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波
世界杯是個“大騙局”嗎?這本來根本不是個問題,但在本屆俄羅斯世界杯期間,卻成了最大的疑問。所謂“大騙局”,是因為有人相信世界杯很多場次是被“操縱”出來的“假球”。有朋友向我提了四個關于“假球”的問題,頗具代表性,在此一并作答。
一、您覺得世界杯上存在打假球的現象嗎?
答:足壇不乏黑幕,世界杯也不可能達到徹底的公平公正。而且,何止是足球,何止是世界杯。但是,把黑幕絕對化,把世界杯污名化,不是理性科學的態(tài)度,不符合足球和社會的客觀規(guī)律。要在當今的世界杯上打假球,這種可能性理論上存在,實際上不可操作,因為成本太過高昂。世界杯舉世矚目,光天化日之下要買通雙方球員、教練、裁判乃至國際足聯(lián)官員打一場假球,代價太高,經濟成本和違法成本會超過假球可能帶來的任何收益,即使有人想這么干,也不可能成功。
現在的職業(yè)球員,特別是歐美職業(yè)球員,其收入是由踢球本身的薪水和獎金、品牌代言,以及肖像權、球衣銷售分成等構成的,這一切都建立在擁有良好的社會形象、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基礎之上。他們不缺錢,不會有人為了掙一場假球的錢,而把自己的信用、形象、口碑甚至自由毀于一旦。
從國際足聯(lián)的角度講,世界杯是他們嘔心瀝血大半個世紀打造出來的品牌和搖錢樹,絕不會允許假球斷了自己的前程和財路,所以會盡一切努力防止假球的出現。
從博彩公司的角度講,他們用合法的開盤和抽水方式完全可以保證自己的收益,為什么要鋌而走險去操縱假球?而且實際上他們也是操縱不了的。多少懂點常識的人都知道,現代足球博彩的基本原理,是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制訂預期贏利空間最大的賠率,然后誘導彩民向預定的方向投注。所以,現在賭博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擁有在大數據運用分析上具有特殊敏感性和判斷力的精算師隊伍,而不是派到球隊內部去收買、操作假球的特工。
裁判似乎是個“薄弱環(huán)節(jié)”。2002年韓日世界杯,東道主韓國與葡萄牙、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強隊的比賽,出現了世界杯歷史上爭議最大的裁判風波,韓國取得的世界杯四強這個至今為止亞洲球隊最佳戰(zhàn)績,始終不被歐美先進足球國家所認可。執(zhí)法那幾場關鍵比賽的裁判從此銷聲匿跡。不過,這只能算是世界杯裁判史上的個例。2006年之后的四屆世界杯,再沒有出現過類似的現象。
二、高曉松多年前錄制的世界杯被假球操控的視頻今年大火,很多人篤信不疑。為何有那么多人相信世界杯上有假球?
答:因為“陰謀論”是永遠有市場的。對缺乏常識和理智的人來講,解釋不了的現象就會往“陰謀論”上扯。尤其是賭球的人,贏了好說,輸了就認定不是自己運氣不好、判斷有誤,而是有人打假球讓自己輸錢。這一點,中國賭徒尤甚。國外賭徒輸了錢,會歸咎于運氣差,中國賭徒輸了錢,不會承認自身預判和選擇能力有欠缺,而是把責任推給假球,把自己當作受害者,以換取心理平衡。民族性使然。
高曉松六年前錄制的那部視頻《世界杯就是一個大騙局》,開篇即聲明說這不過是“只想意淫一番而已”,也就是說,他并不認為視頻里所說的事情是真實的。據了解內情的人披露,這個視頻的題目是他的《曉說》團隊策劃出來的,動機是想用這個聳人聽聞的話題博取眼球,高曉松本人只不過是按照劇本演繹而已。但還是有無數彩民寧信其有不信其無。今年這個視頻在網上瘋傳,高曉松開篇說的那段話被有意識地刪去,傳播者的用心可謂昭然若揭:唯恐有點思考習慣的后來者看到,對視頻所言的真實性產生懷疑。經此“洗腦”,在球迷心中“高大上”的世界杯,到了彩民眼里就變成“假賭黑”了。
足球的魅力,世界杯的魔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預知性。相信世界杯有假球的人,根據是很多比賽的結果出人意料,甚至非常戲劇性,但這正是世界杯的精彩所在。假如強隊一定會贏,弱隊必然要輸,比賽還沒踢,你已經能預見所有的結果,這項運動對你還會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嗎?
三、既然中國有假球,世界杯上為啥不可能打假球?
答:這個道理很簡單。當你把自己的企業(yè)做大了,產品做成品牌了,將來可以傳給子孫后代了,你一定會珍惜企業(yè)和產品的名聲,不希望它受到玷污。但如果你只是為了騙一筆錢就走、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你是不會在意自己的誠信和形象的。倒過來講,只有規(guī)范、誠實地去做,才可能做大、做長遠、做成百年品牌。急功近利、不擇手段,是中國有各種假劣產品的根源,也是中國足球存在假球生存土壤的根源。而且,有假球的還不止中國,上個世紀后期的新加坡聯(lián)賽和其他東南亞國家聯(lián)賽,還有世界其他地區(qū)一些經濟和足球落后的地方,假球也很猖獗。
然而,英超、西甲、德甲、意甲、法甲等歐洲高水平聯(lián)賽,就沒有那么多的黑幕,關于假球的傳聞更是少之又少,就是因為人家做大了、珍惜了、規(guī)范了,假球操作的難度太大、成本太高。這與歐美發(fā)達國家各種假劣產品都很少,是呈正比關系的。
世界杯是比歐洲聯(lián)賽更成功的企業(yè)、更值得珍惜的品牌,假球在歐洲聯(lián)賽都找不到生存空間,在世界杯上要找到又談何容易?
四、怎樣看待世界杯買彩現象?歡迎還是制止?
答:博彩也是一種文化,有人類以來就有博彩,人類消亡博彩才會消失,這是由人性決定的。世界杯買彩現象一直存在,博彩行業(yè)也是正常的市場行為。在歐美,博彩已經是足球的一部分,成為人們看球聊球之余的一種消遣。那里的賭徒不管輸贏,都會歸功于或歸咎于運氣的好壞。所以,這個行業(yè)相對比較平穩(wěn),不會變成社會的不穩(wěn)定因素。
中國的情況有些特殊。中國人歷來有賭徒心理,為“一夜暴富”不惜孤注一擲,而且賭輸了不會自嘲運氣不好,他們習慣于找“替罪羊”,“假球”便成了最好的替罪理由,因此“陰謀論”的說法在中國賭徒中最為盛行。中國賭徒喜歡走極端,花點小錢“小賭怡情”也就算了,卻總是有人不惜借高利貸去幾十萬、幾百萬地投注某一場比賽,往往賠得血本無歸甚至到天臺報到。
每屆世界杯都有中國人賭球,不過今年俄羅斯世界杯出現井噴現象,原因是大量網上賭球軟件使賭球變得簡便易行。賭球泛濫,使“世界杯熱”變味,很多球迷過去是因為喜歡球,喜歡某支球隊、某個球星而關注世界杯的,現在賭球成了他們關心世界杯的唯一理由。歐美參與賭球的絕大多數球迷有一條共同遵守的底線,那就是寧肯輸錢,也絕不會賭自己的主隊輸,可是中國賭徒并沒有這條底線。幸虧中國國足沒有去世界杯,否則會有多少中國球迷賭它輸呀!
歡迎還是制止是個偽命題。中國賭徒需要改變的是對賭球的態(tài)度,而不是賭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