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代玲
一、問題的提出
幾年前,我校進行了“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讀書做記號的方法讀懂課文”的小課題研究,對各年級提出了不同的目標。我們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做記號,促使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留下思考的痕跡,確實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了閱讀能力,培養(yǎng)了閱讀習慣。可我們發(fā)現(xiàn)一些教師對自己大力推崇的小課題缺少深刻、全面的認識,無法具體地引導學生,更不能身體力行,于是學生所做的“批注”往往存在以下現(xiàn)象:
1.“蜻蜓點水,浮光掠影”
學生缺少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因此下筆總是跳不出自己那一畝三分地,大多言而無物,言之無理,言之無據(jù),話語總是大而化之、蒼白無力。這樣的批注長期“堅持”下來,又難以培養(yǎng)思維的廣度、深度和力度,形成惡性循環(huán)。
2.“形式單一,千批一律”
“讀書做記號”的閱讀實屬個性化閱讀,可學生的“書間筆痕”卻是驚人的雷同,大都這樣“我體會……的品質(zhì)(是個怎樣的人)等”,如流水線上統(tǒng)一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重蹈“大一統(tǒng)”的覆轍。
二、 “批注式閱讀教學之二度批注”的教學模式
第一步:自讀自悟,自主批注
自主批注是學生“運用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文本的活動,是學生“練習閱讀最主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教師的主要職責是為學生的自主批注提供充裕的讀書時間,讓學生依靠個體的全部心智和情感去直面文本,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展開思考與想象,在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捕捉閱讀感受,對課文的內(nèi)容、層次、思想感情、表現(xiàn)手法、語言特點、重點語句等,用線條、符號或簡明的文字加以標示和評點,以體會文章之精妙、含義之深刻、形象之生動。
1. 內(nèi)容式
即讀懂了文章中的重難點句子和段落的意思之后,把它隨手記錄在旁。比如:《我的老師》一文,“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腿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zhuǎn),便轉(zhuǎn)向黑板。寫完了粗壯的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zhuǎn)向講臺?!币粚W生讀了這段話后,就在旁邊做出了如下批注: 這兩句話寫出了老師寫板書很艱難 。
2. 聯(lián)系實際式
閱讀時就文章中的內(nèi)容、人物的所作所為、寫作技巧等某一點聯(lián)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比如:學習《生命的藥方》一文時,有學生讀了 “以后睡覺抱著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還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边@句話后,聯(lián)系實際寫下來這樣的話語:這不是一雙臭鞋,而是一雙會說話的魔鞋,它告訴了我什么叫友情、堅持、忠誠和感動。朋友,多么美好的字眼!珍惜自己的朋友吧!好好對待我們的朋友吧!
3. 析寫作技巧式
即閱讀時分析文章中的重點句子的遣詞造句,體會他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比如教學《家鄉(xiāng)的水墨畫》一文時,讀到“她們一只手掀起水淋淋的菱盤,另一只手的 兩個手指輕輕一掐,一只小小的菱角就采擷下來了?!边@段話時,有學生就從寫作技巧上人手,進行批注如下批注:三個動詞準確地寫出了采菱女輕盈熟練的采菱動作,表現(xiàn)了她們無比喜悅的心情。
第二步:展示交流,點撥導思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學生在“初讀感知”基礎上的由表及里、進一步感知文本的階段,它是精讀的前奏,其主要任務是把前一階段感知的信息加以具體化、明確化。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要為學生營造一個有利于展示交流的“場”,讓他們積極展示交流自己的閱讀批注成果,促使學生由個體封閉式的自學感悟向群體合作式的交流溝通邁進,克服從眾心理,大膽地表達自己閱讀的感受,傾聽別人的見解,汲取他人的觀點,以獲取更佳的閱讀效益。 展示交流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學生和學生的個別交流,可以是小組內(nèi)的交流,也可以是班級內(nèi)交流,或者是教師與學生的交流。
第三步:二度批注,總結(jié)評價
二度批注指在“自主批注”的基礎上,在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生本對話后 ,其思想、認識、情感比初讀時必然會有新的提高和深化,這時,再讓學生又一次次或者多次記錄下自己對文本新的理解、體驗、感悟、啟思,從而實現(xiàn)與文本的深度對話。此時批注,既是對原有批注的補充、修正、鞏固和提高,又能作適當?shù)臄U展,以檢驗閱讀效果,提高閱讀能力。
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保證學生足夠的思考批注時間,以使他們能夠潛游于文本的深處去細琢細磨,以求得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和感悟,獲取更深刻的體驗、更準確或更多元的結(jié)論。只有這樣,到了交流討論的時候,學生才有可能言之鑿鑿,并且出現(xiàn)不可多得的課堂爭辯場面。比如:有學生在初次讀了讀了《我的老師》一文,“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繩端,臉上飄起得意和滿足的稚氣?!边@句話后,做了如下批注:劉老師是一個多么熱愛生活、多么堅強的老師呀!通過再次走進文本、師生交流, 學生在旁邊用紅筆進行了如下二度批注: 在氣喘吁吁地抓住線繩的那一剎那,劉老師的臉上又現(xiàn)出得意和滿足,那'得意'與'滿足'是什么呢?通過學習,我深深地懂得了,這“得意”,這“滿足”透露的是對劉老師對生活的那份熱愛。追趕線端的過程是它享受生活的過程,是他體驗生活樂趣的過程,即便自己的身體并不完美,他也愿意體驗!他要在追趕中挑戰(zhàn)自己,證明自己。他做到了!一個熱愛生活的殘疾老師,為自己奏響了生命的最強音!因此盡管氣喘吁吁,但他臉上現(xiàn)出得意和滿足的神氣。二度批注為我們的課堂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波瀾,帶來了一次又一次高潮。
總之,為學生開好“批注”這扇窗,可以讓語文課堂充滿生機,也可以讓閱讀教學的明媚春光闖進課堂!
(作者單位:重慶北碚中山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