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默
摘要:黃文弼先生是我國著名的西北考古學家。2012年,黃先生后人將其生前所珍藏的文獻無償捐贈給新疆師范大學,這其中就包括了黃先生批注的《文心雕龍》涵芬樓本和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本,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黃先生的批注方式具有文獻來源明確、??狈绞娇茖W、校勘方式系統(tǒng)等優(yōu)點,但同時,黃先生的批注內(nèi)容也顯露出一些局限性,值得我們深入探討及研究。
關(guān)鍵詞:《文心雕龍》批注;優(yōu)點;局限性
黃文弼,是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西北史地學家,被譽為中國新疆考古第一人。2012年,黃先生后人將其生前所珍藏的圖書文獻無償捐贈給新疆師范大學,為了表達感謝之情,新疆師范大學專門為其設(shè)立了黃文弼特藏館,這其中就收藏了黃先生的《文心雕龍》涵芬樓本和黃叔琳《文心雕龍》輯注本,具有非常重要的版本、文獻價值。此外,在兩個底本卷末,黃文弼都標識了校畢時間,其中最晚的是注于輯注本卷末的“丙寅(1926)四月寫顧譚二家校本訖,弼(朱筆)”一條,由此可知,黃文弼于1926年,完成了基礎(chǔ)的校對工作,1927年,黃文弼即跟隨中瑞西北考察團前往考察,可能正是因為此緣由,黃文弼先生無暇深入研究《文心雕龍》,致使其批注還具有一些局限性。
一、黃文弼批注的優(yōu)點
(一)文獻來源明確
黃文弼自述:“原本只云一本作某,某人改,所謂一本者,究為何本,而某人據(jù)何本改,均少注腳”[6]??梢娖涫种匾曃墨I出處,利用版本??睍r,不能只是粗略談到一本作何,這樣會顯得毫無根據(jù),喪失校注的準確性、真實性。后人也無從考證。所以黃文弼的每條批注都真實記錄來自某本。比如“暨建安之初”條下:“詩紀‘安下無‘之字,閔本丟‘之字,漢魏叢書本‘初上無‘之字,四庫無‘之,集成無‘之字,兩京遺編‘初上丟‘之字。玉海無‘之字。朱襄校本‘安下有‘之字”。(明詩篇第二頁)此外,征引書目時,不僅要指明出處,還要標明卷數(shù),定位更加精準,更省翻檢之累。對于此,范文瀾也在例言部分談到:“王懸河《三洞珠囊》每卷稱某書某卷。李匡乂《資暇錄》引《通典》多注出某卷。此例極善。茲依其成法。凡有征引,比詳記著書人姓名卷數(shù)”[3]p4。黃文弼在批注中利用類書參校時,也標明了卷數(shù)。比如“揚雄覃思文闊”條:“御覽五九〇‘闊作‘閣,下無‘業(yè)深綜述四字”。(雜文篇第十一頁)由此可見黃文弼嚴謹?shù)男?绷晳T。此外,在批注時,黃文弼還分色標注,《文心雕龍》輯注本中,黃文弼用朱墨二色,《文心雕龍》涵芬樓本,黃文弼用朱墨棕三色批注,這樣可以讓讀者更加直觀判斷版本。
(二)??狈绞娇茖W
雖然黃文弼只是做了校對的工作,但??钡募毠?jié)足以讓我們了解其科學的??彼悸?。陳垣在《??睂W釋例》中提到校勘的方式可以分為四類:對校法、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而在黃文弼所作批注中,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這四種校法,以下將分類舉例說明:
1.對校法:
“至魏文因俳說以著笑書”條:“何氏叢書本‘文作‘大,集成本作‘大明嘉靖本‘文作‘大,兩京遺編作‘大,閔本作‘大,朱襄?!笞鳌摹?。(諧讔篇第十六頁)黃文弼深知版本對于??钡闹匾?,這里黃文弼就利用各家刻本??保钥加單淖??!缎?睂W釋例》云:“其主旨在校異同,不校是非,故其短處在不負責任,雖祖本或別本有訛,亦照錄之;而其長處則在不參己見,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別本本來之面目”[4]p4。而黃文弼在對校時,所依據(jù)的都是善本書目,利用多家刻本校正通行本,凡見異文都夾注于書頁上,我們可以通過他的批注看各家的文字面貌。
2.本校法:
“寄在吟詠,吟詠滋味流于字符句”條批:“何氏叢書本‘滋上無‘吟詠二字,按:下文‘滋味與‘氣力對,不當重贅‘吟詠二字,何本是也”。(聲律篇第五頁)這種校法的運用有一個前提,即校書者須對所校書籍非常熟悉,黃文弼以上下文為證,可見其對《文心雕龍》十分熟悉。
3.他校法:
“孌彼洛神,既非罔兩”條批:“何氏叢書本‘罔兩作‘魑魅;集成本‘罔兩作‘魑魅,‘魑魅作‘魍魎,‘師作‘怪,按集成本是也”。(夸飾篇第四頁)陳垣《元典章校補釋例·校法四則》:“他校法者,以他書校本書。凡其書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書校之。有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書校之”[4]p4。黃文弼就主要利用各類類書參校,但《文心雕龍》征引文章數(shù)量甚多,此工作當十分艱苦細致。
4.理校法:
“賈逵給札于瑞頌”條批:“詩紀‘札作‘禮,‘瑞作‘端;兩京遺編‘札作‘禮,‘瑞作‘端;按‘禮俗字作‘禮,‘札形近而偽”。(時序篇第十三頁)這種方法被陳垣稱為“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險者亦此法”[4]p133。黃文弼的批注中,這樣的理校數(shù)量不多,這種方法要根據(jù)自己的文字音韻訓詁以及歷史文化知識來判斷是非,對校勘者要求非常高??梢娖洳煌耘袛啵种斏?。
(三)校勘方式系統(tǒng)
李曰剛言:“民國鼎革以前,清代學士大夫多以讀經(jīng)之法讀《文心》,大則不外???、評解兩途,于彥和之文論思想甚少闡發(fā),黃氏《札記》適完稿于人文薈萃之北大,復于中西文化劇烈交綏時,因此《札記》初出,震驚文壇,從而令學術(shù)思想界對《文心雕龍》之實用價值、研究角度,均作革命性之調(diào)整”[5]??梢妭鹘y(tǒng)學者對《文心雕龍》的研究多在???、注釋這兩個層面上,后來學者劉師培、黃侃等人,一方面繼承傳統(tǒng),一方面又有所創(chuàng)新,轉(zhuǎn)向研究《文心》的義理。黃文弼受黃侃先生的影響,也注意到傳統(tǒng)的研究方式“論其表,未及其里”。同時,黃文弼還注意到前人的研究缺乏系統(tǒng)性?!扒笃淠苡谠瓡揎椡饷?,剖析內(nèi)質(zhì),獨成一系統(tǒng)者,了不可得”[6]。所以在其《整理方法略說》一文中提出要制作文人年表、文人小傳、文章表,并輯錄文章于附錄,以省翻檢。他將文字考訂,引用文獻與其他內(nèi)容分部陳述,使得對《文心雕龍》的研究更加清晰明白,以備學者從各個角度去賞析研究《文心雕龍》,頗具系統(tǒng)性。
二、黃文弼批注的局限
(一)校勘方式局限性
雖然在??狈绞缴希S文弼也繼承了前輩嚴謹?shù)男?狈椒?,利用文獻征引、版本校對二結(jié)合的方式,但是他在這兩種??狈绞降膶嶋H運用上均有不足之處。首先文獻征引不足,批注中發(fā)現(xiàn)黃文弼只依靠10種文獻互校,這是遠遠不夠的,楊明照在《增訂本》中采錄了600余種征引文獻,“如《周易》《毛詩》等《文心雕龍》直接從中引經(jīng)據(jù)典的書籍,此外還包括《梁書》《陳書》《魏書》等著錄《文心雕龍》的史籍及《文苑英華》《古論大觀》等品評、摘錄《交心雕龍》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書籍”[7]。此外,在批注中,黃文弼只列書名,而不摘錄原句,這也使得其批注稍顯簡略。其次版本不明確,“類書中采引《文心雕龍》最多者為《太平御覽》,本校蓄有《御覽》數(shù)部,皆為善本,現(xiàn)從???,足可取資”[6]。他在校對過程中,運用了數(shù)部《御覽》,可是去沒有明確標識何時用何部。所有的版本均只列簡稱,沒有詳細的介紹,不能直接判斷采用的到底是哪個版本。
(二)??蹦康木窒扌?/p>
黃文弼于1921年發(fā)表了《整理〈文心雕龍〉方法略說》一文,共有7個部分,分別是校勘、文人年表、文人小傳、文章表、輯文、補注以及標點符號。??笔抢酶骷铱瘫竞皖悤バ?。文人小傳是將《文心雕龍》所引的文人,每人著一小傳,并按代著錄。每個人寫文章文,都與人的遭遇、性情有關(guān),因此我們也要明白文人的履歷出處。文人年表是以年為綱,分紀一代大事及文人生卒年、籍貫于下。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時代與文人,文人與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文章表是將《文心》所列之文排列成表,“一以人為綱,系其文與體于下;一以文為綱,系其人與體于下”[6]。讀《文心》之前,讀者應(yīng)該先讀這個表。輯文是輯出《文心》所選的文章,匯成總集,附于附錄,以省翻檢。補注是黃淑琳輯注本的評注錯誤甚多,黃文弼希望旁考各籍,為之校補。標點符號是他認為應(yīng)該采用新式標點符號。從他的整理方法中,我們可以知道他是想要全方面的研究的,盡可能的輯錄《文心》相關(guān)的文章,了解文人的背景,了解文章的時代背景。讓讀者方便閱讀,從而更好的理解文意。而與計劃不同,最后其所作批注中,只完成了??钡墓ぷ鳎瑳]有針對《文心雕龍》的內(nèi)在義理加以探討。這是十分遺憾的。且在文字考訂方面,大部分的批注,他都僅僅指明了不同版本中存在的異文,并沒有給定結(jié)論,只是羅列出來而已。從其批注內(nèi)容來看,目的性有所欠缺。
從對他批注內(nèi)容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黃文弼治學的嚴謹。此外,黃文弼所屬的那個時期正是對《文心雕龍》??狈绞降拈_拓期,黃文弼對《文心雕龍》的??毖芯?,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更新的研究文本。從他的批注方式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那個時期的??狈绞秸訃乐?、系統(tǒng)、全面的方向前進。
參考文獻:
[1](梁)劉勰撰.文心雕龍[M].上海涵芬樓景印明嘉靖刊本.
[2](梁)劉勰撰.文心雕龍輯注[M].養(yǎng)素堂藏板.
[3]范文斕.文心雕龍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4]陳垣.校勘學釋例[M].北京:中華書局,2004.
[5]李曰剛.文心雕龍斠詮[M].臺北中華叢書編審會,1982.
[6]黃文弼.整理《文心雕龍》方法略說[J].北京大學日刊,1921.第899號(2—3版).
[7]楊化坤.論楊明照先生《增訂文心雕龍校注》的校勘學成就[J].史志學刊,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