也是世界上傳統(tǒng)而珍貴的藥用植物資源[5]。在我國的江蘇、廣西、湖北、山東和四川廣泛分布[6-7]。銀杏外種皮是種子硬殼外面的肉質(zhì)部分,含有黃酮類、內(nèi)酯類、銀杏酚酸等化學(xué)成分[5],銀杏外種皮提取物對植物致病真菌具有不同的抑制效果[9-10],水提液對蚜蟲、稻螟蟲、菜青蟲幼蟲、紅蜘蛛等都具有明顯的毒殺作用[11]。銀杏外種皮分離物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效果[12-13],銀杏外種皮中含有的銀杏酸具有很強的抑制酶活和清除自由基能力[14]。低濃度的銀杏葉聚戊烯醇可促進小麥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的生長,高濃度的聚戊烯醇則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15]。由以上研究可知,銀杏外種皮具有很強的化感效應(yīng),但在我國銀杏外種皮資源利用很不理想,在銀杏產(chǎn)地銀杏外種皮被當(dāng)作廢物隨意丟棄,造成了一定的環(huán)境污染[6]。在已有的研究中,將植物秸稈施入土壤中可增加土壤肥力促進受體作物生長[16-17],因此,深入對銀杏外種皮的研究和開發(fā)利用,不但可以廢物利用,變廢為寶,而且還能有效地防止環(huán)境污染。本研究以常見蔬菜作物生菜為受體,采用盆栽試驗,在混有銀杏外種皮的土壤中種植生菜,初步探討銀杏外種皮施入土壤后對生菜生理和光合作用的影響。
1.1.1 供體材料 于2015年10月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校園和成都市溫江區(qū)城新路收集掉落的銀杏果實,用自封袋裝好帶回實驗室。將銀杏外種皮與種子剝離,在70℃的烘箱里烘干至恒重,然后剪碎成0.1 ~ 0.5 cm3小塊備用。
1.1.2 受體材料 生菜()為玻璃生菜,購于成都市種子站。
1.1.3 栽植容器和土壤 采用統(tǒng)一規(guī)格21 cm × 20 cm(直徑×高)的塑料花盆進行盆栽試驗,土壤取自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成都校區(qū)周邊農(nóng)田,為水稻土(基本理化性質(zhì)為:pH 7.85,有機質(zhì)24.382 g/kg,全氮0.662 g/kg全磷6.710 g/kg,全鉀5.808 g/kg,有效磷128.631 mg/kg,速效鉀15.269 mg/kg)。
試驗于2016年3月至6月在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成都校區(qū)內(nèi)進行,參照核桃青皮分解對小白菜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中的劑量梯度[16],設(shè)置每盆施用量0、15、30、60、90 g/盆5個處理。土壤取回后晾曬一周,研磨,過1 cm篩,按設(shè)計劑量將銀杏外種皮與4 kg土壤均勻混合后裝入塑料花盆中,每天澆透水,放置7 d。選擇飽滿、大小均一的生菜種子,用紗布包裹放置在20℃恒溫箱中培養(yǎng),進行催芽。露白后,均勻播種相同數(shù)量(10粒/盆)的生菜種子于花盆中,覆土0.5 cm。每個處理重復(fù)3次。待子葉出土并長勢穩(wěn)定后進行間苗,每盆保留4株。盆栽試驗在塑料大棚中進行,每天進行觀察并適當(dāng)澆水,同時注意病蟲害防治和管理,50 d后進行指標(biāo)測定。
1.3.1 生長指標(biāo) 在播種50 d后,從各處理中隨機抽取幼苗8株,測定株高、主根長、莖粗及其地上部分鮮重。株高和主根長利用刻度尺測量,莖粗利用游標(biāo)卡尺測量,地上部分鮮重利用電子天平稱量。
1.3.2 抗氧化酶活性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測定采用氮藍四唑法[19];過氧化物酶(POD)活性測定采用愈創(chuàng)木酚法[20];過氧化氫酶(CAT)活性測定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1]。
1.3.3 丙二醛和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含量 丙二醛(MDA)含量測定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加熱顯色法[22];游離脯氨酸含量的測定采用酸性茚三酮比色法[23];可溶性蛋白含量測定采用考馬斯亮藍G250法[20]。
1.3.3 葉綠素含量、凈光合速率和氣體交換參數(shù) 葉綠素含量采用丙酮-乙醇混合液提取法測定[24];采用Li6400便攜式光合作用測定儀進行凈光合速率和氣體交換參數(shù)測定。
所有數(shù)據(jù)用Excel 2010軟件進行計算,用SPSS 20.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差異顯著性比較使用 Duncan 新復(fù)極差法。采用Williamson等的方法來計算化感效應(yīng)指數(shù)(RI),RI= 1–/(當(dāng)≥時)或RI =/–1(當(dāng)<時)[25]。其中,為對照值,為處理值,RI為化感效應(yīng)指數(shù)(RI>0 為促進作用,RI<0為抑制作用,絕對值大小與作用強度一致)。
銀杏外種皮施入土壤以后對生菜的各個生長指標(biāo)產(chǎn)生了不同的影響,由表1可知,隨著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生菜的主根長呈先增長后降低的趨勢,即低濃度的施用量對主根長起促進作用,高濃度的施用量對主根長起抑制作用。與對照相比,15、30、60 g/盆處理主根長增長,90 g/盆處理主根長降低,其中 30 g/盆處理增長最大,與對照相比增加了21.34%,達到了顯著差異(<0.05),而其余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均不顯著。隨著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株高和莖粗呈下降趨勢,其中株高各個處理均顯著低于對照(< 0.05), 90 g/盆處理時,株高降低了25.58%,而莖粗的變化則不大,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均沒達到顯著性差異。地上部分鮮重的變化與主根長的變化相似,均是隨著銀杏外種皮施用量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但地上部鮮重僅15 g/盆處理上升,而30、60、90 g/盆處理皆下降,其中90 g/盆處理下降最多,與對照相比降低了33.56%,差異顯著(<0.05),而其余各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均不明顯。
表1 銀杏外種皮對生菜根長、株高、莖粗及生物量的影響
注:表中數(shù)據(jù)為平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同列指標(biāo)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達<0.05顯著水平,下同。
由表2可知,隨著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生菜葉片內(nèi)的各種光合色素均呈下降趨勢,且各處理與對照相比都顯著降低(<0.05)。銀杏外種皮施用量達90 g/盆時生菜葉片內(nèi)葉綠素a、葉綠素b、總?cè)~綠素及類胡蘿卜素含量均達最低值,與對照相比分別減少了55.12%、53.67%、54.80% 及62.40%。由此可知,銀杏外種皮施入土壤后對生菜光合色素的合成起到了抑制效應(yīng),并且隨著施用量的增加這種抑制效果不斷加強。
表 2 銀杏外種皮對生菜光合色素含量的影響
由圖1可知,施用銀杏外種皮后,各處理生菜葉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對照。其中各處理SOD活性均顯著高于對照(<0.05),銀杏外種皮60 g/盆時SOD活性達到最高,比對照增加155.24%;POD活性除90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不顯著以外,其他各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0.05),30 g/盆處理活性最高,比對照增加55.26%;CAT活性與SOD活性相似,各處理均顯著高于對照(<0.05),但CAT活性達到最高為30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升高139.19%。丙二醛含量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增加逐漸增加,但是各處理的丙二醛含量與對照相比差異并不顯著。
由圖2可知,生菜葉片游離脯氨酸含量在施用銀杏外種皮后均普遍升高,但這種增加趨勢隨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30 g/盆處理游離脯氨酸含量達最高,與對照相比顯著增加了117.87% (<0.05),而90 g/盆處理游離輔氨酸含量與對照相比已無顯著差異??扇苄缘鞍缀康母淖兣c與游離輔氨酸含量的改變相似,也是各處理均比對照高,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其中30 g/盆處理可溶性蛋白含量達最高,與對照相比增加了56.91% (<0.05)。
(圖中不同小寫字母表示處理間差異在P<0.05水平顯著,下同)
圖2 銀杏外種皮對生菜葉片內(nèi)游離脯氨酸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響
生菜的凈光合速率(Pn)、氣孔導(dǎo)度(Gs)、胞間CO2濃度(Ci)和蒸騰速率(Tr)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不同的變化趨勢。由表3可知,生菜的Pn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且各個處理均與對照差異顯著(<0.05),其中,銀杏外種皮施用量15、30 g/盆處理與對相比分別增加了19.83%、9.25%,60、90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則分別降低了51.95% 和57.61%。由此可知,銀杏外種皮對生菜Pn的促進作用不大,對其的抑制作用卻十分突出。
生菜Gs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不斷下降的趨勢,60、90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達到顯著性差異水平(<0.05)。生菜Ci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各處理與對照均差異顯著(<0.05),15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增加了8.21%,90 g/盆處理與對照相比減少了9.93%。生菜Tr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除30 g/盆處理與對照差異不顯著外,其他各施用量處理與對照相比均差異顯著(<0.05),其中15 g/盆處理增加最多,達16.13%,90 g/盆處理降低最多,達21.51%。
表 3 銀杏外種皮對生菜光合速率和氣體交換參數(shù)的影響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枯落物會改變土壤碳、氮、磷組成,提高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26],銀杏外種皮提取物對小白菜種子的萌發(fā)具有“高濃度抑制,低濃度促進”的作用[26]。本試驗中低濃度的銀杏外種皮施用量促進生菜主根長的生長,增加了生菜地上部鮮重,而高濃度的銀杏外種皮施用量則顯著抑制生菜主根長的生長和減少生菜地上部鮮重,這種高濃度抑制效果隨著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逐漸增強,而生菜的株高和莖粗則隨著銀杏外種皮添加量的增加呈不斷減少的趨勢,這與趙東亞等[28]關(guān)于銀杏外種皮提取物對植物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相同。銀杏外種皮對生菜的不同部位的化感效應(yīng)不同可能與所選植物的不同和不同部位對銀杏外種皮化感物質(zhì)的敏感度有關(guān)系,但總體上隨著銀杏外種皮添加量的增加,生菜的生長指標(biāo)最后都是呈下降的趨勢,受到了明顯的抑制作用?!案咭值痛佟钡默F(xiàn)象在生菜的光合速率和氣體交換參數(shù)中也有體現(xiàn),隨著銀杏外種皮添加量的增加,生菜的凈光合速率、胞間CO2濃度和蒸騰速率均是先小幅增加再大量降低,僅生菜的氣孔導(dǎo)度呈不斷下降的趨勢。
葉綠體色素是植物吸收太陽光能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質(zhì),主要由葉綠素(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胡蘿卜素、葉黃素)組成,葉綠素與光合作用存在著密切的關(guān)系[20]。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銀杏外種皮顯著抑制生菜幼苗的光合色素的生成,并隨銀杏外種皮施用量的增加,抑制效果不斷增強。這與吳秀華等[29]關(guān)于巨桉凋落葉分解對菊苣生長及光合特性研究結(jié)果一致。
當(dāng)植物受到環(huán)境脅迫時,其體內(nèi)會積累大量具有強氧化性的活性氧,引起一系列有害的生化反應(yīng),從而損傷細胞產(chǎn)生MDA,此時,植物會啟動自身的抗氧化系統(tǒng)對活性氧進行清除,其中,SOD在保護細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毒害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SOD的活性常作為抗性生理研究中的一個指標(biāo)[30-31]。大量研究表明,MDA是細胞膜脂過氧化作用的產(chǎn)物之一,它能加劇膜的損傷,因此,MDA含量能夠代表膜脂過氧化的程度,也能間接反映植物組織的抗氧化能力的強弱[32]。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各處理SOD、POD及CAT活性與對照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強,但當(dāng)銀杏外種皮化用量達90 g/盆處理后開始下降,而MDA與對照相比無顯著變化,這與丁偉等[33]關(guān)于核桃凋落葉分解對蘿卜生長和生理的影響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說明銀杏外種皮在土壤中會釋放一些化感物質(zhì)對生菜產(chǎn)生一定的脅迫,從而引起抗氧化系統(tǒng)的反應(yīng),不過其脅迫強度相對較小,生菜可以通過自身抗氧化酶系統(tǒng)進行調(diào)節(jié)從而解除這種脅迫。
植物在逆境脅迫下,植物細胞內(nèi)積累一些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以調(diào)節(jié)細胞內(nèi)的滲透勢,維持水分平衡,同時保護細胞內(nèi)代謝活動所需的酶類[34]。可溶性蛋白和游離脯氨酸是植物體內(nèi)重要的滲透調(diào)節(jié)物質(zhì),在一定程度下也反映了銀杏外種皮化感作用對生菜產(chǎn)生的脅迫程度,在本試驗研究中發(fā)現(xiàn)可溶性蛋白及游離脯氨酸含量均先增加后減少至對照水平??扇苄缘鞍字饕菂⑴c代謝的各種酶,在逆境脅迫條件下其合成往往受阻[35],在本試驗中可溶性蛋白是先上升再下降,這說明低濃度的銀杏外種皮施用量對生菜酶的合成是起促進作用的,高劑量的施用量則起到抑制作用。當(dāng)植物受到干旱脅迫造成生理缺水時,植物體內(nèi)會積累大量游離輔氨酸,這說明游離輔氨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植物體內(nèi)水分含量的情況[36],本試驗結(jié)果說明低劑量的銀杏外種皮施用量會導(dǎo)致生菜遭受水分脅迫。
本研究表明,在混有不同量的銀杏外種皮的土壤中種植生菜,不同量的銀杏外種皮對生菜均產(chǎn)生了化感作用,對生菜生長、生理和光合指標(biāo)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隨著外種皮的施用量的增加,對生菜的抑制作用不斷加強,以90 g/盆處理下降最多,所以生菜不宜在銀杏林下栽植,如果要在含有銀杏外種皮的土壤中種植,應(yīng)該選擇外種皮含量較少的土壤或者等到其在土壤中分解以后再進行種植。
[1] 彭少麟, 邵華. 化感作用的研究意義及發(fā)展前景[J].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 2001, 12(5): 780–786
[2] Molisch H. Einfluss einer pflanze auf die andere, allelopathie[J]. Nature, 1938, 141 (3568): 493
[3] Rice E L. Allelopathy[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4] Rice E L. Allelopathy (2 Ed.)[M].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983
[5] 張海龍, 李善春, 盧維浩, 等. 銀杏內(nèi)生真菌多樣性與產(chǎn)黃酮類物質(zhì)真菌的分離和鑒定[J]. 土壤, 2015, 47(1): 135–141
[6] 趙肅清, 李鋒, 孫遠明. 銀杏外種皮研究進展[J]. 武漢植物學(xué)研究, 2000, 18(6): 515–518
[7] 吳春年. 泰興市銀杏產(chǎn)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 南京: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xué), 2005
[8] 仰榴青, 吳向陽, 吳靜波, 等. 銀杏外種皮的化學(xué)成分和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中國中藥雜志, 2004, 29(2): 20–24
[9] 趙肅清, 蔡燕飛, 文永新, 等. 銀杏外種皮提取液對農(nóng)作物病原菌抑制效應(yīng)研究[J]. 農(nóng)業(yè)環(huán)境保護, 2001, 20(5): 368–369
[10] 王國艷, 朱晶晶, 樓鳳昌. 銀杏外種皮的化學(xué)成分及其對植物真菌的抑制作用[J]. 中國藥科大學(xué)學(xué)報, 2014, 45(2): 170–174
[11] 巨云為, 樊培峰, 楊雪云. 銀杏外種皮用于病蟲害防治研究進展[J]. 林業(yè)科技開發(fā), 2008, 22(2): 6–8
[12] Itokawa H, Totsuka N, Nakahara K, et al. Antitumor principles fromL.[J]. 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 1987, 35(7): 3016–2020
[13] 陳穎, 茅蕾蕾, 胡碧原, 等. 銀杏外種皮提取物聯(lián)合順鉑對S180荷瘤小鼠抗腫瘤增效減毒作用[J]. 中國新藥雜志, 2014, 23(13): 1569–1573
[14] Nomura M, Tada T, Henmi A, et al. Synthesis of 6-(8Z,11Z)-8,11,14-Pentadecatrienyl) salicylic acid deriva-tives and their inhibition properties toward tyrosinase or hyaluronidase[J]. Nippon Kagaku Zassi, 1995, 19(12): 986–993
[15] 陳虹霞, 王成章, 孫燕. 銀杏葉聚戊烯醇對小麥種子萌發(fā)和幼苗生長的化感作用研究[J]. 林產(chǎn)化學(xué)與工業(yè), 2012, 32(5): 7–10
[16] 秦俊豪, 溫瑩, 李君菲, 等. 綠肥植物田菁的化感效應(yīng)及對土壤肥力的影響[J]. 土壤, 2015, 47(3): 524–529
[17] 趙金花, 張叢志, 張佳寶. 激發(fā)式秸稈深還對土壤養(yǎng)分和冬小麥產(chǎn)量的影響[J]. 土壤學(xué)報, 2016, 53(2): 438–449
[18] 史洪洲, 胡庭興, 陳洪. 核桃青皮分解對小白菜生長和生理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4, 34(12): 2467–2474
[19] Giannopolitis C N, Ries S K. Superoxide dismutases: I. Occurrence in higher plants[J]. Plant Physiology, 1977, 59(2): 309
[20] 熊慶娥. 植物生理學(xué)實驗教程[M]. 成都: 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3
[21] 趙世杰, 史國安, 董新純. 植物生理學(xué)實驗指導(dǎo)[M]. 北京: 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2002: 214–219
[22] 張以順. 植物生理學(xué)實驗教程[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3] 職明星, 李秀菊. 脯氨酸測定方法的改進[J]. 河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 2005, 33(4): 355–357
[24] 張憲政. 植物葉綠素含量測定——丙酮乙醇混合液法[J]. 遼寧農(nóng)業(yè)科學(xué),1986(03): 26–28
[25] Bruce W G, Richardson D. Bioassays for allelopathy: Measuring treatment responses with independent controls.[J]. 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 1988, 14(1):181
[26] 馬任甜, 方瑛, 安韶山. 云霧山草地植物地上部分和枯落物的碳、氮、磷生態(tài)化學(xué)計量特征[J]. 土壤學(xué)報, 2016, 53(5):1170–1180
[27] 趙東亞. 銀杏外種皮有效成分的提取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 南京: 南京林業(yè)大學(xué), 2013
[28] 趙東亞, 唐進根, 陳利紅, 等. 銀杏外種皮提取物對植物種子萌發(fā)及幼苗生長的影響[J]. 江蘇林業(yè)科技, 2014, 41(3): 10–13
[29] 吳秀華, 胡庭興, 楊萬勤, 等. 巨桉凋落葉分解對菊苣生長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 2012, 23(1): 1–8
[30] 李合生. 現(xiàn)代植物生理學(xué)[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31] 董亮, 何永志, 王遠亮, 等.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應(yīng)用研究進展[J]. 中國農(nóng)業(yè)科技導(dǎo)報, 2013(5): 53–58
[32] 丁玉梅, 馬龍海, 周曉罡, 等. 干旱脅迫下馬鈴薯葉片脯氨酸、丙二醛含量變化及與耐旱性的相關(guān)性分析[J]. 西南農(nóng)業(yè)學(xué)報, 2013, 26(1): 106–110
[33] 丁偉, 胡庭興, 李仲彬, 等. 核桃凋落葉分解對萵筍抗氧化系統(tǒng)及光合特性的影響[J]. 西北植物學(xué)報, 2014, 34(4): 769–777
[34] 黃建貝, 胡庭興, 吳張磊, 等. 核桃凋落葉分解對小麥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生態(tài)學(xué)報, 2014, 34(23): 6855–6863
[35] 范蘇魯, 苑兆和, 馮立娟, 等. 干旱脅迫對大麗花生理生化指標(biāo)的影響[J].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 2011, 22(3): 651–657
[36] 陳紹莉, 周寶利, 藺姍姍, 等. 肉桂酸和香草醛對嫁接茄子根系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J]. 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 2010, 21(6): 1446–1452
Effects ofExocarp on Growth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ttuce
LIN Renheng1, HUANG Haitao2, LI Huanxiu1, JIANG Jianye3, JIANG Wei4, TANG Yi1*
(1 Fruit and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2 Mia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ianyang, Sichuan 621000, China; 3 Jintang County Rural Development and Forestry Bureau, Chengdu 610000, China; 4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Life Science,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00, China)
exocarp may have allelopathy on lettuce,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with 5 grades of exocarp application (0, 15, 30, 60 and 90 g/pot) in order to study of the effects ofexocarp on lettuce growth, antioxidant system, contents of osmotic adjustment substances and photosynthetic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lettuce exocarp application, fresh weights of lettuce root length and shoot 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hile plant height and stem diameter decreased, and the above lettuce indexes reached the minimum values under 90 g/pot treat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exocarp application, the content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wer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ast,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catalase (CAT) and peroxidase (POD) activity as well as the contents of free proline and soluble protein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but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increased insignificantly in lettuce;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ocarp applicatio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intercellular carbon dioxide Ci and transpiration rate of Tr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stomatal conductance Gs is dwindling in lettuce. In summary,exocarp has obvious allelopathic effects on lettuce, inhibiting lettuce growth,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hotosynthetic indexes, the inhibition is strengthened with the increase of exocarp application.
exocarp; Allelopathic effect; Lettuce; Physiological property;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95459425@qq.com)
林仁亨(1992—),男,四川南充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蔬菜化感效應(yīng)和蔬菜地重金屬污染治理的研究。E-mail: 412116458@ qq.com
10.13758/j.cnki.tr.2018.04.012
Q945.7;S636.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