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育英第二外國語學?!巴丁闭Z文工作室(210000)
《詹天佑》一文以人物的名字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shù)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文本首句開宗明義:“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此句中的“杰出”“愛國”是全篇的文眼,而“愛國”則為一條主線,貫穿文章始終。第一自然段全文的總起,提挈全篇。我的文本解讀將從“愛國”二字開始。
第二自然段先交代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爱敃r,清朝政府剛提出修筑的計劃……事情爭持了好久得不到解決?!薄皠偂薄熬汀薄岸肌薄斑M一步控制”“誰也不肯讓誰”“爭持好久”等詞語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阻撓”和“要挾”兩個詞不僅讓我們感受到了當時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任人宰割的悲哀,更讓我們體會到詹天佑是在巨大的社會壓力下毅然接受修筑鐵路的任務的。
第三自然段引用了當時一家外國報紙的評論,這是對中國的極端蔑視!這既是因為當時自然環(huán)境的極度惡劣,一路都是“高山深澗、懸崖峭壁”,又是因為中國缺乏高水平的工程技術(shù)人員。
詹天佑受命于危難之際,能否完成任務,這關(guān)系到中國鐵路的命運,更關(guān)系到民族的尊嚴和榮辱。他頂著只能成功不許失敗的壓力,毅然接受了任務。唯有強烈的愛國情懷,才能生發(fā)出無窮的勇氣!
第四自然段開頭的“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務,馬上開始勘測線路”是一個過渡句,“不怕困難,也不怕嘲笑”承接上文,“馬上開始勘測線路”總起下文。文中用了大量筆墨寫詹天佑在修筑鐵路過程中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以及他的內(nèi)心想法。
詹天佑經(jīng)常勉勵工作人員:“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蟾拧畈欢唷@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精密”一詞是詹天佑對工程人員的要求,更是他身體力行的指南。在施工現(xiàn)場,他一絲不茍、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影響著所有的工程人員。這背后的原因是:“這是中國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條鐵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則,不但惹外國人譏笑,還會使中國的工程師失掉信心?!薄爸袊笔钦蔡煊討?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的動力。
第五自然段介紹了詹天佑在開鑿居庸關(guān)和八達嶺兩條隧道時,依據(jù)不同的地理條件采用不同的開鑿方法:“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法”和“中部鑿井法”,大大縮短了工期。第六自然段介紹了他在青龍橋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了“人字形”線路,解決了火車爬坡難的問題。
三個創(chuàng)新點是詹天佑對鐵路建設做出的杰出貢獻,也是他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的體現(xiàn),更有力地證明了中國人是有能力建設屬于自己的鐵路的。詹天佑把自己的愛國情轉(zhuǎn)化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用實力還擊外國人的嘲笑。
第七自然段寫了京張鐵路提前兩年竣工,這有力地回擊了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藐視和嘲笑。詹天佑用事實證明,他的確是一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
詹天佑的愛國品質(zhì),六年級學生讀上幾遍應能讀懂,因此教師的文本解讀不僅僅要關(guān)注文本的人文價值,而且還要關(guān)注文本的工具價值。
這篇文章編入人教版與蘇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第三學段提出這樣要求:“聯(lián)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guān)詞句的內(nèi)涵,體會其表達效果;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lǐng)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斷?!币虼?,在教學中,我們應引導學生從思考“人物品質(zhì)是什么”向“怎么寫才能體現(xiàn)人物品質(zhì)”這個問題上來。在解讀文本時,教師應該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一是對這三件事,作者是怎樣安排的?哪些描寫給你印象深刻?二是“勘測線路”“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對應的三個段落結(jié)構(gòu)是怎樣的?三是文章為何要選取帝國主義阻撓作為時代背景?
基于以上文本解讀,我形成了以下的教學思考。
板塊一:畫思維導圖,理清課文脈絡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概括課文內(nèi)容的能力,所以設計教學時,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而借助思維導圖,理清文章所寫的具體內(nèi)容及表達順序,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法。
1.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課文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圍繞這一句,作者安排了哪些事件?
2.再讀課文,理清段落層次。(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寫詹天佑接受任務前的情況?(2)接受任務后,詹天佑帶領(lǐng)施工人員做了哪幾件事?結(jié)合文中的語言進行概括。
3.畫出思維導圖。
板塊二:自主發(fā)現(xiàn),強化朗讀,感受愛國
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別交代了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只有深入了解詹天佑是在怎樣的壓力下毅然接受修筑鐵路的任務的,才能體會其愛國之情。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發(fā)現(xiàn)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如,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時面臨哪些困難?他是如何解決這些困難的?學生潛心會文,說出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或者憤怒,或者難過,或者擔心……教師適時補充“慈禧太后及達官貴人對修筑京張鐵路的態(tài)度,表面支持,實則刁難”等材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深刻感悟詹天佑的杰出才華與愛國之情。
情動而辭發(fā)。我們還可以巧用朗讀感悟法,引導學生體悟詹天佑的思想。隨后,教師及時引導他們用朗讀表達他們的情感,讓他們再現(xiàn)詹天佑的愛國情懷。
1.讀了第二、第三自然段,同學們有什么疑問?請寫到黑板上來。
2.你可知道,詹天佑是在怎樣的情況下接受任務,修筑京張鐵路的?找出相關(guān)句子。(教師設問)
3.交流收獲。
(1)當時,清政府剛提出……想進一步控制我國的北部?!彼麄?yōu)槭裁醋钃??(爭奪修筑權(quán),控制我國北部,達到侵略的目的)
(2)“他們最后提出一個條件……他們就不在過問?!保ìF(xiàn)在看來,這真是可笑、可恥。帝國主義國家這是抓住中國的弱點,要挾我們)
(3)“有一家外國報紙輕蔑……還沒有出世呢?!保ㄟ@是在嘲笑我國的工程師,嘲笑詹天佑,更是在嘲笑中國人)
4.作者為什么要寫詹天佑接受任務的時代背景和客觀的自然環(huán)境呢?
板塊三:體驗感受,合作探究,理解愛國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4~6自然段,想想詹天佑在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在文中找到相關(guān)的句子,并在旁邊做批注。
2.拓展課外資料,呈現(xiàn)詹天佑修筑鐵路過程中面臨的其他困難。
3.面對上述種種困難和壓力,詹天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怎樣想的?用“——”畫出他所說的,“~~”畫出他所做的,“( )”標出他所想的,并在旁邊寫下你的體會。
4.請同學們默讀第五自然段,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為居庸關(guān)、八達嶺各畫一張施工圖。(在黑板上示范居庸關(guān)、八達嶺的簡圖)
5.請同學們小聲朗讀第六自然段,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并結(jié)合插圖,畫出“人”字形線路。畫完后,小組成員互相檢查,并交流火車上陡坡的方法。小組交流后,派代表匯報。
6.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人”字形線路示意圖。提示畫圖注意事項,講解“人”字形線路的妙處。
板塊四:借助舊知,深化對人物形象的認知
教師教科學家類的文章,不僅要研讀人物形象,還要研讀文本存在的價值。學生學習這類文章不應只停留在人物形象的理解上,還應學習寫法,學會寫作的方法與技巧。
《詹天佑》一文主要運用了正面描寫與側(cè)面描寫相結(jié)合的方法來表現(xiàn)詹天佑的人物品質(zhì)。教學時,可引導學生回憶舊知——《錢學森》這篇課文的人物描寫方法,拓寬學生的思維。
1.比較《錢學森》和《詹天佑》,看看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有什么相似之處。
2.修筑鐵路的三個典型事例用兩個行嗎?
3.找出課文中最能表現(xiàn)詹天佑人物特點的語言文字,看看這些文字是從哪些方面來寫的。
以上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突顯學生“學”的活動,不僅讀出人物的形象,還讀出文本存在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