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磊
摘要:造成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成績不盡人意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教育者往往從成年人的角度看問題,認為一年級數學知識難度低,教學任務輕,從而未能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導致教學的隨意性過強,研究教材不深入等。本文從新生入學的養(yǎng)成教育,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準確把握各知識點的有機聯系,精講多練等方面論述了一年級數學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一年級;數學;教學
做為教育者,我們時常以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問題,特別是在遇到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任務時,我們經常以為小學一年級的數學學習任務輕,知識難度低,從而在思想上容易麻痹大意,經常導致準備不足,課堂上授課隨意性強,致使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成績很不理想,筆者在數年低年級數學教學的具體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關于小學一年級數學教學的成功經驗,現總結如下:
一、要處理好新生入學后的銜接工作,抓緊抓好養(yǎng)成教育。
小學一年級的新生都有了在幼兒園上學的經歷,基本上懂得了上課與下課的不同,但是,小學與幼兒園在各項制度和紀律方面的要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工作的任務也有較大的區(qū)別。這些新生在入學后往往表現為紀律意識不強,說話、好動、愛玩,注意力不集中等,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抓好養(yǎng)成教育,使他們較快地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比如要使他們盡快學會按時上學,按時進教室上課,聽講要專心,坐姿要端正,不搞小動作,有事先舉手,獨立完成作業(yè),按時上交作業(yè)本等,從而完成從幼兒園到小學的角色轉換,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二、要準確把握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一年級學生有著極強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也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和要求被認可的需求,同時,他們還有極強的模仿心理,因此,我們應當準確把握他們的這些心理特征,并利用這些心理特征,科學、合理、生動有趣地開展教學活動,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比如,我們利用他們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特點,引導他們多開展一些探究活動,如在認識數的教學中,先讓他們數一數自己身邊的一些比較熟悉的事物,先對數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再引導他們來認識數,這樣就能使他們對每一個數的含義有更深刻的領會;再比如,我們利用他們有強烈的表現欲望和要求被認可的需求的心理特點,組織他們開展討論和課堂活動,讓他們充分的表現自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并要不失時機的準確的對表現好的同學予以適當表揚或獎勵,這樣既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各種能力,并能及時找出他們在認識上的不足之處予以糾正,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理解得更準確,更深刻。我們還可以利用他們有極強的模仿心理的特點,可以不失時機地選出一些好學生,給他們起榜樣示范作用,從而帶動他們共同進步,做為教師,也要努力做到為人師表,堅決不做有損師德的事,在給他們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使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傊覀円欢ㄒ獪蚀_把握他們的心理特征,并充分利用這些心理特征,努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準確把握各知識點的有機聯系,生動有趣地組織好教學活動。
我們不能因為自己覺得一年級數學的學習任務輕,知識難度低而放松對教材和教法的深入研究,我們必須站在一年級新生的角度去看問題,他們沒有過多的生活經驗,看問題視角單一,考慮不周全等,所以對他們來說一年級的數學課并不輕松。為了使他們學得輕松,我們就必須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準確把握各知識點的有機聯系,生動有趣地組織好教學活動。比如,在講到“9加幾的算法”時,如果單從算式看,似乎應該先講“幾”的分成,再講9和1湊成10。但是經過仔細研究后會發(fā)現這是一種邏輯順序的錯誤,應該是先講9湊成10需要1,所以要把“幾”分成1和另一個數,如果不這樣,在學到后面的內容時,就會使學生出現一些疑問而對湊十法的理解出現偏差。再比如,課本中的許多題目往往以圖畫的形式出現,為了加深理解,我們應當想辦法將其轉化成一年級學生所熟悉的生活場境,通過組織活動的方式來教學,這樣既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貼近他們的生活,又可以加深理解,使他們的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有趣。
四、充分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努力做到全面把握、重點照顧,力求共同進步。
由于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夠持久,僅能堅持十分鐘左右,所以我們要在充分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充分利用這僅有的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做到準確、精辟的講解,讓大多數同學很快地掌握教學的重點,并突破難點,然后組織學生進行反復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努力做到全面把握,重點照顧,對一些反應比較慢的、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同學,多次地讓他們在黑板上練習,并及時請好同學幫忙糾正、改錯,還要時常發(fā)現他們的進步,不斷地進行表揚與鼓勵,努力使他們樹立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勇氣,使他們永遠不落后,力求全班共同進步。并培養(yǎng)他們的團結協作意識,為將來實現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創(chuàng)建和諧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做為教育者,要抓緊抓好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要準確把握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要深入研究教材和教法,準確把握各知識點的有機聯系,生動有趣地組織好教學活動;要充分體現精講多練的原則,努力做到全面把握、重點照顧,力求全班共同進步,只有這樣,才能使同學們學得輕松、學得快樂,才能獲得理想的學習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