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余
【摘? ? 要】語文作為初中階段最富教育性的學科,理應(yīng)承擔起提高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艱巨任務(wù)。然而,目前初中語文教學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學生在閱讀名著方面,功利性強、不能深刻理解內(nèi)容等,這些問題制約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也制約了當代學生素質(zhì)的提升。因此,如何引導中學生更好地閱讀名著,從名著中體會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精神、提升民族自豪感,成為我們當前最主要的工作。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名著閱讀? 導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8.21.149
新課程要求下對名著閱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語文教師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名著專業(yè)知識同時還應(yīng)當增強語文學科的人文素養(yǎng)。在教學中將名著閱讀充分引入,并滲透到語文寫作以及文章理解過程中。對名著的閱讀可以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科知識還能提高學生對作品的欣賞能力審美能力對語文教學質(zhì)量起到推進作用。
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名著興趣
讓學生提高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學生才會愿意主動地去閱讀名著。在名著閱讀的課堂里,教師最好能夠讓自己成為學生的榜樣,帶頭閱讀,在閱讀的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經(jīng)典名著,帶領(lǐng)學生更深入的去探討和學習,讓學生更加熱愛名著。教師要借助閱讀來點燃學生學習名著的熱情和興趣,比如在講《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文章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描述,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兒童熱愛自由向往快樂生活的需求,教師就此可以進行進一步的拓展,告訴學生,這只是《朝花夕抬》散文集的一部分,還有《阿長與山海經(jīng)》等精彩文章,以此呼吁學生積極地去閱讀相關(guān)文章,了解更多的關(guān)于魯迅的散文。近年來,《水滸傳》《西游記》《三國演義》等經(jīng)典名著改編的影視作品相繼熱播,教師可以在講授有關(guān)的名著篇章之前,先利用網(wǎng)上的資源來讓學生有一個直觀的視覺體驗,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會比以前更加濃厚。
二、將名著帶入現(xiàn)實生活
大多數(shù)的名著作品都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guān),它們許多是受當時社會狀況的影響有感而發(fā),有些則是對身邊真實事件的記載,因此,教師在進行名著閱讀教學的同時一定要與現(xiàn)實社會生活相聯(lián)系。如果教師在教授時僅僅依靠虛無空洞的理論知識,缺乏生活實例,那么,學生根本無法集中注意力認真學習,教師的努力也會白費。當教師向?qū)W生介紹名著的時候,應(yīng)該將名著帶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使課堂氛圍變得活潑有趣。另外,當學生閱讀完名著之后,教師應(yīng)引導學生將從名著之中收獲的道理應(yīng)用于生活之中,懂得學以致用。比如《駱駝祥子》講述了人力車夫祥子的悲慘人生,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批判了自私狹隘的個人主義。教師可以通過《駱駝祥子》中闡釋的道理,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會吃苦耐勞,學會分享和奉獻,不過分追求個人功利。
三、借助科學的閱讀方法來提高閱讀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做好名著閱讀工作,以此來培養(yǎng)好學生對名著的理解與掌握能力。單純對文章進行理解與內(nèi)容的講述是不夠的,個體對事物的感知情況也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關(guān)注好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從學生的個性特點上出發(fā),幫助學生實現(xiàn)個性化的閱讀??梢哉f,面對相同的內(nèi)容有著各自不同的見解,所以教師就要允許學生存在“不同”,以此來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如學生在閱讀《水滸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進行思考,以此來幫助學生認識人物形象,同時也可以評判是否與我國傳統(tǒng)英雄的觀念相符。只有讓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上來思考,才能更好地明確道德要求,同時也可以理解作者的想法。
四、合作交流
學生之間應(yīng)該加強溝通和交流,除了要把自己的書本交換給其他同學,還可以建立讀書閱讀小組,讓同學分享自己的圖書心得,并對小組的讀書活動進行評比和獎勵。同時,交流自身的讀書體會,最后開展一個讀書匯報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進來。以下幾種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例如,讀書手抄報設(shè)計大賽、讀書筆記展評、課本劇編排、即興演講、名著人物的辯論等等。具體來說,可以在學生讀了名著之后,進行讀書心得交流會,發(fā)表自己對名著的認識和看法,大家互相交流思想和認識,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加深對名著的理解和體會。
另外,還要讓家長參與其中,跟著孩子一起領(lǐng)會名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這樣,家長就不會過多地要求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真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習慣。不是拿成績來比較孩子的進步,而是在更多層面上去看待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形成對學生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五、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名著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多學生往往半途而廢。針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我們有義務(wù)提醒學生去制訂一個合理的學習計劃和閱讀時間。對于內(nèi)容較多的名著,耗時可能長一些,教師引導學生去計劃自己每天從幾點到幾點來進行閱讀,每天大概讀多少內(nèi)容,并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來計算出學生完成這一部名著所要耗費的時長,這樣教師可以準確掌握學生的進度,并就名著中的內(nèi)容與學生進行探究來檢查學生的閱讀成果。另外,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每天都記錄自己的閱讀心得,這樣學生進行二次閱讀的時候還可以回過頭來看看自己曾經(jīng)的感悟,這樣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良好的閱讀習慣很重要,它能夠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
綜上所述,在我國推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已然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名著可以培養(yǎng)學生情感與審美,但名著閱讀的教學現(xiàn)狀并不理想,教師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名著的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王坤.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現(xiàn)狀與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8(9):133-134.
[2]張靈飛.淺談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的實踐與做法[J].課外語文,2018(10).
[3]趙志偉.開展初中語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探析[J].課外語文,20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