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彬 胡靜靜 薄一偉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 鄭州 450003)
慢性支氣管炎是一種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臨床主要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氣喘等反復發(fā)作為主要癥狀,又因肺功能降低、咳痰無力、反應遲鈍、機體功能退化等原因使痰液不易排出而阻塞氣道,嚴重影響通氣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質量[1~2]。為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及臨床療效,實施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應用于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齡61~85歲,平均年齡(75.23±5.12)歲;病程 5~20 年,平均病程(12.03±2.31)年。觀察組男28例,女22例;年齡61~86歲,平均年齡(76.41±5.23)歲;病程 6~20年,平均病程(12.06±2.29)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慢性支氣管炎的相關診斷標準[3];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無認知功能障礙。(2)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丟失或不完整者;伴有心、肝等重要器官器質性病變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包括實時監(jiān)測病情變化、藥物指導、飲食指導、健康教育宣教等。觀察組接受綜合護理干預。(1)基礎護理:保持病房溫度20~22℃、濕度55%~70%,定時開窗通風、清潔、消毒,限制人員流動,保持病房潔凈;每日對患者恢復情況、精神狀況等進行準確評估,以利于下一步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2)呼吸道護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指導患者主動咳痰,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對病情較輕的患者可進行叩背排痰,動作要輕柔。(3)吸氧護理:在吸氧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多次進行巡視,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對氧氣流量進行合理調節(jié),并告知患者不可擅自調節(jié)氧氣流量,一般給予持續(xù)低流量吸氧;同時也要觀察氧療對患者是否有效,檢查確認吸氧管有無存在堵塞、脫落的情況,全面保障患者用氧安全;此外,還可指導患者進行加壓腹式呼吸、深呼吸等。(4)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醫(yī)生對患者用藥進行合理指導,了解服藥期間患者有無出現(xiàn)藥物相關不良反應。(5)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飲食習慣制定飲食方案,多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攝入油膩、刺激性食物,禁煙酒。(6)心理護理:慢性支氣管炎老年患者療程較長且該病有反復發(fā)作的特點,患者易出現(xiàn)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信賴的關系,通過有效的交流溝通,讓老年患者了解該病的相關知識,掌握慢性支氣管炎的發(fā)病原因、治療手段和注意事項,幫助患者樹立信心,告知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下能夠有利于治療、護理往更好的方向發(fā)展[4]。(7)出院指導:協(xié)助患者及家屬辦理出院手續(xù),告知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指導患者進行適當?shù)穆?、散步及打太極等鍛煉,以增強其機體抵抗力。
1.4 觀察指標及標準 (1)觀察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消失,咳嗽2周及2周以上未再發(fā)作;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痰量明顯減少;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改變,甚至加重。(2)采用SF-36量表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包括健康狀況、生理職能及社會職能三個維度。采用國內統(tǒng)一標準計分,先對各條目編秩,再將各個維度的條目分數(shù)累加,最后按照公式進行分數(shù)轉換,使各維度分數(shù)均在0~100分之間,0分為最差,100分為最好。(3)采用我院自制護理工作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總分100分,>90分為非常滿意,60~89分為滿意,<60分為不滿意??倽M意=非常滿意+滿意。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處理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狀況、生理職能及社會職能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狀況、生理職能及社會職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s)
社會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健康狀況干預前 干預后生理職能干預前 干預后50 50 t P 45.1±2.3 45.5±2.5 0.833 0.407 85.9±4.1 70.0±3.8 20.112 0.000 43.6±8.1 43.9±7.8 0.189 0.851 84.8±3.7 71.1±3.5 19.020 0.000 44.3±2.3 44.9±1.9 1.422 0.158 81.1±4.7 69.9±3.9 12.967 0.000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顯 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慢性支氣管炎是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氣管、支氣管黏膜及其周圍組織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其病理特點是支氣管腺體增生、黏液分泌增多?,F(xiàn)階段,慢性支氣管炎病因尚未明確統(tǒng)一,臨床猜測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慢性支氣管炎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易反復發(fā)作導致病情加重,加上老年人本身機體機能有所衰退,呼吸道防御能力較弱,因此療程相對更長。隨著病程進展,一旦呼吸道反復感染,疾病發(fā)作會更頻繁,癥狀也會相應加重,可能引發(fā)肺源性心臟病、肺氣腫等,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加重家庭以及社會的負擔[5~6]。大量研究證明[7],在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治療過程中實施綜合護理干預,有助于提升治療效果,控制、延緩病情進展。
常規(guī)護理工作在通常情況下是對疾病所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較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是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通過基礎護理、呼吸道護理、吸氧護理、用藥護理、飲食護理、心理護理以及出院指導等方面,充分考慮到患者機體衰退、依從性低以及負面心理等各種因素,制定綜合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配合臨床治療,從而有效提高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避免治療期間出現(xiàn)消極心理、呼吸道并發(fā)癥等情況,可以更好推進患者療程的順利進行,促進患者康復[8]。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及健康狀況、生理職能、社會職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予以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患者綜合護理模式干預,能夠顯著促進患者康復,提升其生活質量及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