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中雷
2015年,江蘇省教育廳頒布《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振興行動計劃綱要(2015年-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綱要》要求:各級各類學校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必學內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每班不少于一節(jié)足球課,不少于3次以足球為主要內容的課外活動;高中開設足球選修課,配備專兼職足球教師,教授足球校本課程,加強校園足球文化建設。
經調查發(fā)現(xiàn),在校園足球開展的初期,絕大部分學校沒有專門的足球教材,在所有能教足球課的教師中,開設過區(qū)級以上足球公開課的比例不足12%。中小學足球教學無教材、無示范課引領的現(xiàn)狀急需解決。
面對江蘇省校園足球發(fā)展的要求,結合中小學校園足球教學的現(xiàn)狀與困惑,借助“江蘇省中小學教研室基礎教育課程教學改革重大項目研究”的契機,“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校園足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得以立項啟動。此項目的研究就是要著力解決在校園足球發(fā)展過程中無教材、無優(yōu)秀課例的困惑,解決“每周一節(jié)足球課”的抓手問題。此項目經過三年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并于2018年5月16日在“江蘇省教研重大項目課題結題暨初中優(yōu)秀足球課評比活動”中順利結題。
此項目取得的主要成果分為理論成果與實踐成果。主要的理論成果有:“蘇派”足球名師教學風格的形成、“蘇派”足球教學案例解析。主要的實踐成果有:《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魅力足球教師備課用書》、江蘇高中(初中、小學)足球優(yōu)秀課教案集、江蘇校園足球優(yōu)秀課例視頻集、“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校園足球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論文匯編。以上成果解決了江蘇省校園足球發(fā)展初期的問題與困惑,推動了江蘇校園足球的健康發(fā)展。
一、《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成為教學改革的抓手
(一)《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使“每周一節(jié)足球課”有了抓手
針對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一節(jié)足球課”的要求,一時間,缺少校園足球專業(yè)性教材成了最大障礙。為了解決此問題,項目組開展了校園足球教材教法的研討,并組織省內足球專家、名師、骨干教師積極編寫了貼近實際的中小學校園足球教材與教師指導用書。
2015年,《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問世,教材分為水平一至水平五共5冊。隨后,又編寫出版了相配套的《魅力足球教師備課用書》。在實際使用中,這套教材與教師用書均受到了一線教師的歡迎與喜愛。部分地區(qū)統(tǒng)一采購與配發(fā),并開展相應的教材培訓活動。
(二)《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編寫具有趣味性、規(guī)范性
1.小學《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有趣味性
此系列用書著力在突出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綜合性、趣味性上下功夫,充分體現(xiàn)了本書運用的功能性、實用性和有效性。在注重用書內容健康向上以及體健教學的同時,滲透思想品德和愛國主義教育。用書的安排具有系統(tǒng)性,考慮縱向的循序漸進的原則,在難度和要求上依次遞增,又考慮了橫向間各內容之間的搭配,避免了在編寫工作上的經驗性、隨意性和盲目性?,F(xiàn)行課程標準下要有正確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同時,根據(j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踐性特征,凸顯內容的哲學意義、文化意義和教育意義。此書的編寫呈現(xiàn)了以下特色:內容選擇游戲化、技能教學兒歌化、單元教學課時化、課外鍛煉親子化、技術學習可視化。
2.中學《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更規(guī)范
作為地方足球教材,本教材在編寫的指導思想上,要求較好地凸現(xiàn)足球的運動魅力、鍛煉魅力、教育魅力和文化魅力。每一冊在編寫體系上分為4個章節(jié):有趣的足球學習、快樂的運動體驗、激情的課外鍛煉和精彩的足球欣賞。在教材內容編排上,力求根據(jù)學生認知水平和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安排相應內容,涵蓋熟悉球性、踢球技術、接球技術、運球及運球過人、頭頂球技術、擲界外球技術、守門員技術、簡單戰(zhàn)術介紹等學習內容。但具體內容在各水平段又各有不同。如,在水平四的熟悉球性以球性組合呈現(xiàn);傳接球技術是以傳、接技術組合形式出現(xiàn),以此突出技能的運用。考慮到足球教材的實用性,每個技戰(zhàn)術動作都會介紹動作要點以及學練方法。除了對足球知識、技戰(zhàn)術技能進行基礎性講授之外,教材還關注對學生團隊、合作、責任、規(guī)則等意識的培養(yǎng)。
為更好地指導足球教師高效、準確、到位地完成這套教材的教學,強化體育課足球教學內容,項目組組織編寫了作為教材配套的《魅力足球教師備課用書》(水平四),全書按照每個年級4個單元,每個單元6課時,每個年級共24課時的標準設定??紤]到各地、各校的實際情況,在教學計劃中沒有排足、排滿,適當留有空間,便于教師在教學中針對教學實際情況予以調整、補償強化和拓展。在每個單元的設計中,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和教學要求。在每一課時的設計中,有課時目標、教學的重難點和教學建議。這樣一系列的舉措,旨在讓足球教師能夠較好地理解教材,讓“每周一節(jié)足球課”落到實處。
二、構建多元化、開放式的培訓模式,助力教師專業(yè)成長
(一)基于《魅力足球》開展區(qū)域輪訓
《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與《魅力足球教師備課用書》出版后,為了進一步宣傳、推廣編寫的研究成果,促進校園足球教學質量提升,開展了基于《江蘇校園魅力足球》教材與《魅力足球教師備課用書》的專題培訓,并在江蘇省各設區(qū)市輪流開展集中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用書的解讀、編寫組示范課展示與研討等。
(二)基于名師工作室開展團隊的互動培訓
江蘇省多地成立了名師工作室,名師工作室在地域性教學改革研究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校園足球教學改革中,積極聯(lián)絡名師工作室,在名師工作室內和多個名師工作室之間開展教學研討與培訓,通過名師的引領與團隊研究的優(yōu)勢,促進教學改革的深入研究。
(三)基于項目基地校開展教學改革的校本培訓
為了推動項目研究在中小學校園生根發(fā)芽,在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的組織下,項目組確立了15所學校為項目研究基地校,并基于基地校開展了教學改革的校本培訓,借力項目研究基地校開展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的實踐研究,形成教學改革的示范校,輻射、引領江蘇校園足球教學改 革。
(四)基于網(wǎng)絡的開放式教學培訓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學習、培訓的方式也悄然發(fā)生著變化,網(wǎng)絡學習與培訓成為當下較為熱門的培訓方式。借助江蘇教學新時空、菁體育、江蘇學校體育網(wǎng)、CCTALK等直播互動研討平臺,開展基于網(wǎng)絡的開放式培訓,提升培訓的覆蓋面,讓教師培訓更便捷、更觸手可及。通過網(wǎng)絡與各地名師進行同課異構,通過視頻與各地名師共同研課,進行思維碰撞。由原來的小范圍教學研討變?yōu)楝F(xiàn)在的網(wǎng)絡架構的大空間培訓,提高了培訓業(yè)務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
通過培訓,一批足球名師與骨干教師迅速成長起來,形成了校園足球“蘇派”名師與骨干教師核心團隊,他們在各自區(qū)域發(fā)揮著示范、引領的作用,推動“蘇派”足球教學的發(fā)展,促進江蘇省中小學足球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足球優(yōu)秀課例引領江蘇校園足球教學改革,惠及每一名學生
(一)足球優(yōu)秀課教案集提供足球教學實踐的模板
為了解決上好“每周一節(jié)足球課”的實際問題,提供《江蘇校園魅力足球》系列教材教學的范本,江蘇省教研室開展了小學、初中、高中3個學段的江蘇省足球優(yōu)秀課評選活動,各校、各縣、各市通過層層選拔,最后再集中教研,打磨最優(yōu)秀的足球課參加省級評選,共產生了小學42節(jié)、初中36節(jié)、高中14節(jié)的足球優(yōu)課。
項目組整理出足球優(yōu)秀課教案集4冊,其中初中2冊,小學、高中各1冊。小學的教案包含了教學設計與學時教案,初中的教案包含了單元計劃、教學設計與學時教案,高中的教案在初中的教案的基礎上還增加了模塊計劃。每篇教案在整理入冊前都經過了專家團隊的嚴格審核與修正,以符合教學計劃書寫的基本要求和“蘇派”特色的呈現(xiàn)。4冊足球優(yōu)秀課教案集是在現(xiàn)行課程標準的指引下,結合當前教學改革的理念與成果,經過層層選拔的參賽選手精心設計的,并在專家的嚴格審核下整理成冊的,它較好地引導著一線足球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對一線足球教師進行教學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二)足球優(yōu)秀課視頻集成為校園足球教學的典型范例
在江蘇省中小學足球優(yōu)秀課中,精心選擇了30節(jié)足球視頻課作為教學的范例,整理成視頻集放在江蘇學校體育網(wǎng)對一線教師開放學習,這些視頻豐富了一線教師足球教學的視野,為一線教師開展足球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提供了鮮活的素 材。
(三)精品課例的分析,深度剖析足球課堂教與學的行為
項目組核心成員經過足球教學改革實踐,通過反思與研究,對精品課例進行了深度剖析,從足球課堂的“教”與“學”兩方面行為入手,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對足球課堂教學行為進行解讀,引領足球教學研究走向“深水區(qū)”。
四、“蘇派”足球名師教學風格的形成凸顯“蘇派”教改成果
江蘇省體育教研員孟文硯總結了“蘇派”體育教學的五大特征:科學性與教育性的辯證統(tǒng)一、有效性與趣味性的有機融合、以學定教的單元建構和教學互動的課堂教學的一脈相承、技能教學與體能鍛煉的均衡發(fā)展、課內與課外的無縫對接。在“蘇派”體育教學的指引下,在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江蘇逐步涌現(xiàn)了一批足球教學名師,同時逐步形成了他們的足球教學風格。
如,鹽城市教師俞向陽形成了“堅守規(guī)范 貫注靈動”的足球教學風格;無錫市教師陳大寧形成了“靈活、創(chuàng)新、幽默”的足球教學風格,并致力于打造自己的“花頭精”足球教學;南通市教師潘雪峰帶領工作室成員,開展了“快樂的體育課堂”的研究,他認為足球課堂應該是教師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學生樂意參加的手段與方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起來,使學生能被一種不可抵抗的吸引力誘導著去學習,進而達成體育課堂教學目標。
以上3位“蘇派”名師已然形成了穩(wěn)定的教學風格。此外,還有一些教師的足球教學已經顯現(xiàn)出鮮明的個性特色,具有個性的教學風格正處于形成之中。
五、系列研究論文把準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發(fā)展方向
項目組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從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出發(fā),積極撰寫研究論文,共發(fā)表論文40篇。整理成項目研究論文匯編一冊。研究主要包含4個方面:一是“蘇派”教學風格相關研究;二是校園足球教材教法與教學課例研究;三是核心素養(yǎng)與評價體系的研究;四是校園足球教學培訓的研究。
論文匯編及時地呈現(xiàn)了項目研究即江蘇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研究的成果,體現(xiàn)了江蘇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的思路,準確把握了江蘇校園足球教學改革的方向。
魅力足球,“蘇派”演繹——基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蘇派”校園足球教學研究系列成果是豐碩的,是“蘇派”校園足球教學改革成果的集中呈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