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梅
摘要:民族民間舞主要來源于生活,具有很強程式性以及即興性,是我國民族精神與民族文化的重要顯現,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勞動人民最真摯情感。本文重點對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程式性”特點以及“即興性”特點進行了分析,探討了二者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希望可以為我國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以及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
關鍵詞: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程式性;即興性
中圖分類號:J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23-0166-01
一、引言
民族民間舞與主流舞蹈不同,具有很強隨意性,不同風格舞者會以不同體態(tài)以及姿勢,展現民族民間舞特色。筆者曾參與多項民族民間舞的創(chuàng)作以及表演,深切了解到民族民間舞中“程式性”特點與“即興性”特點,并在文中對二者進行闡述,希望可以促進我國民族民間舞蹈的傳承與發(fā)展,弘揚中華民族舞蹈文化。
二、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的程式性分析
民族民間舞創(chuàng)造主體為人民群眾,具有很強地域特征,而舞蹈程式性是由民間舞蹈自身特征所決定的。舞蹈程式性是指在民間舞蹈形成過程中,包含了不同地域群眾不同的生活習俗以及精神狀態(tài),在地域上以及內容上具有十分明確的辨識性。
民族民間舞蹈程式性與舞臺舞蹈程式性存在明顯不同,民族民間舞蹈是各民族的精神寄托,是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民間舞蹈在動作上沒有固定標準,但在舞蹈象征性動作、舞者表情、舞蹈音樂的表現上,會具有一定程式性,例如,在不同民族的婚喪嫁娶、信仰活動中,以程式性濃郁的民族舞蹈,被代代繼承下來。民族民間舞在歷史積淀中,具備不同的功能,并以不同的形式得以流傳。例如,蒙古民族會在抒發(fā)情感時跳安代舞,已經成為了一項程式。
另外,民族民間舞之所以具有程式性,是因為其具備很強的民族特色,個體在跳民族舞時,會受到民族性質、民族文化制約,會對身體、服飾等進行規(guī)定,展現自身民族特色。所以,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具有很強程式性特征,在舞蹈自由度上受到民族舞蹈文化制約,并形成了獨特的民族藝術特征。
三、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的即興性分析
民族民間舞的形成過程與實際民族舞不符,舞蹈節(jié)奏、形體變化等也沒有經過專門性的編排,具有很強的即興性特點。民族民間舞即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即興性是各民族舞蹈中普遍存在特征,即使在宗教意味比較濃郁的場合中,也會有所體現。例如,蒙古族的查瑪舞會帶有很強的即興色彩,為嚴肅的民族舞蹈增添了不少生氣。薩滿巫師在祭祀過程中,行巫舞蹈也帶有很強即興色彩。舞蹈的即興性是指身體隨著音樂以及情感的變化而產生律動,是民族舞蹈中具有靈魂的表現,即興性可以為民族舞蹈帶來創(chuàng)造力以及創(chuàng)新力,為民間舞蹈增添很多新興的民族元素。
其次,民族舞蹈即興性主要表現在舞蹈動作上,雖然看起來動作并沒有內在規(guī)律,但在動作規(guī)則上,民族舞蹈具有趨同性。很多舞蹈姿態(tài)會伴隨舞者的情緒而發(fā)生明顯的變化,但舞蹈風格卻不一而同,這是民族民間舞即興性的重要特點。
除此之外,民族民間舞即興性特點是時代審美下而產生的個性化創(chuàng)造,這種個性化舞蹈會在歷史發(fā)展中慢慢積淀,并形成文化特征濃郁、個性元素濃郁的民族舞蹈。
四、民族民間舞程式性與即興性的關系
民族民間舞程式性與即興性雖然是民族舞蹈兩個方面特征,但從內涵上分析,二者處于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的關系。
民族民間舞程式性中包含即興性元素,民族個性化舞蹈離不開民族民間舞規(guī)范。即興性是民族民間舞產生以及發(fā)展重要條件,也是民族民間舞蹈風格沉淀的前提,而程式性特點則是民族民間舞逐漸完善以及成熟的重要標志。
兩者作為民族舞蹈發(fā)展的兩大重要特征,需要依靠程式性進行傳承、即興性進行完善,只有堅持二者之間的辯證統一,才能充分發(fā)揮民族民間舞蹈的優(yōu)勢,展現獨特的舞蹈風格。
例如,在安徽民族民間“花鼓燈”舞蹈中,在表演過程中具有一定的框架,需要按照固定的演出程序,并在舞蹈的表演形式上進行了統一,這是舞蹈程式性的主要體現。
另外,“花鼓燈”也為舞蹈表演藝術家留存了自由發(fā)揮的空間,每個人可以采取不同的特點跳躍方式,為不同舞者的舞臺魅力展現提供便利條件,所以,在同一舞蹈中,程式性與即興性是舞蹈表演的兩個方面,二者存在辯證統一哲學關系。
五、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原生態(tài)民族民間舞特征對于促進民族舞蹈文化傳承以及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二者之間存在辯證統一關系,而“程式性”是我國民族舞蹈成熟的標志之一,“即興性”代表其本身特征帶有大眾文化性質,在藝術表現形式上更加豐富,了解二者之間關系、明確二者之間特征,對于促進民族民間舞蹈藝術傳承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