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夏 李一凡 胡曉丹
摘 要:抑郁癥是一種發(fā)病率高、嚴重危害身心健康的慢性癥。抑郁癥的治療方法很多,以往主要給予心理治療。本文對抑郁癥和抗抑郁癥藥物的相關進展進行綜述。
關鍵詞:抑郁癥;抗抑郁癥藥物;進展
抑郁癥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通常表現(xiàn)為長時間情緒低落或悲痛欲絕,對日常生活喪失興趣,精神萎靡不振,食欲減退。據(jù)統(tǒng)計,我國抑郁癥發(fā)病率約為3%~5%,現(xiàn)有2600萬抑郁癥患者,其中近10%~15%最終可能死于自殺[1]。
盡管抑郁癥能導致嚴重殘疾,但通過正確的治療,8 0 %的患者會得到恢復,除了進行非藥物性治療(如精神療法),還可借助于藥物治療。2 0世紀50年代出現(xiàn)了第一代抗抑郁藥,即三環(huán)類(TCA)抗抑郁藥第二代抗抑郁藥為單胺氧化酶抑制劑類(MA OnIihibotr),到了8 0 年代后期出現(xiàn)了第三代抗抑郁藥即選擇性5-HT重攝取抑制劑(SSRI)后,由于其良好的安全性能,已漸漸取代了TCA而成為抗抑郁藥市場上的主導產(chǎn)品[2]。90年代以后,隨著對抑郁癥基礎理論研究的深人,已研制出具有多種作用機制的新型抗抑郁藥物用于臨床評估和治療。
1.增強NE作用的抗抑郁藥
麥普替林為四環(huán)結構帶有仲胺側鏈的化合物,是單一阻滯NE再攝取的抗抑郁藥。研究者總結了1600例用麥普替林治療的資料,結果顯示有效率為73 %。最近一項雙盲對照研究比較了氟西汀與麥普替林治療抑郁癥的療效,結果顯示在女性患者中氟西汀的療效優(yōu)于麥普替林,這可能與女性月經(jīng)周期及激素釋放有關[3]。
2.增強5-HT 功能的藥物
增強CNS 5-HT功能藥物的臨床應用,是抗抑郁治療方面新的突破。主要的藥物有選擇性 5-HT 再攝取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s)。這類藥物通過選擇性抑制神經(jīng)突觸前膜 5-HT泵對5-HT的再攝取,從而增加突觸間隙5-HT的濃度,增強5-HT系統(tǒng)功能。齊美利定(zimelidine)是1種應用于臨床的SSRIs,后因其毒性作用而遭淘汰。目前市場上有5種SSRIs,即西酞普蘭(citalopram)、氟西?。╢luoxetine)、氟伏沙明(fluvoxamine)、帕羅西?。╬aroxetine)及舍曲林(sertraline)。由于這類藥具有明確的抗抑郁作用,同時不良反應明顯比TCAs少而輕,故已被作為治療各種抑郁癥重要藥物。
3.中成藥治療 姜氏等[4]治療抑郁癥。診斷參照《精神科手冊》[5]。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前者口服黛力新,每次一片,每天早、午各1次,同時配合心理咨詢;后者在前者基礎上服用清心安神顆粒(法半夏15g,膽南星、陳皮、黃連、梔子、竹茹、遠志、郁金各10g,茯苓20g,白術、枳殼各12g,酸棗仁、合歡皮、生龍骨各30g,甘草6g)。每天2劑,分早晚2次服。治療6周。療效標準:HAMD療效參照有關文獻[6]標準。結果:總有效率,治療組95.0%,對照組77.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
綜上所述,抗抑郁藥的發(fā)展為治療抑郁癥提供了更有效的武器,但對于新型抗抑郁藥尚需積累更多的臨床資料,以便在具體應用時選擇最適宜的藥物。對于新型抗抑郁藥的研究,目前主要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1)療效方面:療效更高,作用譜更廣,包括能快速緩解自殺企圖,對焦慮癥狀與焦慮譜系障礙有效,對難治性抑郁及精神病性抑郁有效,改善睡眠障礙。起效時間提前,達到快速起效。(2)不良反應方面:減少抗膽堿作用、心臟毒性、性功能障礙、癲癇發(fā)作、過量中毒、5-HT綜合征、誘發(fā)躁狂和快速循環(huán)、突然停藥的 “撤藥綜合征”。(3)藥物相互作用方面:減少藥物相互作用,注意療效與不良反應的疊加和抵消作用。(4)增加在特殊人群中應用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陳興寶,周學東,季建林,等.上海市抑郁癥患者門診用藥與生命質(zhì)量分析[J].中國藥房,2006,17(22):1717-20.
[2]Prous Science Drug R & D Baekgorunders:nepression [EBO/L ].2001-01-16.
[3] Martenyi F,Dossenbach M,Mraz K,et al.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acy of fluoxetine and maprotiline in depressed patients:a doubleblind trial of antidepressants with serotonergic or norepinephrinergic reuptake inhibition profile[J].Eur Neuropsychopharmacol,2001,11(3):227.
[4] 姜林芳,張鳳霞.清心安神顆粒治療抑郁癥[J].新中醫(yī),2009,41(12):76-77.
[5] 張明園.精神科手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9:187.
[6]許明智,李文波,賈福軍.漢密頓抑郁量表的因素結構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1(3):277-278.
(作者單位:華北理工大學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