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英
摘 要:自主學習是國內外教育界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是江蘇省首批數字化校園建設單位,能夠管控的“綠網手機在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中已推廣使用?;谶@些軟硬件設備保障,以數控編程課程為例,進行圍繞自主學習要求的課堂教學設計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自主學習;數控編程;課堂教學設計
自主學習的學習理念是“以學習者為中心”,是學生積極、主動、自主化的學習形式。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新媒體飛速發(fā)展。這些都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便利條件,更使得自主學習成為一種主流的學習方式。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是江蘇省首批數字化校園建設單位,信息化教學軟硬件環(huán)境不斷完善,新的實訓工廠和數字化工廠已經建成,學校泛雅網絡教育平臺初步建成,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在江蘇地區(qū)首推校園“綠網手機”。這些設備設施為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硬件保障。因此,筆者在“數控編程”課程課堂教學中,引入自主學習教學理念和方法,認真設計教學過程,努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他們通過學會學習而掌握知識和技能。
1 圍繞教學目標設計
筆者所教課程為“數控編程”,本例所選課題是“刻字的編程與加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的分析,確定以下3方面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GOO/G01/G02/G03的指令運用。(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畫圖的能力、計算的能力、軟件操作能力。(3)情感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培養(yǎng)主動求知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課題教學設計為:讓學生設計自己名字所含字母的零件圖,并進行編程與加工。學生在前面課程已經學過了機械制圖和AutoCAD課程。對學生來說,已經具備了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又因為是設計并加工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名字,其學習興趣將會大大被激發(fā),為本課題自主學習的順利開展做好鋪墊。
2 圍繞教學內容設計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為:加工字母中,每一個基點坐標的確定;正確使用編程指令。教學難點:刻字過程中抬刀與下刀的安排,切削工藝參數的確定。為此基于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好的教學內容的確定尤為重要。本課題以任務驅動法開展,在己學知識技能的基礎上,設定本次任務為:在100 mm X 100 mm方形中設計學生自己的名字大寫首字母,筆畫不多,用直線、圓弧進行組合而成;用所學知識,編寫圖形的加工程序,在仿真軟件上進行仿真加工,仿真無誤后,輸入數控機床加工成作品。由學生設計自己的名字,并完成編程與加工。
3 教學過程設計與實踐
課前準備:教師事先制作PPT,視頻,設計練習等,教師在泛雅平臺上傳與課題相關的PPT,圖片,微視頻、例題、小練習等內容,創(chuàng)建班級QQ群,便于學習時的交流與溝通。參考圖片如圖1所示。
課堂活動設計:以一個設計作品為例,進行零件圖分析、坐標計算、工藝分析、編程、仿真校驗、展示成果這6步。每個同學按照這個模式完成自己的作品。整個課堂以課堂討論和學生實踐為主。課堂討論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學生是問題的“發(fā)現者”和“探索者”,自主學習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如表l所示學生要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逐一解決各自的問題,老師會將該堂課包含的知識點都預先發(fā)布在泛雅網絡學習平臺上,學生可以通過課前的學習和課堂上的查詢鞏固,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一一破解,以此保證學生自主地完成學習,體現“做中學”;而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環(huán)節(jié)中主要起到“引導者”和“解惑者”的角色,摒棄了填鴨式教學,真正做到“做中教”。
4 教學評價及反思
教學評價: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回答、提問、計算、編程、操作軟件等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參與課題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對每個環(huán)節(jié)都要給予評價,有學生自評和小組的互評,最后還有老師根據作品完成情況進行的評價。將3方面的評價結合,給學生一個總評成績。
反思:本項目如此設計后具有明顯的優(yōu)點:教學思路清晰,體現“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75%的時間由學生主導并組織,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以討論為主的學習,減少了理論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學生的歸納和表達能力都得到提高。但實施中還存在由于學生姓名的不同,設計的零件圖難易差異很大,如有的只有兩個字符,有的字符中都是直線沒有圓弧,這就表明同學們的學習層次不一。因此在布置任務時,應該預先對項目難度作一簡單要求,對簡單的復雜化,復雜的簡單化,使學生間的任務難度接近,便于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也便于教師課堂教學節(jié)奏的掌控。
5 結語
在數控技術不斷發(fā)展的時代,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廣大教師從“授人以魚”轉向“授人以漁”,給學生搭建獲取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平臺和獲得自主深入思考的機會,能夠及時反饋,使他們緊跟時代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與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殷利.網絡環(huán)境下中職教育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3]高淼,張玲,陳淑玲.基于AITUD教學法的《數控加工與編程》課堂教學設計與反思[J].長江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 (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