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
摘要: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高中一開始學英語學生就已經不感興趣了,那就好像鳥兒還沒飛上藍天就已折短翅膀一樣,只能“望空興嘆”了。因此,教學過程中我們首要的任務就是要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筆者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尤其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好形勢下,始終堅持把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的學科興趣放在首位。本文著重探討了如何激發(fā)高一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教學;學習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12-047-1
興趣不僅是學習動機的起因,是引起一切注意的先決條件,而且也是我們課堂實效的試金石。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盡量從興趣入手,促使學生學習動機的產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利用科學的課堂評價手段,使他們逐步建立學好的信心,力爭達到教和學的和諧統(tǒng)一,最終達到最佳的課堂實效。
一、靈活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形成良好課堂氣氛的重要保證,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教學方法的恰當選擇與發(fā)揮,是教師創(chuàng)造性與教育藝術性表現(xiàn)的主要形式。一個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越靈活,課堂氣氛就越活躍,學生表現(xiàn)出的態(tài)度越積極,教學效果當然也就越顯著。教有定則,但教無定法。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的、教學對象和實際條件,個人的教學風格和特長,確定不同的教學方法。一法為主,多法配合,靈活地運用各種手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上每一分鐘的作用。在處理知識與技能的關系上,教師應對重點、難點、關鍵性的知識,精講多練,引導學生拓寬思路,廣開言路,使課堂氣氛既熱烈又嚴肅,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既掌握了知識,又發(fā)展了語言運用能力。在處理新舊知識上,教師要善于利用已學過的知識來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從而產生正遷移,同時也要善于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復習舊知識,使新舊知識相互滲透,形成整體。另外,教師還要利用直觀教具或電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運用,強化對所學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強化記憶,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利用形成性評價為主的多種評價體系
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評價體系側重于形成性評價,再加上英語教學本身注重的是教學過程,所以在倡導全體參與體驗為基礎的各種活動中應以鼓勵為主,采取多種評價方式,促成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成,從而建立自信,達到促使學生逐步建立起自主性學習意識、與他人合作意識、個性發(fā)展意識的目的。學生的內心是渴望被認可的,現(xiàn)在學生信息量大,很聰明,自我意識強,對自尊十分敏感,他們需要一個能給他們自信自尊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因此,我們的課堂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個性與自信心的陣地。在那些厭學的學生的眼中,學校如同牢獄,老師如同牢頭一樣討厭。如果我們一味地壓制,一味地嚴厲,我們的孩子與生俱來的靈氣和個性,將會徹底被磨滅。如果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正面評價,那么他的內在價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認,學習成就感也就得到了滿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會感到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快慰,隨之而來的學習外語的積極性會漸漸提高,同時喚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因此,教師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對具體人提出具體要求,使學習好的學生感到英語課大有學頭,學習差的學生覺得有信心學好。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評價方法,捕捉學生學習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使每個學生在既輕松愉快又熱烈緊張的狀態(tài)下,學習和掌握英語基礎知識。
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新課程要求我們要“以人為本”。因此,在人本位的倡導下,我們必須關注學生個體的存在,懷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個學生,關注學生的長期發(fā)展。英語課堂教學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積極參與配合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是這個過程的出發(fā)點。因此,組織課堂教學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切實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的主導作用又決定著學生的興趣濃淡、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高低。假如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壟斷課堂,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照本宣科,學生洗耳恭聽;教師問,學生答;課堂氣氛只會越來越沉悶,教師越教越吃力,學生越學越沒勁,最終,學習興趣被湮沒,學習動機被窒息。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的,教師要研究學生,要了解學生對課程學習的心理和需要。一般說來,課堂上如果學生能夠積極地和老師配合,表現(xiàn)出一種很積極自信的精神狀態(tài),給教師的反饋信息是:他們對學習是有信心的,是很感興趣的,同時教師的“教”得到肯定,學生的“學”對教師的“教”此時就產生了對應的正面信息傳遞,對教師的教產生了積極的正面效應。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不再是教師自編自演的獨角戲,而應該是讓學生唱主角,讓學生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特有的創(chuàng)造力,在教師的總導演總指揮下,用任務型教學模式下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是否能“苦中作樂”,關鍵看教師能不能讓學生真正忘我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教師要有意識地多一點人文精神的滲透,讓課堂充滿愛的氣息,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生興趣,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拋開偏見,拋開不必要的批評與指責,拋開腐朽的師道尊嚴,讓學生智慧的花朵在課堂上盡情綻放。孩子的心空應該是明朗的,我們的心必須是寬容的,允許他們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哪怕是笑話,也是孩子內心中精心培育出的奇葩,也是可以用來裝點我們的課堂。我們需要用一顆輕松的心去面對我們的課堂,我們應該毫無保留地去熱愛我們的學生,把我們的每一堂課都演繹得很精彩,讓“學生喜歡上我的課,盼著上我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