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浩
摘 要 《奧賽羅》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對于其研究向來爭議不斷。本文將以弗洛伊德心理學(xué)理論來分析劇中奧賽羅的人物形象,以探求《奧賽羅》悲劇背后隱藏著的對人生存在的困境和人性毀滅的深深擔憂。給讀者提供了更加全面的視角去了解莎士比亞的作品。
關(guān)鍵詞 奧賽羅 弗洛伊德 人物心理結(jié)構(gòu)層次
中圖分類號:B848.6 文獻標識碼:A
莎士比亞在《奧賽羅》中營造了強烈的悲劇情感,寄托了他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 很多研究者似乎探討了《奧賽羅》中奧賽羅幾個主人翁的悲劇命運和其背后的性格因素。但在論者看來以弗洛伊德心理來分析奧賽羅劇中人物形象,能更深刻解讀《奧賽羅》中幾個主要人物的形象。
1伊阿古:本我悲劇
1.1文本人物形象
伊阿古在文中是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穿梭在各個人物之間:作為旗官深得奧賽羅信任,作為同事,寧愿割下自己的舌頭,也不愿說同事壞話。挑撥凱西羅和奧賽羅,真相曝光后也沒有好下場。伊阿古是整出悲劇的罪魁禍首,導(dǎo)致別人悲劇的同時也讓自己走上了絕路。
1.2本我人物的悲劇
伊阿古是本我的象征,莎翁利用伊阿古的悲劇,在文中首先體現(xiàn)了個人本能要求得不到滿足的悲劇。其次表現(xiàn)為無視社會現(xiàn)實聽從本能追求快樂原則而被懲罰的悲劇。伊阿古的悲劇就是本我受到外部現(xiàn)實打壓和社會的約束,才華被壓制的悲劇。
2奧賽羅:社會性的自我悲劇
2.1奧賽羅:對有色人種的種族歧視
《奧賽羅》改編自同時期的意大利小說《威尼斯的摩爾人》,摩爾人是對西非穆斯林的貶稱,是典型的種族歧視。奧賽羅是出現(xiàn)在威尼斯白人社會的摩爾人,卑微的出生黑色的皮膚使他所有的功勞和美德都蒙上了一層陰影。
羅德利哥說他是厚嘴唇的家伙依阿古說他是 “老黑羊”博拉班旭盡管邀請他到家里,卻也厭惡這場婚姻,“你也不想想你自己是個什么東西”,“丑惡的黑鬼”一口咬定他使用了妖法。黑色皮膚帶來的劣等民族的敏感性和長期種族歧視造成的不公平待遇使奧賽羅變得非常自卑—“也許因為我生得黑丑,缺少紳士們溫柔風雅的談吐,也許因為我老了點,所以她才會背叛我”。
為了抹去黑色皮膚帶來的自卑,而獲得白人的認可,奧賽羅一直處于一種自我羞辱掙扎分裂的否定狀態(tài)中,靈魂與肉體都處于會嗎的邊緣。
2.2奧賽羅的自我實質(zhì)
“每個人都渴望他人的認可,那么自我意識也成了他者的欲望,即成為他人所欲望的價值,一種爭取被承認的欲望”。自我正好是意識的機構(gòu)部分,會根據(jù)外部世界的需要來對本我進行壓抑,處在本我和超我之間。
作為自我象征的奧賽羅深陷追求快樂、聽從本能與遵守社會現(xiàn)實原則的矛盾與沖突中。他保家衛(wèi)國、沖鋒陷陣,參與保衛(wèi)威尼斯的戰(zhàn)爭,建立巨大軍功,他的手臂一直都在戰(zhàn)場上發(fā)揮它們的本領(lǐng),對這個世界他除了沖鋒陷陣以為,幾乎一無所知。他的功勞可以拿來和貴族少女私自通婚的罪過相抵。他為了融入這個社會主動接受基督教,以基督教的名義斥責凱西奧,多次將威尼斯稱為我們的國家,心理暗示也足見其決心。
2.3自我的悲劇
奧賽羅先殺死自己的妻子,后來又自殺謝罪。他選擇死亡來對自己行為的一種補償或者逃避(他的軍銜被政府解除,再一次毀滅了他建立起來的社會對他身份的認同)。
奧賽羅的悲劇實際上是理想與現(xiàn)實、社會認知和自我認知的矛盾沖突,是自我認識不明朗的悲劇。他用心經(jīng)營,認為膚色在偉大的德行面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他并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被白人世界所認可。奧賽羅一直用現(xiàn)實世界的要求來約束自己,將苔絲狄夢娜視為心靈寄托,她卻被發(fā)現(xiàn)是淫娃蕩婦,摧毀了奧賽羅的精神寄托,顛覆了他的所有認知。他終于明白所有努力終究是白費,最后只有選擇殺死理想和希望,摧毀以苔絲夢迪娜為代表的美好事物。
3苔絲狄夢娜的超我悲劇
3.1文本人物形象:“圣母”
苔絲狄夢娜是上流社會的貴族小姐,莎翁將所有美德集齊一身,是“圣潔的女人”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她嫁給一個摩爾人,一定程度上是拯救他人犧牲自己的美好行徑。奧賽羅才愿意為了她放棄自己的生活。
3.2苔絲狄夢娜的超我悲劇
苔絲狄夢娜是莎翁筆下的圣母,是超越世俗道德價值的體現(xiàn),然而,她依舊存在自身的落后性和局限性。
苔絲狄夢娜死在了追求快樂的本能和現(xiàn)實原則雙重攻擊之下,死在了奧賽羅的暴躁和伊阿古的陰謀之下。苔絲狄夢娜的死揭示了超我、美好道德的存在不溶于當時的社會、同時也宣告了追求美好理想破產(chǎn)。
4結(jié)語
伊阿古作為“本我”,其悲劇就是欲望受到社會現(xiàn)實的壓制,得不到滿足。奧賽羅拼命努力想融入白人社會,最后意識到無論如何都無法實現(xiàn),努力變成一種諷刺,自殺雖然是對自己的一種懲罰,但又何嘗不是一種解脫。苔絲狄夢娜是籠罩在光芒之下的圣潔形象,具有美好品質(zhì),然而就是這些超時代的追求和理想害死了她。
“偉大的詩人在于其偉大的主題”。我們用心理視角去分析《奧賽羅》中奧賽羅這個人物,可以看出在階級制度森嚴、種族歧視尚未消滅的階級社會中的人的悲劇,探求了對人生存困境和仍性毀滅的擔憂。雖然《奧賽羅》已經(jīng)遠離我們這個時代,但卻依舊散發(fā)著迷人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陸楊.精神分析文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
[2] 小山.天香圣經(jīng)中的女人[M].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2008.
[3] (英)威廉·莎翁.莎翁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7.
[4] 李毅.奧賽羅文化的認同[J].外國文學(xué)評論,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