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芳芳,侯 巍,孫 卓,吳 軍
(解放軍第208醫(yī)院461臨床部,吉林 長春130021)
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是一種特殊獨立的血清脂蛋白。1963年挪威遺傳學家Berg在血清脂蛋白電泳時發(fā)現(xiàn)β-脂蛋白中有一種新的抗原成分,并將其命名為脂蛋白(a)[1]。Lp(a)由遺傳決定,不受飲食、性別和年齡的影響,并與其他脂蛋白和白蛋白無關[2]。目前發(fā)現(xiàn)Lp(a)與纖溶酶原(plasminogen,PLG)的結構具有高度同源性,與血栓及腎臟疾病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3],是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形成的獨立危險因素[4]。 本文為了解東北地區(qū)軍事飛行員血清Lp(a) 含量,進行實驗調查如下。
2015年1月至7月征集東北地區(qū)(長春、四平、沈陽、大連)275例23-40歲健康飛行員,按年齡將其分為A、B兩組,A組年齡≤30歲146例,年齡26.86±2.02,B組年齡>30歲129例,年齡35.23±3.88;同時選737例20-40歲地面健康人作為對照組,按年齡將其分為C、D兩組,C組年齡≤30歲327例,年齡26.53±2.78,D組年齡>30歲410例,年齡34.99±2.82歲。
血清Lp(a)測定:受查者均在清晨空腹條件下采取靜脈血4.0 ml于具有分離膠的采血管中,2 h內分離血清,如不能及時測定,置-20℃冰箱保存,3日內完成測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濁法測定血清Lp(a),試劑盒為長春匯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生產[吉食藥監(jiān)械(準)字2004第2400022號],在日立718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進行測定。以0-300 mg/L為參考范圍,300 mg/L以上計為異常(陽性)結果。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為偏態(tài)分布,以M(Q1,Q3)表示,組間計量資料分析使用秩和檢驗,以統(tǒng)計學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意義。組間計數(shù)資料分析使用χ2檢驗,以統(tǒng)計學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意義。
本次調查275例飛行員血清Lp(a)含量呈偏態(tài)分布。血清Lp(a)含量在15.3-1850.6 mg/L之間。應用秩合檢驗分析A、B兩組飛行員血清Lp(a) 含量,具有顯著差異(u=3.946,P<0.001),其中B組血清Lp(a)平均含量顯著高于A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1)。275例飛行員血清Lp(a) 陽性結果為62例,A、B兩組血清Lp(a) 陽性率分別為13.7%和32.6%,應用χ2檢驗具有顯著差異(χ2=13.95,P<0.001)(表2)。
地面健康人作為對照組,血清Lp(a) 含量呈偏態(tài)分布(圖2)。血清Lp(a)含量在2.6-1527.3 mg/L之間,均值(中位數(shù))為。應用秩和檢驗分析C、D兩對照組血清Lp(a)水平,沒有顯著差異(u=0.870,P>0.50)。對照組血清Lp(a) 陽性結果為137例,C、D兩組血清Lp(a) 陽性率分別為17.8%和19.1%,應用χ2檢驗無顯著差異(χ2=0.116,P>0.50) (表2)。
應用χ2檢驗比較相同年齡飛行員與對照組血清Lp(a) 含量顯示,≤30歲的A組與C組血清Lp(a) 陽性率分別為13.7%和17.8%,無顯著差異(χ2=1.396,P=0.25);>30歲的B組與D組血清Lp(a) 陽性率分別為32.6%和19.1%,具有顯著差異(χ2=19.35,P<0.001 ) (表3)。
表1 飛行員與對照組血清Lp(a) 含量比較
表2 飛行員與對照組血清Lp(a)陽性率比較
表3 飛行員與對照組血清Lp(a)陽性率比較
Lp(a)的相對分子質量約為(250-800)×104,含有4529個氨基酸。其中有75%-85%的氨基酸與纖維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Pg) 相同,這與它在低水平時的生理功能和高水平時的病理作用相關[5]。
Lp(a)參考值因地區(qū)、種屬和檢測方法不同而有較大差異。Heyden等[6]報道:Lp(a)水平多呈偏態(tài)分布,其參考值(<200-<300) mg/L,若高于此水平即為異常。Lp(a)濃度的個體差異大,低者可檢測不出,高者為可達1 000 mg/L以上。目前一般認為300 mg/L為臨界水平,稱>300 mg/L以上為病理水平。對同一個體而言,Lp(a)值極其恒定,國內王杼、莊一義、周小林等報告[7-9]Lp(a)算術均值分別為174、145和177 mg/L。
1988年國際Lp(a)會議將Lp(a)定為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Dahlen、Santos等[10,11]探討了早發(fā)冠心病患者血漿Lp(a)水平與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及臨床類型的關系。他們對經冠狀動脈造影證實的早發(fā)冠心病患者進行研究,得出早發(fā)冠心病患者血漿Lp(a)水平與臨床類型及冠狀動脈病變程度密切相關。Bilgen等[12]研究了冠心病患者的多項脂蛋白指標后認為,Lp(a)對冠心病是一個有益的診斷和監(jiān)測指標。
在冠心病患者Lp(a)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的同時,Lp(a)也被認為是種敏感的急性時相蛋白[12]。臨床研究表明Lp(a)水平有如下關系:即冠心病急性梗死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穩(wěn)定型心絞痛組>非冠心病組[13],并且是早發(fā)冠心病的遺傳標記之一,有遺傳性高Lp(a)水平的青年人更易患早期動脈粥樣硬化。Lp(a)不僅是冠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也可作為預測急性梗死愈后及溶栓治療的指標[14]。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飛行員與對照組血清Lp(a)含量均呈偏態(tài)分布。飛行員A、B兩組血清Lp(a) 含量具有顯著差異(u=3.946,P<0.001),B組血清Lp(a) 含量顯著高于A組;地面健康人C、D兩對照組血清Lp(a) 含量沒有顯著差異(u=0.870,P>0.50);A-D各組血清Lp(a) 陽性率分別為13.7%、32.6%、17.8%和19.1%,χ2檢驗A、B 組間和B、D組間具有顯著差異(A、B 組χ2=19.35,P<0.001;C、D組χ2=0.116,P>0.50;A、C組χ2=1.396,P=0.25;B、D組χ2=10.38,P<0.001)。
近年,為探討飛行員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機理,我們連續(xù)觀察了東北地區(qū)飛行員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實驗指標[15,16],探討地域、氣候、飛行應激、G+等與飛行員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相互關聯(lián)。本研究認為東北地區(qū)飛行員血清Lp(a)有年齡差異,30-40歲(B)組飛行員血清Lp(a)水平高于23-30歲(A)組飛行員,并同時高于同年齡對照(D)組。測定血清Lp(a)可用于預測飛行員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危險性,針對飛行員血清Lp(a)升高采取干預措施,可能減緩飛行員冠心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