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張宇
摘要:作為新寫實的代表性作家,池莉以其獨特的創(chuàng)作風格以及女性細膩的視角為讀者展示了現(xiàn)實的婚戀模式,傳統(tǒng)中理想的愛情與婚姻觀在她筆下被顛覆、解構,勾勒出蕓蕓眾生俗化的愛情與婚姻。
關鍵詞:池莉;世俗;婚戀觀
一、對理想愛情的否定
在中西方的文化中,愛情幾乎都被賦予了浪漫美好永恒的崇高氣息,然而在池莉筆下,更多的是將愛情與婚姻置于日常生活柴米油鹽中,直抵凡俗氣息。
小說《不談愛情》中的女主人公吉玲從小生活在花樓街,渴望改變自身命運的她不愿重復父母及姐姐們那種平庸、粗俗的生活,她知道只有愛情與婚姻才能改變自己出身的命運。于是,地位較高、家境較好的莊建非成了她的目標。為了達到抓住莊建非這個目的,她費盡了心機,導演了與莊建非在武漢大學的櫻花樹下的初遇,故意在莊建非面前扮成單純少女形象,在往后的交往中,吉玲又使出心計排除了家庭出身等問題障礙。莊建非來她家,她動員全家上陣演戲;受到莊家冷落時,她又假裝豁達;當愛情遭到莊家父母阻撓后,她又做出甘愿為莊建非的幸福犧牲自己的委屈狀……就這樣,一步步地把莊建非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難看出,他們愛情與婚姻的全過程就是吉玲精心策劃好的,吉玲的戀愛無異于一場表演秀。在她的眼中,婚姻愛情與高尚、浪漫無緣,它只是實現(xiàn)自己生活目標的一種手段。對于吉玲這種功利性極強的愛情觀,作者非但沒有否定和批判,甚至非常認同,在作者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向往的生活,在達不到目的的情況下,只好用自己的情感作為代價換取一種理想的生活,這是一種能力的體現(xiàn),和愛情無關。愛情在這里是一種虛構,婚姻是現(xiàn)實的,建立在現(xiàn)實生活之上的婚戀更加赤裸與真實。
池莉認為愛情是我們編出來的,她把一直高高端坐在神壇的愛情放逐了出來,還原為普通人生存需要的層面,人們的貪婪、無知與一廂情愿編出的愛情之說,只是所謂神話般的愛情傳說,猶如一個虛幻的泡沫而已。
二、對世俗婚姻的肯定
池莉雖然顛覆愛情,但是婚姻在作者的筆下則是更堅實的圍城,人生逃不脫這個圍城,而這個圍城也是生活扎實的依托?!稛廊松分械钠胀üと擞〖液裨诂F(xiàn)實生活面前焦頭爛額,住房、獎金、孩子入園等等生活中的瑣事壓得印家厚喘不過氣來,印加厚所有的煩惱都與家庭有關,生活的艱辛是他唯一能在婚姻家庭中體會到的滋味,然而即便這樣的艱辛,當他的女徒弟雅麗表達了對他的愛慕之情時,印家厚還是拒絕了這份感情,回到了“雞窩般發(fā)式”的老婆和幼子身邊,繼續(xù)承擔著作為丈夫和父親的責任?,F(xiàn)實婚姻家庭的人生模式才是真正現(xiàn)實中的生活場景,被生活磨去了激情、磨平了棱角,有的只是不得不過的瑣碎日子。
池莉對這種世俗的婚姻持肯定態(tài)度,因為生活本來如此,誰也逃不了這個堅實的圍城。在這里書寫了婚姻對愛情的勝利,平庸對理想的勝利。池莉想要告訴世人的:婚姻是人生課堂,里面有著很深的學問,婚姻不單單是一個人的事,而是兩個人甚至是兩個家庭的結合,每個人都要在婚姻家庭中努力扮演自己的家庭角色,承擔起角色賦予的責任。這才是俗世中婚姻家庭的本質所在。
三、創(chuàng)作獨特婚戀的原因
池莉在她的作品中都表達了這么一個觀點:“不談愛情”。占她全部作品的大部分婚戀小說無一不透露出這樣的觀點,顛覆崇高,消解愛情,肯定世俗。這樣的創(chuàng)作思維是與池莉的生活經歷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她人生經歷豐富,干過很多種職業(yè),自認為是個俗人。作家用女性特有的細致而獨特的眼光,敏銳的發(fā)現(xiàn)著身邊發(fā)生的司空見慣的瑣事背后蘊藏的實質,這些最基本的生活給了池莉最真實的生活體會,她深入地把握著這些生活表象之下的人生意義,書寫著她自己看到和感悟到的世俗人生百態(tài)。
這種寫作還與八十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關系,進入八十年代后,市場經濟的浪潮席卷了整個中國,對于金錢的崇拜,對于物欲的追求褪去了人們原本狂熱的革命激情,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奔波,疲于奔命,往往現(xiàn)實的壓力使得人們無暇顧及物質以外的東西,因而世俗的婚姻就成為了這種社會狀態(tài)最基本的反映,池莉把握住了這種生活細節(jié),構筑了自己獨特的婚戀世界。
四、結語
池莉以其平民化的寫作姿態(tài)構筑了一個獨特的婚戀世界,撕去了籠罩在傳統(tǒng)愛情婚姻上虛幻的面紗,赤裸裸的展示了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中的婚姻家庭模式,作者心目中的愛情已經全然褪卻了浪漫和神圣的色彩,這樣的創(chuàng)作不僅具有巨大的真實性,而且可以引起人們對人生、社會、世界的深刻思考。正因為池莉作品中蘊含著長久以來在文學作品中被遮蔽和忽略的人生體驗,才使得池莉的作品有著厚實的質感和獨特的魅力,她所構建的婚戀模式,也對當代文學探討人生具有不可忽略的意義和價值。
參考文獻:
[1]戴錦華.涉渡之舟[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鄧伊.從婚戀觀看池莉小說對人生的探求與思考[J].碩士論文,2010(6).
[3]楊劍龍.文化的震撼和心靈的沖突[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