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生
摘 要: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雖然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但其科學知識本身具有的系統(tǒng)性、邏輯性也使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過程中遇到了諸多困難。因此,為了緩解這一現(xiàn)象,促進學生學習效果與效率的進一步提升,教師應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等諸多新穎、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應用研究。
關鍵詞: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合作學習
在小學四年級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保持,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也能夠得到進一步提升。但是就目前來看,小學四年級科學合作學習中,還有很多學生存在合作意識不強、分工合作混亂等情況,再加上教師科學指導的缺乏,未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思考、探究空間與時間,導致其合作學習效果與效率一直都未得到顯著提升。
一、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現(xiàn)狀分析
就小學四年級科學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多學生在開展合作學習時都存在分工合作混亂、合作意識不強等情況,這不僅會影響合作學習效果與進度,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師生、生生交流,不利于良好科學素養(yǎng)、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此外,再加上教師對小組劃分、教學策略應用上存在的諸多不足,小學科學教學水平一直都未得到顯著提升。
二、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科學劃分合作學習小組
在一個班級中,學生間通常都會在認知水平、實驗能力以及興趣愛好等諸多層面存在一定差異,基于此,教師應基于學習任務的不同,有針對性、目的性地進行小組劃分[1]。
首先,應遵循組間同質(zhì)、組內(nèi)異質(zhì)的原則。通常情況下,為了促進各小組間形成公平競爭的氛圍,教師應盡可能保障各小組能夠處于相同水平上。為此,教師可以基于對各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科學素養(yǎng)以及性格特點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進行恰當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組員都是不同層次的。這樣不僅有助于促進組內(nèi)成員的相互學習,也有助于各小組間展開良性競爭,從而真正促使全班學生共同進步。
其次,充分體現(xiàn)分組靈活性。不論之前的小組劃分多么合理,合作時間久了也會產(chǎn)生疲勞,對此,在實際授課中,教師應結(jié)合具體情況,對小組成員做出恰當調(diào)整,以此來促進小組成員之間能夠始終做到積極互動交流。比如:針對“各種各樣的花”這一節(jié)課來講,學生需要進行花的搜集,并對花的結(jié)構(gòu)進行認真觀察。但是花的種類是豐富多樣的,因此,每個小組的成員想要研究的花的種類也可能是不同的,對此,教師就可以將想要研究相同花的學生劃分到一組,或者是按照學生對花的搜集方式來劃分,如,標本、實物等等,以此來促進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的順利、高效開展。
(二)明確分工,拓展合作渠道
首先,針對分工來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協(xié)商分工,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承擔相應任務,尤其是對于那些在日常學習中經(jīng)常處于弱勢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密切關注,積極引導其主動承擔一些角色,從而使其能夠在活動中不斷提升自信心。通常情況都是由組長引導組員協(xié)商分工、組織各類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的,組長通常都是由綜合素質(zhì)較高的學生擔任的,不僅要在合作學習探究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還要為組員做好示范,起到榜樣作用。記錄員要對本組實驗產(chǎn)生的系列數(shù)據(jù),以及整個實驗交流中各組員發(fā)表的意見進行記錄。匯報員的職責主要是將本組經(jīng)過實驗、討論最終總結(jié)出的結(jié)論匯報給其他小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到成員角色并非是固定的,可以輪換,且發(fā)揮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充當不同角色中得到不同鍛煉[2]。
其次,針對合作渠道脫焊來講。四年級科學教學涉及的課外探究活動相對較多,比如,“天氣”這一單元就需要進行某月天氣日歷的制作。對此,針對天氣變化的記錄,各小組成員就可以按照不同時間段來給予詳細記錄,不僅可以進行天氣信息的協(xié)商、共同搜集,也可以按照風向風速、降水量分類,采用合作觀察等形式來進行。在此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進行相應合作學習任務的布置,之后讓學生進行合作形式的自由選擇,以此來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能力。
(三)把握時機,完善引導與評價
并非所有的小學科學教學內(nèi)容都適合以合作學習的形式來開展,因此,要想取得理想教學效果,教師應準確把握合作學習契機,引導學生充分明確合作學習任務。
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探究過程中,雖然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獨立空間與時間,但也不能完全放任,教師要結(jié)合具體情況,把握恰當時機,在知識學習、實驗方法以及器材使用層面給予學生科學指導。例如,學生在以小組形式開展觀察新鮮、腐敗小魚這一實驗前,就要針對“不能直接用手接觸食物、不能用扇聞的方式來聞氣味等”觀察方法做出科學指導,進而為學生合作學習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在學生完成合作學習任務之后,教師還應從實驗方法、學習態(tài)度以及參與積極性等諸多層面給予學生綜合評價與科學指導[3]。
綜上所述,廣大小學科學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設計組織中應充分認識到,加強學生合作學習,不論是對授課效果、效率的提升,還是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與發(fā)揮,以及合作學習探究能力的鍛煉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結(jié)合不同階段的教育培養(yǎng)目標來積極探索,嘗試更新穎、更科學的合作學習應用策略,以此來促進小學生科學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馮新新.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探析[J].中國高新區(qū),2018(10):120.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