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娟
【摘要】課堂教學效率是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關鍵所在?!?0-80-10法則”是從深度學習的角度啟發(fā)教師在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上進行有效開發(fā)和拓展,激活學生的知識并與新知產生“化學反應”,從而改變分配時間所采用的模式。以蘇教版小學牛津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inderella”的教學任務設計為例,重點闡述英語“任務串”教學的創(chuàng)新方式與實際效果。
【關鍵詞】任務串 深度學習 英語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放眼世界,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fā)展,GDP數據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簡稱GDP)是指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價值,它不但可以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表現,更備受人民群眾的高度關注。而且老百姓們也不再滿足于將自己的辛苦所得通過銀行利率來“保值”,而是通過各種理財方案不斷使自己的儲備增值、增值、再增值,實現最大化的積累。所以,有的人會抱怨貨幣的貶值,而有的人則會竊喜自己的財產增值。
課堂教學何嘗不是如此?有人滿足現狀、停滯不前,故而他們的課堂效率不斷貶值,教學效果差強人意。有人開展研究、不斷追求,故而課堂效率逐漸提升,教學效果一鳴驚人。所以,我們看到有些教師的課堂氣氛干澀、課后負擔沉重,教師忙于無效加班,叫苦不迭,學生忙于題海,毫無樂趣。還有些教師則是課上輕輕松松、課外樂趣無窮。究其種種原因,我想后者一定有著一套科學合理的課堂增值方案。
假期里,讀了一本美國教育學者編著的《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書中深度學習路線(Deeper Learning Cycle ,DELC)將課堂教學分為七個步驟:設計標準和課程、預評估、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獲取新知識、深度加工知識和評價學生的學習。正是由于學校開展的任務導向式責任課堂研究以及我的課堂教學的實踐,我對其中的“步驟5——獲取新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尤其是10-80-10法則,更能讓我的課堂四十分鐘真正增值。
我們知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一項尤為重要的目標,即為激活學生的知識,如若學生不存有先期知識,教師該如何激活并與新知產生“化學反應”呢?現在的英語教學更是以單元模塊學習為主要形式,單元中各課時有著千絲萬縷的客觀聯系,這就決定著學習者會以“碎片式”的學習方式進行相關知識儲備。在每個課時之間如何有效地進行任務“串聯”,一次次地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識,將“知識碎片”重新整合,就顯得尤為重要。深度學習理論告訴我們,唯一的途徑是——改變分配時間所采用的模式。如下表所示:
“花費80%的時間在當前單元上,10%的時間用于為學生準備即將到來的單元,以及10%的時間用于修正和回憶先期學習”。這是一個新的嘗試,我就蘇教版小學牛津英語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Cinderella”的教學任務串設計談談我對深度學習理論的嘗試與理解。
一、10%——課前深入介入
基本理念:通過激活先期知識和未來的信息結合,也可以是對即將到來的單元的預評估。
任務1(晨讀小劇場):主要是將課本中五年級上冊中學過的經典童話The Goldilocks and three bears在本周進行分角色表演,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童話劇的角色、旁白等表現形式。
任務2(開放微閱讀):鼓勵學生自行購買《格林童話》或《安徒生童話》青少年英文版,并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選擇文本,學習通過查字典及去障礙閱讀的方式通讀篇章兩遍以上。
任務3(閱讀分享站):交流自主閱讀的主題、內容,反饋學習所得,或者是求助同學或老師解決學習困難。一起共同解決幾個問題:我讀了哪本書?哪些童話?最感興趣是哪篇?怎么閱讀的?閱讀后的感受是什么?有需要幫助的方面嗎?從而進一步了解國外經典童話的語言特點和敘述方式(見下表)。
二、80%——課上深度互動
基本理念:在原基礎上進行精細學習和有效加工信息,聯結新知識,使習得的內容更深或更廣,形成更具深度的意義理解。
任務1(閱讀小卡片):自己制作閱讀資料卡片,包括童話名稱、主要角色、主要情節(jié)、結局,等等,同時也鼓勵學生發(fā)現原版讀物與課本內容的不同或改編之處,可能激發(fā)其對課本的期待或質疑(見下表)。
任務2(課本小劇場):根據課文內容自選角色,小組合作進行童話劇表演,要求表演時語言準確、表情和動作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梢詫⑾绕陂喿x的收獲加入到課本劇中,豐富書本的內容。
任務3(繪本連連看):經過整體的文本解讀,期望通過將文本與圖片對應的方式了解學生的習得效果,同時進行正確的匹配。再利用這些童話經典圖片進行看圖說話,鼓勵學生積極運用文本所學與原著所獲,不斷豐富語言,提高趣味性。
任務4(同期配音室):將教材中的配套動畫作用最大化,除了常規(guī)的跟讀模仿以外,還可以去除音效,鼓勵學生根據情節(jié)嘗試配音,同時引導學生關注語氣、語速、節(jié)奏與情感的正確表達。也可以選取原版動畫中的重要橋段,讓學生嘗試配音。
任務5(課堂小寫作):以本課為例,結合自己的先期閱讀可以續(xù)寫以下內容:Cinderella 試穿了水晶鞋后,終于被prince找到了……如若遇到困難可以從原著中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反而言之,對書中文本充分理解一定會對原著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任務6(原創(chuàng)小劇場):根據續(xù)寫內容The Cinderella and the prince自行創(chuàng)編腳本,進行角色表演,形成各自不同的結局,發(fā)揮分工合作的優(yōu)勢,提高學生學習的綜合能力。
三、10%——課后深層整合
基本理念:信息的鞏固需要一直發(fā)生。不斷地復述信息,達到神經元之間的牢固聯結,從而帶來與新信息碰撞的機會。
任務1(天天微視頻):每天抽出15分鐘時間觀看迪士尼原版《灰姑娘》動畫,要求同步觀看,不得超量觀看。通過接觸原汁原味的原版動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共同的討論話題。
任務2(日積月累本):鼓勵學生將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聽到的完整句子或詞匯記錄下來,鍛煉其在復雜的語言內容中獲取關鍵信息的能力。也可以分期進行原版童話的精讀,同時進行句子和詞匯的摘抄或質疑,不斷增加詞匯量的儲備,使自己的語言更豐富、地道。
四、效果與反思
這樣的單元學習我們通過一個個“任務串”學習,將一個童話延展到另一個童話,將一個單元輻射到另一個單元的學習之中,雖然“戰(zhàn)線”拉得比較長,但是我們依然發(fā)現學生學得很輕松、學得很地道、學得很豐富。鑒于我對深度學習理論的理解,我們還要對以下方面不斷實踐和反思:
1.減少與替換
10-80-10法則,表面上看,用于“即刻”單元學習的時間似乎變少了些,但是這正是它不斷讓您做得更好的原因之一。教師預設任務,將預習環(huán)節(jié)和復習環(huán)節(jié)成為教學內容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這樣就騰出了原本大量機械、反復練習的時間,取而代之的是解決背景知識以及知識不斷復現、實際運用,學生的學習壓力必然更小,也會學得更好。
2.容量與干擾
當準備教授某個單元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分段內容、減少干擾的數量、知道學習發(fā)展的順序、知道學生進行加工之前教師的適合講授時間量,等等。所以,教師需要有一個基于單元知識的跨單元的教學板塊設計方案,利于開展具體的教學,做到未雨綢繆。
3.儲備與延展
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學任務必定會以一個串聯的形式呈現出來,必定需要多樣化,也更加利于學生構建背景知識并盡可能地使用。如:盡可能地進行實地考察,通過網絡構建知識儲備,提供合適的相關書籍和適宜的讀書時間及空間,圍繞學生背景缺乏領域設計練習而激發(fā)研究、展示相關的圖片資料和實物模型,等等。
就像很多教師在接觸某種教育理論時,會以“我覺得這是個好主意,可惜我實在沒有這個時間”為借口來回應,所以就成了“兩張皮”——學的是學的、做的是做的。與其蒼白地找借口或是日復一日地重復工作,不如馬上就行動。就像“10-80-10”經驗法,小小的法則能量大,做大、做強、做實,定會讓我們的課堂大放異彩,課堂效益不斷升值。?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