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昕
摘要:漢字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難點。本文針對目前泰國學校的漢字教學現(xiàn)狀,結合筆者的實習經驗,從漢字的筆畫、部件和整字三方面制定切實可行的漢字教學策略,幫助泰國零基礎的中學生盡快了解熟悉并掌握基礎漢字,提高漢字學習興趣和書面語交際能力。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字教學;零基礎;教學策略
近年來,對外漢語教學成為熱點。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漢字,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記錄、傳播工具,也是國外漢語學習者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途徑。隨著網絡迅速發(fā)展,世界間交流多以文字為媒介。因此,充分發(fā)揮漢字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漢語學習者的書面表達和交際能力,對于全面提高漢語水平起著重要作用。
一、漢字教學現(xiàn)狀
(一)沒有引起足夠重視
泰國學校的漢語教學屬外語教學,以英語教學為綱,漢語教學難以結合漢語自身特點。大部分泰國學校開設有漢語課,但未分設課型,漢語教學偏向綜合課,漢字教學融于綜合課教學中。
(二)教學方法不合理
泰國中學漢語教學推崇實用主義,采用拼音教學,重視學生聽說技能,忽視學生漢字辨認和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學習者漢語水平差距較大
泰國學校小學階段的漢語教學不夠普及,升至中學后,學生之間漢語水平差距較大。水平較高的學生可認讀并寫出簡單漢字,大部分中學生的漢語水平依然停留在拼音認讀階段。
(四)缺少漢字教材
泰國學校普遍使用《體驗漢語》作為漢語教材。該教材偏向綜合課型,課文以生詞認讀、日常對話、和文化了解為主,漢字書寫部分涉及較少。
二、漢字教學重要性
(一)漢字與漢語的緊密關系
漢字是一個形音義統(tǒng)一的整體,表意性、象形性強,可直接影響字義。漢字教學可提高留學生對漢字的認知和對漢語的深入理解。
(二)學習漢字有助于提高漢語交際能力
泰國中學生的漢語教材已深入到課文階段,要求中學生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并能夠理解字義。其次,對于處在外語學習環(huán)境中的泰國中學生而言,接觸漢語信息主要依靠網絡等現(xiàn)代多媒體手段。書面信息大量增加,出于交際需求,學生要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
(三)了解中國文化
漢字作為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記錄下華夏五千年歷史,形成漢字的獨特結構,一撇一捺都有其意。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傳承了中國幾千年的物質與精神財富,具有很高的審美和文化價值。
三、漢字教學策略
(一)漢字與泰語文字對比:表意文字和拼音文字
泰語文字是表音文字,記錄的是泰語中的音素。泰語字母結構簡單,呈現(xiàn)出線性特點,一般一筆可以寫成。書寫順序為從左到右,先寫輔音,再在上面標注元音和聲調。[1]漢字屬表意體系的文字,形體復雜、結構方正、筆畫平直,與表音文字的書寫方式十分不同。在泰國學生眼中,漢字就像一副方塊形圖畫,只能機械描摹漢字的外形。
教師應注意結合教學實際,降低漢字學習難度,從漢字基礎結構入手,歸納分類教學常用漢字,同時穿插漢字文化等,重點在于引導泰國中學生正確認識母語文字與漢字的區(qū)別,正確使用漢字。
(二)幫助學生克服漢字“難學”、“難寫”的心理難關
漢字一直是泰國學生學習漢語最大的難關,漢字教學也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師有必要在正式的漢字教學之前,多讓學生接觸漢字,增強學生字感,通過圖片、視頻、實物等手段,以講故事的方式講授漢字的起源、演變和發(fā)展,讓學生直觀了解漢字的文化背景,增強視覺感知,樹立正確的漢字觀,克服“漢字難學”的心理障礙。
(三)制定合理的漢字教學順序和策略
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習得規(guī)律和漢字的認知規(guī)律,合理安排漢字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參照現(xiàn)行漢字的結構單位,從基本的筆畫入手,分層次進行筆畫、部件和整字教學。
1.筆畫教學
母語為表音文字的泰國學生沒有“筆畫”的概念,不知道什么是筆畫以及筆畫如何組成部件和漢字。因此,在入門階段,教師應著重突出筆畫的重要性,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筆畫書寫習慣,為后面部件和整字學習打下好的基礎。
筆畫是構成漢字字形的最小單位。筆畫的具體形狀稱筆形。傳統(tǒng)的漢字基本筆形有八種,即:點(丶)、橫(一)、豎(丨)、撇(丿)、捺(乀)、提、折(乛)、鉤(亅)。(1)在入門階段,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演示筆畫的走向、起筆落筆,讓學生感知筆畫。教師還可通過動作示范,先在黑板上寫出該筆畫,讓學生騰空比劃;及時糾正學生的筆畫錯誤,做到關鍵筆畫不出錯,筆畫不隨意增刪。
為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還可讓學生制作筆畫卡片,在卡片上畫出筆畫、抄寫筆對應漢語拼音、名稱并做泰語標識,以此加強記憶。
2.部件教學
當泰國學生掌握基本筆畫的書寫后,教師可進行部件教學。部件是由筆畫構成的具有組配漢字功能的構字單位,(2)在筆畫——部件——整字這一層級系統(tǒng)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能夠直接或間接地體現(xiàn)漢字形體所表達的意義。
部件按照能否獨立成字劃分,可分為成字部件和非成字部件,成字部件如“巖、男、坐、盆、柴”等。(3)在該階段,以成字部件教學為主,重在培養(yǎng)學生構字能力,為日后的整字教學打下基礎。
培養(yǎng)學生的部件意識。教師演示部件的拆分和組合,培養(yǎng)學生通過部件組合記憶漢字的能力。例如,講解部件“目”,中學生在初級階段較早習得的是“看”字,該字拆分為“(手)”和“目”,在后面階段,學生會遇到“眼”、“眉”等字,此時教師作出歸納整理,告訴學生“目”是一個漢字部件,可做偏旁,通常位于字的左邊或下面,字義多與眼睛有關。當學生再碰到相同部件的漢字時就可大致猜出其義。為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通過肢體動作解釋字義。例如,講“看”字時,教師用手遮住眼睛,既表現(xiàn)“看”的意義,同時強調“看”字的兩個部件。
3.整字教學
(1)獨體字教學
漢字由不同的部件組成,根據漢字部件的多少,可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指由一個基礎部件構成的字,如“人、日、月、山、木、女”。獨體字筆畫少,結構簡單,便于零基礎的學生記憶和理解。此外,獨體字的構字能力強,可作為合體字的構字部件。因此,在該階段,漢字教學應從獨體字入手過渡到合體字教學。
教師在獨體字教學時,可參照《現(xiàn)代常用獨體字規(guī)范》(4)中給出的256個常用獨體字。在獨體字教學順序的選擇上,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a)基礎性原則:滿足最低教學要求,由易到難。
b)常用性原則:根據等級大綱,選擇高頻字。
c)均勻性原則:選用構字、構詞能力強、普遍使用的漢字。
d)代表性原則:擇取能代表漢字形、音、義系統(tǒng)性、構字理據性和文化性的漢字。
e)準確性原則:基本字應是現(xiàn)代漢字,且具有準確規(guī)范的字形、字音和字義。[2]
漢字的結構在古今漢字演變中變化不大,因此,在對外漢字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所學漢字在古文字中的形體結構,讓留學生直觀地了解漢字的本義,而后引申常用義。
(2)合體字教學
合體字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基礎部件構成的字,組合方式主要有左右組合、上下組合、包圍組合、框架組合、品字組合五大類。其中左右組合和上下組合的漢字占大多數,(5)是合體字教學階段的重點。
教學順序由易到難,首先教學生拆分漢字結構,先學習拆分兩部件一致的漢字如“從”“朋”“林”“炎”,學生理解并掌握了拆分方法后,再拓展一般性結構的部件拆分。其次,注重漢字書寫練習,關注部件組合成整字時的正確位置和布局,教師盡量讓學生在田字格或米字格作業(yè)本上進行書寫練習,便于掌握筆畫形態(tài)和漢字結構。
針對于漢字中大量的對稱性字體,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外,可通過舉辦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活動,加強學生對部件和組合成字的記憶,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4.筆順教學
筆順是書寫漢字時形成的被大多數人接受的規(guī)則。筆順教學也是漢字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學好筆順,可幫助學生記憶漢字字形和結構,提高書寫速度。漢字教學不可忽略筆順問題。
首先介紹漢字筆順的幾個基本規(guī)則:從上到下:二、三、早;從左到右:八、從、漢;先橫后豎:十、土、木;先撇后點:人、八;先外后內:月、風、問;先開門后進入再關門:日、團、圓;先中間后兩邊:小、水等。(6)在基礎教學的時候,教師可借助Flash動畫形象演繹漢字書寫的先后順序,板書時可用數字1、2、3等按照筆畫先后順序標注在旁邊;或用不同顏色的筆依次寫出各筆畫。學生在課后進行配套的筆順描紅練習。注意,在不影響漢字正確性的情況下,教師應對學生漢字筆順錯誤采取包容態(tài)度,糾正關鍵筆畫,包容一般性錯誤。
此外,學校有必要開展書法課或書法活動,將漢字學習與中國文化相結合,既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又能夠了解中國特色的書法藝術。
四、結語
漢字教學是外漢語教學的重中之重,泰國學校和師生要加強漢字教學的重視程度,日常多接觸漢字,培養(yǎng)字感,先在心理上克服漢字學習的畏難情緒。教師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應準確把握漢字認知規(guī)律和學生習得規(guī)律,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同時,將漢語課堂和豐富的漢語活動有機結合,漢字教學與文化教學巧妙融合,讓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感受中國文化,提高學習漢語的興趣。只有將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書寫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漢語水平才可能實現(xiàn)質的飛躍。
注釋: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47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49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49
教育部、國家語委2009年3月24日發(fā)表,2009年7月1日實行的《GF 0013—2009現(xiàn)代常用獨體字規(guī)范》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50-151
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六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52
參考文獻:
[1]秦琴.初中級階段泰國學生學習漢字偏旁錯誤分析及教學建議[D].西南大學,2014.
[2]張麗潔.泰國公立中學零起點初中生漢字教學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