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粉棉
摘要:本文試圖闡述通過情景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魅力,在精讀中抓住文本的精髓,在交流中珍視個體獨特感受,在想象中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在寫作中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從而有效的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
關鍵詞:閱讀教學;方法;有效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最主要的內容,它是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所以,閱讀教學一直以來就是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著力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近年來,語文學界的一些專家、學者特別強調:“應把閱讀教學放到語文教學的首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毕旅妫覍⒁話伌u引玉的方式與大家共同探索閱讀教學的幾點體驗與感受。
一、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激發(fā)閱讀興趣。
兒童的情感就像一池水,只要一顆小小的石子,就會使它泛起粼粼波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通過多媒體課件、錄音、幻燈、掛圖等靈活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活學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時,我先讓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先欣賞屏幕上廬山的秀麗景色,然后欣賞戴在山頂、纏繞在半山腰、彌漫在山谷的云霧,這栩栩如生的畫面充滿著詩情畫意,深深地吸引著學生,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神秘莫測。接著出示配有音樂的朗讀錄音,學生一邊聽著媒體深情地朗讀著課文優(yōu)美的詞句,一邊欣賞著廬山云遮霧罩景色的秀麗,馳騁想象、浮想聯翩,仿佛身臨其境,學生入景、人情。情景交融之中,學生充分到了體會廬山的秀、奇、美,學習的主動性和求知欲望被調動起來了,情感的波瀾也被掀起了,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可見,創(chuàng)設這樣特定的教學情境中,不僅可以讓學生用眼睛去凝望,用耳朵去聆聽,用心靈去體驗,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重視朗讀教學,感受語言魅力。
新大綱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苯虒W中,如果教師能按不同文章的風格,采用不同的朗讀風格,不僅可以把文字上無法表達的內在情感、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全部激情充分表達出來,還可以把學生吸引到優(yōu)美的語境中,給予學生美的享受、智慧的啟迪、情感的熏陶。例如:教學《大海的歌》時,我先請學生閉上眼睛聽我有感情朗讀課文,然后讓學生放聲朗讀,接著,我利用媒體播放配有音樂、圖片的課文錄音,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情感體驗中,更快地走進作品的意境之中,然后抓住抓住課文的重難點詞句和段落進行精心指導,學生通過朗讀,不但感受到語言美,而且能自主地去感知理解、體驗領悟、積累運用。
三、培育精讀能力,體驗文本精髓。
薛法根老師曾經說過:“教師教學的功夫就是要甄別那些值得學生琢磨的事關全文理解的核心詞句,而不是東一榔頭西一棒,也不是事無巨細,樣樣都要琢磨?!遍喿x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提煉課文中的關鍵詞句,并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作深入的理解、體悟,從而達到對課文整體的理解。如:教學《廬山的云霧》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用橫線畫出這段的中心句,然后把課文介紹的廬山云霧姿態(tài)的句子畫出來,再用彩色畫筆把這四種姿態(tài)用圖畫表現出來。學生在圖畫本上畫完文中例舉的四種姿態(tài)后我繼續(xù)問:“廬山的云霧是不是只有這四種?你從哪里看出來?”生1:我從“千姿百態(tài)”看出廬山云霧的姿態(tài)不止這四種。生2:我從這段話最后的省略號看出廬山云霧的姿態(tài)還有很多種。這時,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廬山云霧還有哪些姿態(tài)?學生通過想象,豐富了“千姿百態(tài)”一詞的理解,準確地把握了課文中關鍵的詞句:“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tài)。”“它又像巨大的天幕……”中“千姿百態(tài)”與“省略號”所隱含的意味,體會了廬山云霧的秀美。學生在老師引領下,從文中的一字、一詞、一句甚至是標點符號,去探尋文字背后的秘密、揣摩作者的用意,獲得一種柳暗花明、豁然開朗的閱讀快感。
四、立足文本,拓展閱讀空間。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苯虒W中,我們應立足文本,拓寬學生的閱讀空間。如:教完冰心先生的《吹泡泡》后,我推薦學生閱讀她寫的《我的童年》、《繁星·春水》;在教學《走馬燈的奧秘》后,我讓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找資料,了解茅以升。教完《孩子考科學家》后,我讓學生閱讀《科學家的故事》、《名人成才故事》,學生們在豐富的閱讀實踐和心靈感悟中不但能享受閱讀樂趣,還能為自己的心靈吸取最寶貴的東西,學到高尚的為人處世方法,并在春風化雨中強化了人文精神,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五、借助文本,培養(yǎng)寫作能力。
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要引導學生如何才能使表達更加貼切、更加具有表現力,教師應經常結合課文具體語境,努力為學生尋找并創(chuàng)設讀寫結合點,設計恰當的話題,讓學生在閱讀文本后有機會展開想象的翅膀適時練筆。例如教學《和時間賽跑》第六段完后,我問學生:我們身邊有哪些事物也被時間帶走了,你能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嗎?生1:我看見老鷹飛上藍天。它們飛得很快呀!明天它們再飛過同樣的路線,也許永遠不是今天了,或許明天飛過這條路線的不是老鷹而是小鷹了。生2:當我看著媽媽還沒結婚時的照片,就知道時間把媽媽的青春帶走了。媽媽,永遠不再年輕了……這樣的訓練不但能讓學生將模糊的思考轉化成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的過程,深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
如果每個語文教師都能試著通過情景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魅力,在精讀中抓住文本的精髓,在類文閱讀中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在寫作中鍛煉學生的運用能力,語文課堂學習效率一定會得到提高,學生的閱讀品味與運用能力也一定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張洪玲 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第52頁至60頁。
[2] 薛法根《薛法根教學思想與經典課堂》,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1日出版,第102頁。
[3] 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第64頁至第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