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振海,朱永安,孟慶磊,朱樹人,王錫榮
( 山東省淡水漁業(yè)研究院,山東省淡水水產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山東 濟南 250013 )
大鱗鲃(Barbuscapito)屬鯉科、鲃亞科、鲃屬,體質量可達5~10 kg,具有耐鹽堿、食性廣、生長速度快、肉質鮮美、抗逆性強等優(yōu)良特性[1-5]。大鱗鲃主要分布于西亞的里海和咸海水域,是當?shù)孛F的大型經濟魚類之一,為促進鹽堿水域的開發(fā)和利用,2003年引入我國,旨在增加內陸鹽堿地水域的養(yǎng)殖種類。
大鱗鲃為引進種,在我國養(yǎng)殖的時間較短,關于大鱗鲃疾病的報道極少,僅有2016年天津天祥水產有限公司出現(xiàn)的不明原因極度貧血而大量死亡的個例[6]。大鱗鲃雖未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疾病爆發(fā),但對于疾病應防重于治。隨著大鱗鲃人工繁育技術成熟,養(yǎng)殖規(guī)模逐漸擴大,苗種的抗病力低于成魚,更易染病。藥物防治病害是有效且經濟的方法[7]。針對魚類常見的錨頭鳋(Lernaea)、中華鳋(Sinergasilus)、車輪蟲、指環(huán)蟲、線蟲幼體等寄生蟲性疾病和弧菌(Vibrio)、嗜水氣單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愛德華氏菌(Edwardsiella)等細菌引起出血、爛鰓、癤瘡、腐皮等細菌性疾病,筆者選用阿維菌素、敵百蟲作為抗寄生蟲藥物,選用聚維酮碘、三氯異氰尿酸作為殺菌藥物[8],通過急性毒性試驗確定藥物的安全用量和毒性等級,為大鱗鲃養(yǎng)殖中合理用藥、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試驗用魚體長(17.9±1.6) cm、體質量(63.4±19.3) g,試驗前在試驗條件下暫養(yǎng)3 d,日投喂1次。試驗開始前24 h停食,選游泳活潑,無病、無傷、無畸形的魚進行試驗。試驗用藥分別為阿維菌素、聚維酮碘、三氯異氰尿酸和敵百蟲,藥品規(guī)格及生產廠家等見表1。
表1 4種試驗藥物的規(guī)格與成分
2017年6月,采用靜態(tài)試驗法[9],在80 cm×60 cm×45 cm、容水100 L的白色塑料箱內放魚10尾,進行試驗。每個周期4 d。試驗用水為池塘養(yǎng)殖用水,水質符合漁業(yè)水質標準(GB 11607—89),水溫(24.1±1.5) ℃、pH 8.41±0.12、溶解氧(6.1±0.9) mg/L。每日測1次水溫、pH、溶解氧含量。試驗期間不投餌。
先采用靜態(tài)方式進行預試驗,每個預試驗質量濃度組放入5尾魚,不設平行組,持續(xù)48~96 h。每日至少記錄2次各容器內的死亡魚數(shù),并及時取出死亡個體。
根據預試驗結果,參照《水和廢水監(jiān)測分析方法》[10],每種藥物設5個梯度組(表2)和一個空白對照組,每個梯度組設2個平行。溶液調節(jié)至相應質量濃度后,從馴養(yǎng)魚群中隨機取出試驗魚迅速放入各試驗容器中。試驗魚在20 min內分組完畢。
24、48、72、96 h后檢查試驗魚狀況,以試驗對象失去活力、對外界刺激無反應為死亡標準[11]。試驗開始后8 h連續(xù)觀察各處理組魚的狀況,記錄24、48、72 h和96 h的死亡數(shù),記錄異常行為,及時清除死魚。
半致死質量濃度(LC50,mg/L)、安全質量濃度(SC,mg/L)[12]按下式計算:
logLC50=xm-d(∑ωB-0.5)
SC=ρ1×0.3/(ρ2/ρ1)2
式中,xm為死亡組最大劑量的對數(shù),d為相鄰質量濃度的對數(shù)差,ωB為各組的死亡率(%),∑ωB為各組死亡率之和(%);ρ1為48 h半致死質量濃度(mg/L);ρ2為24 h半致死質量濃度(mg/L)。
整個試驗過程中,對照組大鱗鲃無死亡。阿維菌素、聚維酮碘、三氯異氰尿酸和敵百蟲藥物組大鱗鲃的毒性結果見表2。
阿維菌素急性中毒的大鱗鲃,少動,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游動時身體會失去平衡。阿維菌素質量濃度為1.496~5.000 mg/L的試驗組,隨著質量濃度的增加,大鱗鲃的死亡率也逐漸增大。對照組和質量濃度為1.000 mg/L試驗組未見非正?,F(xiàn)象,二者96 h死亡率均為0;當質量濃度為5.000 mg/L時,約6 h出現(xiàn)死亡,24 h死亡率為100%。阿維菌素對大鱗鲃的24、48 h和96 h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分別為3.340、2.840 mg/L和2.621 mg/L,安全質量濃度為0.616 mg/L(表3)。
表2 4種藥物對大鱗鲃的致死率
在聚維酮碘質量濃度為17.800~100.000 mg/L組中大鱗鲃反應遲鈍,游泳能力和呼吸能力減弱,最后死亡,而且隨聚維酮碘質量濃度的升高,死亡率也逐漸升高,而對照組和質量濃度為10.000 mg/L試驗組未出現(xiàn)不正?,F(xiàn)象。100.000 mg/L試驗組的24 h死亡率為100%。聚維酮碘對大鱗鲃的24、48 h和96 h半致死質量濃度分別為74.967、63.077 mg/L和50.106 mg/L,安全質量濃度為13.397 mg/L(表3)。
在三氯異氰尿酸質量濃度為10 mg/L組中,約10 min大鱗鲃浮在上層,吞食空氣,類似浮頭現(xiàn)象,游泳動作緩慢,約20 min失去平衡,腹部朝上,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約30 min開始死亡。質量濃度5.623 mg/L組大鱗鲃24 h死亡率達到90%,48 h和96 h的死亡率均為100%。三氯異氰尿酸對大鱗鲃的24、48 h和96 h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分別為4.466、3.758 mg/L和3.548 mg/L,安全質量濃度為0.798 mg/L(表3)。
在敵百蟲質量濃度為0.356~2.000 mg/L試驗組中,大鱗鲃不安地亂竄,時而箱底時而浮上水面,后期扭曲翻滾,抖動,最后死亡。試驗組的藥品質量濃度與大鱗鲃的死亡率呈正相關,對照組和質量濃度為0.200 mg/L組未出現(xiàn)非正?,F(xiàn)象,96 h死亡率為0,質量濃度2.000 mg/L試驗組24 h死亡率為100%。敵百蟲對大鱗鲃的24、48 h和96 h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分別為1.191、1.061 mg/L和0.709 mg/L,安全質量濃度為0.253 mg/L(表3)。
表3 4種藥物的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及安全質量濃度
半致死質量濃度是衡量藥物對試驗對象毒性的指標,其值越小,藥物毒性越大;其值越大,毒性越低[13-14]。以96 h半致死質量濃度為魚類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分為極高毒(<1 mg/L)、高毒(1~10 mg/L)、中毒(10~100 mg/L)和低毒(>100 mg/L)4個等級[10]。本試驗中4種藥物對大鱗鲃的96 h半致死質量濃度為聚維酮碘>三氯異氰尿酸>阿維菌素>敵百蟲,按照藥物對其毒性依次為敵百蟲>阿維菌素>三氯異氰尿酸>聚維酮碘。本試驗結果表明,敵百蟲對大鱗鲃是極高毒藥物,三氯異氰尿酸和阿維菌素是高毒藥物,聚維酮碘是中毒藥物。4種藥物對大鱗鲃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呈24 h半致死質量濃度>48 h半致死質量濃度>96 h半致死質量濃度(表3),說明隨時間的延長,4種藥物對試驗魚的毒性效應相應增加。
阿維菌素對錨頭鳋、中華鳋、纖毛蟲、指環(huán)蟲和線蟲等寄生蟲均有極強的驅殺作用,廣泛應用于水產動物體內外寄生蟲病的防治[15]。周帥等[16]評價了阿維菌素水乳劑對鰱魚(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異育銀鯽(Carassiusauratusgibelio)、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u)的安全性和藥效,表明該制劑可有效防治錨頭鳋、中華鳋等寄生蟲病。阿維菌素常用量為0.037~0.045 mg/L,本試驗中阿維菌素的安全質量濃度為0.616 mg/L,高于常用量,說明阿維菌素能夠用于大鱗鲃寄生蟲疾病的防治。
聚維酮碘又名聚乙烯吡咯烷酮碘,對魚體無刺激性,體表存留時間較長,可保持長久的抑菌殺菌能力,促進魚類皮膚機械損傷愈合,為廣譜、高效消毒殺菌劑,防治水產動物爛鰓、癤瘡、腐皮等細菌性疾病的效果很好,是水產養(yǎng)殖中廣泛使用的消毒殺菌劑[17]。聚維酮碘常用量為0.03~0.04 mg/L,本試驗中聚維酮碘的安全質量濃度為13.394 mg/L,高于同為鲃亞科的光倒刺鲃(Spinibarbushollandi)的10.3 mg/L[18],也遠高于常用量,在大鱗鲃養(yǎng)殖過程中可作為消毒殺菌劑使用,也可作為浸泡藥物治療細菌性疾病。
三氯異氰尿酸水解生成次氯酸,具有穩(wěn)定殺菌作用,是生產上用以防治細菌性疾病的常用藥物,常用量為0.4~0.5 mg/L[19]。孫翰昌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三氯異氰尿酸對中華倒刺鲃(S.sinensis)的安全質量濃度為0.53 mg/L,雖易刺激魚體,但可用于魚病防治。本試驗中,三氯異氰尿酸的安全質量濃度為0.798 mg/L,藥品的有效成分為50%(有效氯計),因此三氯異氰尿酸的安全質量濃度為0.399 mg/L,略低于常用量,高于光倒刺鲃的0.05 mg/L[18]。大鱗鲃和光倒刺鲃異氰尿酸反應強烈,建議生產中謹慎使用三氯異氰尿酸。
敵百蟲為膽堿酯酶抑制劑,能將膽堿酯酶的活性點磷酸化而抑制其活性。敵百蟲在魚體內殘留量少、殘留時間短而被廣泛用于防治體外寄生甲殼類、單殖吸蟲及部分腸內寄生蠕蟲,常用量為0.2~0.5 mg/L[20]。敵百蟲對光倒刺鲃的安全質量濃度為1.1 mg/L[18],對中華倒刺鲃安全質量濃度為0.164 mg/L[20],對黑脊倒刺鲃(S.caldwelli)安全質量濃度為50 mg/L[21]。試驗中敵百蟲的安全質量濃度為0.253 mg/L,介于常用量之間,因此敵百蟲可以作為大鱗鲃的疾病防治藥物。水產藥物對魚類的急性毒性因魚的種類、規(guī)格而異,對藥物的安全質量濃度也不同[22]。
生產中,藥物的毒性往往受水溫、水質、pH、各種水生生物和有機物等諸多因子影響。例如,敵百蟲是極高毒農藥,在堿性條件下可水解成毒性增加10余倍的敵敵畏[23]。除了從藥物的半致死質量濃度和安全質量濃度上考慮,在生產中選用藥物還需結合藥物的常用量、用藥時間及用藥環(huán)境綜合考慮,同時密切觀察魚的活動情況,防止魚類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