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亮
2018年4月,民政部網(wǎng)站曝光了307個山寨組織名單。這些形形色色的組織多以“中華”“中國”開頭,實際與政府部門并無聯(lián)系。在教育競技等領域,不少山寨組織近年來也是鉚足了勁刷存在感。例如“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ICAA國際少兒書法大賽”這些賽事,報名者只需花幾百元或者數(shù)千元就能參加,甚至可以到境外參加總決賽,并獲得獎項,而這些賽事的主辦方正是民政部曝光的山寨組織。
個人、學校均有參與
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表示,有的學生家長明知道非法社會組織開展的各種競賽活動沒有實際效果,但為了給孩子增加入學優(yōu)先錄取的競爭力,仍愿意花重金買各種證書獎狀。這種現(xiàn)象在當今社會中為數(shù)不少,也為非法社會組織提供了生存空間。
一場場的“山寨社團”少兒比賽,組織方故弄玄虛,夸大其詞,借比賽大肆斂財?!皣H少兒美術協(xié)會”和另一個山寨社團“國際美術教育發(fā)展學會”舉辦的ICAA國際少兒書法大賽,聲稱得到中國少兒美術教育網(wǎng)的大力支持。這項賽事已舉辦9屆,海內(nèi)外有數(shù)十萬少年兒童參加,其中近3萬幅作品參加了香港國際少兒書畫巡回展選活動。除了個人參賽之外,一些知名學校也集體報名參加了比賽。
在“ICAA第八屆國際少兒書畫大賽暨香港國際少兒書畫巡回展選活動”中,河北衡水中學選送的36幅2016級美術特長生書法、繪畫作品全部獲獎,榮獲特別金獎8個、金獎10個、銀獎11個、銅獎7個。
賽事組委會授予河北衡水中學“中國百佳美育名?!狈Q號,授予張濤、張杰兩位老師“組織指導金獎”。河北衡水中學獲獎同學紛紛表示,今后將以榮譽為動力,進一步重視和加強基本功訓練,珍惜每一次學習和鍛煉的機會,不斷提高專業(yè)素質(zhì),爭取圓夢清華美院、中央美院等國家重點藝術高校。
這類證書是否對孩子升學有用?才藝大賽組委會人員也是模棱兩可、含糊其辭。
“現(xiàn)在孩子有各種各樣的證書,只要獎杯證書到手,對升學會有影響?!敝袊鴩H青少年藝術節(jié)組委會的郭老師說,但她也不能保證這些證書對升學有幫助。
多名人士稱,在分賽區(qū)、總決賽的比賽中,只要花錢就能得獎。有教育專家表示,受“擇校熱”風氣影響,家長普遍存在焦慮心態(tài),希望孩子多拿比賽證書加重擇校的砝碼,這讓“山寨比賽”有了可乘之機。
家長助推亦是主因
2018年3月9日,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啟動2018年暑期活動,總決賽將在北京、上海、廈門、泰國和英國等地舉辦多場。同一天,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公布第四批未在民政部門登記的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涉及32家。其中包括“中國公益事業(yè)聯(lián)合會”“中國愛心工程委員會”。
這兩家涉嫌非法社會組織正是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所宣稱的主辦單位。其宣稱的另一家主辦單位“中國藝術教育家協(xié)會”,也在2016年7月民政部曝光的第九批“離岸社團”“山寨社團”名單中出現(xiàn)。
云南昆明一位參賽學生家長說,2017年夏天,她的女兒參加了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在北京舉行的總決賽。“女兒膽子小,給她報名比賽就想讓她膽大一些?!眳①惡?,該女士感覺比賽有些坑人,“來回路費我們自己出,住宿條件也很差,最后沒辦法只能花錢在外面住?!?/p>
除了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還有多個冠以“中國”“國際”等頭銜,針對青少年兒童舉辦的才藝比賽,其主辦方均為民政部曝光的“離岸社團”“山寨社團”“涉嫌非法社會組織”。
號稱已舉辦過15屆的“中國國際青少年兒童藝術節(jié)”,相比于“中國國際青少年藝術節(jié)”名字多了“兒童”二字,主辦方也完全不同?!皫讉€主辦方都是國家級的?!敝袊鴩H青少年兒童藝術節(jié)組委會一名張姓主任提供“國字號”主辦單位: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zhì)教育研究所學校教育研究中心、中國青少年兒童文化藝術教育發(fā)展中心、中國青少年音樂舞蹈素質(zhì)教育委員會、中國民族文化書畫院。
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素質(zhì)教育研究所外聯(lián)絡部主任汪俊就此澄清:“學校教育研究中心系我所下屬機構,當前并未舉辦任何全國性的比賽。”
此外,查詢中國青少年兒童文化藝術教育發(fā)展中心、中國青少年音樂舞蹈素質(zhì)教育委員會、中國民族文化書畫院,沒有找到名稱相符的官網(wǎng)或資訊。在國家社會組織網(wǎng)上,也未找到相符的登記信息。國際青少年藝術大賽的主辦方國際音樂教育家協(xié)會,在國家社會組織網(wǎng)上也找不到登記信息。
3月2日,民政部官網(wǎng)發(fā)布的一篇“民政部社會組織管理局負責人就整治非法社會組織相關問題答記者問”中,相關負責人表示,非法社會組織是社會的“毒瘤”。其通過精心包裝、蹭“熱點”,打著“中國”“中華”“世界”等名號,組織開展了各種競賽活動。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山寨社團、山寨比賽長期存在,且受到部分家長的熱捧,反映了家長對孩子教育的焦慮心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