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敏, 孫善軍
(蚌埠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安徽 蚌埠 233000)
1.1.1 供試土壤 供試土壤為砂姜黑土,耕作層土壤pH 7.10,有機質(zhì)含量16.8 g/kg,全氮0.89 g/kg,有效磷16.5 mg/kg,速效鉀132 mg/kg。
1.1.2 供試玉米 品種為煙糯6號。
1.1.3 供試肥料 脲酶抑制劑(UI)NB140721001;尿素(以N計,46%);過磷酸鈣(以P2O5計,12%);氯化鉀(以K2O計,60%);高氮復(fù)合肥(N∶P2O5∶K2O的質(zhì)量比為27∶8∶5)。
1.2.1 試驗方案設(shè)計 采用單因素盆栽試驗方案設(shè)計(表1),以不施肥為對照,分別設(shè)置尿素+(0%、0.2%、0.6%、1.8%)UI、尿素減量(10%、20%)+0.6% UI、復(fù)合肥+(0%、0.6%)UI等共9個試驗處理,每個處理4次重復(fù)。
表1 盆栽試驗方案設(shè)計
采用Excel 2007 軟件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采用SAS 8.0系統(tǒng)分析軟件進行顯著性分析。
表2 脲酶抑制劑處理土壤中濃度的動態(tài)變化
由圖1可知,脲酶抑制劑施用后,其脲酶抑制率呈先增加后降低趨勢,與韓寶文等[11]研究一致。脲酶抑制率在第3天達到峰值后迅速下降,至第14天基本失去抑制效果。各處理中,以尿素+1.8%UI處理脲酶抑制率相對最高,第3天脲酶抑制率達52.7%。添加脲酶抑制劑,降低尿素水解速率,可有效抑制或減少通過NH3揮發(fā),提高土壤氮素供應(yīng)能力[7]。
圖1 脲酶抑制劑處理對脲酶抑制率的影響
脲酶抑制劑施用后可改善盆栽玉米出苗情況(表3)。有研究表明,脲酶抑制劑將有利于早春玉米發(fā)芽,可使玉米播種時間適當提前[8]。供試處理中,施用脲酶抑制劑可提高玉米出苗率,提前玉米出苗時間,以尿素+1.8%UI處理效果相對較好,14 d出苗率達100%,較對照處理提高40%,較尿素處理提高25%,出苗時間也較不添加脲酶抑制劑處理提前1~3 d。
表3 脲酶抑制劑處理對盆栽玉出苗率情況的影響
注:-代表未出苗; Note:-represents no emergence.
脲酶抑制劑施用后可促進玉米苗期生長,顯著增加玉米株高和鮮重(表4)。尿素配施0.2%UI、0.6%UI、1.8%UI處理較單獨施用尿素,30 d玉米株高分別增加了52.3%、55.8%、86.6%,鮮重分別增加了55.8%、60.7%、68.7%;尿素減量10%、20%配施0.6%UI處理較單獨施用尿素,30 d玉米株高分別增加了25.6%、0.6%,鮮重分別增加了46.0%、27.0%;復(fù)合肥配施0.6%UI處理較單獨施用復(fù)合肥,30 d玉米株高增加了50.2%,鮮重增加了50.3%。脲酶抑制劑顯著改善了玉米苗期生長狀況,以尿素+1.8%UI處理效果相對較好。
表4 脲酶抑制劑處理對盆栽玉米株高及鮮重的影響
注:同列數(shù)據(jù)后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達5%顯著水平,下同。
Note:The different letters in a column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levels of 0.05, respectively. The same below.
葉綠素含量是反映作物光合作用能力和干物質(zhì)累積的重要指標,添加脲酶抑制劑可顯著提高玉米葉綠素含量(表5),提高玉米光合能力。供試處理中,尿素配施0.2%UI、0.6%UI、1.8%UI處理較單獨施用尿素,30 d玉米SPAD值分別增加了45.8%、44.5%、55.9%;尿素減量10%、20%配施0.6%UI處理較單獨施用尿素,30 d玉米SPAD值分別增加了29.2%、22.9%;復(fù)合肥配施0.6%UI處理較單獨施用復(fù)合肥,30 d玉米SPAD值增加了39.4%。從玉米葉片SPAD值增幅看,以尿素+1.8%UI處理效果相對最好。
表5 脲酶抑制劑處理對盆栽玉米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脲酶抑制劑施用后可提高盆栽玉米出苗率,顯著改善玉米苗期生長狀況,尿素+1.8%UI處理較尿素處理14 d出苗率提高25%,出苗時間提前1~3 d,第30天玉米株高增加了86.6%,鮮重增加了68.7%,SPAD值增加了55.9%。從玉米苗期生長角度考慮,尿素配施1.8%UI處理可有效抑制尿素水解,改善玉米苗期生長,適宜在生產(chǎn)中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