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麗
[摘 要]高中語文教學適時引入陌生化原理,為教學創(chuàng)造更多成長的動力。教師要注意篩選陌生化原理介入的角度和時機,以贏得語文課堂教學的主動權。互動問題設計、合作形式設計、課堂訓練設計、作業(yè)遷移設計,都是陌生化原理介入的好時機,只要把握精準、適時投放,就能夠獲得良好的操作效果。
[關鍵詞]高中語文;陌生化;介入契機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13-0015-02
高中生思想比較活躍,創(chuàng)新探索意識逐漸增強,對新鮮事物具有特殊敏感性,語文課堂教學引入陌生化原理,與學生創(chuàng)新探索思維相吻合,勢必能夠給語文教學帶來內驅動力。在篩選陌生化原理介入時機時,教師要有觀照意識,做好充分的教情和學情調查,以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
一、互動問題設計陌生化
學生對新鮮的問題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為引入陌生化原理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教師在設計師生互動問題時,注意從新穎的角度展開,以調動學生的探索主動性。特別是問題的呈現方式、互動方式、評價方式,有很大的創(chuàng)新空間,教師要拓寬教學思維,對問題設計展開深入研究,對學生學習思維展開深度調研,這樣才能找到更多的新視角、新方法,以成功引入陌生化原理,形成課堂教學新亮點。
教學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一的《想北平》,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為學生設置了陌生化問題:文本題目是“想北平”,能不能將“想”改成“寫”“說”呢?作者將北平城比喻成搖籃,找出其相似點。提及巴黎,作者一會兒說感到“寂苦”,一會兒又說“太熱鬧”,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文章結尾用“要落淚了,真想念北平呀!”收尾,是不是顯得太直白了?教師的問題一提出,便引發(fā)學生熱議?!跋氡逼?,這是多么簡練的表白,給人的感覺就是直率而坦誠,也便于展開抒懷,如果改成‘說或者‘寫,自然沒有了思念、想念的味道?!薄白髡咴诎屠韪械郊趴嗍且驗樗监l(xiāng)的緣故,而巴黎本身卻是太熱鬧的,這是從不同的角度展開的描述,當然不存在什么矛盾?!薄拔恼陆Y尾直接抒懷,給人的感覺是暢快淋漓的,不存在矯揉造作之態(tài),這樣的結尾無疑是非常精彩的,可以引發(fā)讀者的共鳴。”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組問題,這些問題設計的角度和平常不一樣,給學生帶來了陌生感,也有效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從學生積極回答的情況可以看出,教師設計的問題具有沖擊力,拓寬了學生思維,帶來了不錯的啟動效果。
二、合作形式設計陌生化
新課改之后,語文課堂教學師生互動意識得到進一步強化,但在選擇合作形式時,教師往往存在慣性思維認知,無論什么樣的學習任務,幾乎都要使用小組討論這一種合作學習形式。小組討論成為合作學習的代名詞,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因此,教師要推出更多的新型的合作學習形式,契合陌生化原理要求。小組辯論、小組競賽、集體實驗、社會調查、案例分析、數據處理、信息搜集等,都可以運用合作形式進行操作,學生對這些合作形式存在陌生感,參與合作學習的意識也會更強烈。
《像山那樣思考》寫的是環(huán)保話題,作者通過對一聲狼嚎的特寫,引出了對生態(tài)保護和生命意義的思考。教師引導學生展開質疑活動:先自主閱讀文本,每個人準備三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小組內篩選,每個小組最終精選五個問題,參與班級展示,最終評選出最佳質疑。學生拿到任務后,都積極行動起來。經過小組初評,每個小組篩選出五個問題呈報到班級。有小組給出的問題是:文章主題有沒有時代局限性?現代污染這么嚴重,你認為僅僅“像山那樣思考”夠不夠?文本題目是“像山那樣思考”,具體是指誰呢?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做法有很多,能不能找出一個典型的例子呢?你贊同人與自然平等的觀點嗎?教師對這些問題展開點評:問題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其思考性更為突出,說明大家都進行了很多探究,能夠觸及靈魂深處展開反思。
教師發(fā)動學生展開質疑競賽活動,給學生帶來陌生感,以往都是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解讀,或者是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討論。這里將問題進行對比分析,學習視角呈現創(chuàng)新性,給學生帶來的學習感知也呈現多元性。
三、課堂訓練設計陌生化
設計語文課堂訓練,教師常常是圍繞文本展開聽說讀寫思活動,其訓練操作呈現固化現象,學生對這樣的訓練操作也容易出現審美疲勞。為全面提升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教師不妨對課堂訓練進行創(chuàng)新探索,開展立體性訓練、演繹性訓練、對話性訓練、實驗性訓練、調查性訓練,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訓練學習的時空條件。課堂訓練雖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教師的創(chuàng)新設計往往可以給學生帶來全新的訓練感知體驗,其實踐效果也會超出想象。
設計《江南的冬景》課堂訓練時,教師發(fā)動學生熟讀課文,然后用一句話總結每一個自然段的意思,要求段意總結字數越精練越好。學生開始閱讀總結提煉,課堂學習研究氣氛漸濃。展示時,很多段意設計非常精練。如第一自然段:總寫江南冬景;第二自然段:北國冬景;第三自然段:江南冬天可愛;第四自然段:江南冬天北方夏夜對比。關于語言品味賞析,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訓練任務:找出描寫江南冬天悠閑境界的動詞,說說這些動詞的表達效果,如果換做是你,能不能給出更為經典的動詞選擇呢?這個任務具有挑戰(zhàn)性,學生迅速展開相關學習。有學生找出動詞“灑”“加”“點”“泊”“添”“畫”等?!霸谶@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這里的“灑”字用得恰如其分,堪稱絕妙,不管用什么樣的詞來替換,都難以達到這樣的表達效果。
教師從語言凝練角度為學生設計訓練任務,讓學生產生新鮮感。因為學生平時很少做這樣的訓練,自然有積極探索的愿望。通過多重比對,學生對詞語的經典運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四、作業(yè)遷移設計陌生化
作業(yè)訓練是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書面作業(yè)是教師的首選,學生對這種作業(yè)形式失去了新鮮感,教師在設計作業(yè)時需要大膽創(chuàng)新,以便點燃學生作業(yè)訓練的熱情。信息技術的應用給語文作業(yè)遷移訓練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啟動翻轉課堂教學,自然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網絡性作業(yè),讓學生用電子課件的形式展示作業(yè),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作業(yè)的新鮮感,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電子課件型作業(yè)具有豐富性,文字、動畫、圖片、視頻、音頻等,都可以成為語文作業(yè)展示的形式,對全面激活學生語文學習思維有重要幫助。
《我心歸去》是一篇優(yōu)美的抒情說理散文,作者以鄉(xiāng)愁為主題,為我們展示了真摯的情感。教師可這樣設計作業(yè)遷移題目:熱愛故鄉(xiāng)是人之常情,但人的理想在遠方,只有不斷向前走,才能抵達理想的彼岸。請以“我的遠行”為題,寫一篇小作文,并以音頻誦讀形式,將作業(yè)傳送到班級交互平臺,以便讓更多人聆聽到你的心聲。任務一經出示,頓時引起班級轟動,很多學生都顯得特別興奮。經過一番準備操作,學生小作文不斷傳送到交互平臺,教師和學生隨時進入交互平臺,聆聽那聲情并茂的朗讀。如“我執(zhí)著地遠行,雖然行囊里裝滿鄉(xiāng)思和親情,我依然艱難地前行,因為目標在地平線上,我留給故鄉(xiāng)的只能是背影……”
教師為學生設計一個小作文,這任務本身是沒有什么新鮮的,而要求學生用音頻的形式展示出來,給作業(yè)帶來了新意,學生感到了陌生,其參與熱情被成功激活。
語文教學引入陌生化教學理念,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探索思維,以形成學習主動性。教師在具體設計時,需要在不同環(huán)節(jié)進行分析,以切準教學脈絡,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多的正能量。運用陌生化原理,體現教師教學設計的創(chuàng)新,其教學調度有極強的活躍性,對拓寬學生學習思維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