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穎異
摘要:進入21世紀后,各種網(wǎng)絡文學應運而生,其中盜墓類小說作為網(wǎng)絡文學的一種風靡大江南北,《鬼吹燈》可是說是網(wǎng)絡盜墓類小說的鼻祖,本文將通過《鬼吹燈》從結構與人物、文化與驚悚、現(xiàn)實與虛幻三個方面分析盜墓類小說的流行原因。希望更多人關注這一文化現(xiàn)象,使其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關鍵詞:盜墓類小說;《鬼吹燈》;《盜墓筆記》;流行
當我們進入21世紀后,網(wǎng)絡成為不可缺少的新時代的產(chǎn)物,人們通過網(wǎng)絡了解大千世界,開辟視野,網(wǎng)絡文學應運而生。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第一次讓我們接觸到了真正的系統(tǒng)的盜墓類小說。本文將以《鬼吹燈》為例,分析盜墓類小說的流行原因。
一、結構與人物
盜墓類小說大多是以一個系列內(nèi)容進行的,同樣的主人公,同樣的背景,配以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顯隱多線的展開敘述。雖然每部之間都有內(nèi)在聯(lián)系,但是可以獨立成本,每部之間的聯(lián)系又可以勾起讀者極大的閱讀興趣,隨著主人公一步一步地深入那個未知的結局。正是這樣充滿可讀性的結構為盜墓類小說的流行形成了基礎。
《鬼吹燈》中就以“鐵三角”為陣營,形成了冒險的中心。三人性格各異,為本來驚險的旅程增添了許多樂趣?!豆泶禑簟返谝恢魅斯艘唬诓筷爼r聊以解乏的祖?zhèn)髅貢秃髞淼膶崙?zhàn)經(jīng)驗讓老胡從一個莽撞少年成長為一個有勇有謀臨危不懼的“摸金校尉”。相比之下,王胖子見錢眼開,愛貪小便宜,但是他勝在心無城府對兄弟兩肋插刀。Shirley楊的出現(xiàn),彌補了這兩位男主人公身上的不足。這三個人物都有性格上的弱點,然而在一次次出生入死中他們?nèi)齻€互相磨合、互相滲透,趨利避害,揚長避短,最終成為了一個堅不可摧的三角陣營。綜上訴述結構和人物是盜墓類小說流行的前提,它其中的內(nèi)容則是留住讀者的關鍵。
二、文化與驚悚
盜墓類小說作為書籍的一種也不單單是文字的疊加,它滿足了多元化時代人類對文化產(chǎn)品的多樣化審美期待。有評論稱:“《鬼吹燈》是盜墓系列小說的一個教科書式的長卷。”
天下霸唱曾在書中寫到“七十二行,盜墓為王。”考古學、古文字、文物鑒賞、史學、土木工程學、軍事、地理、氣象學、醫(yī)藥學和野外生存本領等,在令讀者體驗心跳加速的探險的同時,也震撼于這些從未接觸過的知識領域,這也成為盜墓類小說的一大賣點,寫人所不知永遠是讀者最大的興奮點。
不同于傳統(tǒng)意義的鬼故事,盜墓類小說遠遠不只恐怖一點,還有價值連城的財富,聞名中外的未解之謎和不知何時就會出現(xiàn)的洪水猛獸,單單用恐怖刺激遠不能形容盜墓類小說給人們帶來的感官刺激,深入骨髓的不安和恐懼以及對神秘寶藏的向往之情從頭至尾交織在讀者的心間。似真似幻的描寫更讓人分不清現(xiàn)實和幻想的差別,盜墓類小說的神秘與懸疑就是這樣抓住了讀者的心。
盜墓過程中老胡等人不僅僅遭到了來自未知的威脅,能讓他們這樣出生入死的除了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冒險精神,最大的動力還是墓穴中的無價之寶,甚至獻王墓的雮塵珠更是老胡等人的救命法寶。
三、現(xiàn)實與虛幻
盜墓類小說也可以是現(xiàn)代人對歷史新的解讀。史料的加入使得小說的敘述更加令人信服。與此同時,小說的時間背景被安排在了傳聞秘史較多而科技并不發(fā)達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契合了中老年讀者的記憶,勾起了年輕讀者的興趣,當現(xiàn)實生活和虛幻的場景完美的對接,本來虛構的東西也因為真實的加注而產(chǎn)生強烈的真實感。
一部成功的盜墓類小說不僅僅在于它給人們帶來的驚悚刺激和冷知識的傳播,還有對于道德人性的規(guī)勸。天下霸唱在介紹摸金校尉這一行當?shù)臅r候曾一再強調(diào)“雞鳴燈滅不摸金”、“出了盜洞后要把土回填”等等“規(guī)矩”,細細想來,這些規(guī)矩也不無做人的道理,雞鳴燈滅不摸金是提醒人們再大的財富也不如自己的生命自由重要;把土回填則讓我們做人學會謹慎有始有終;摸金時“明器”不能一掃而空就是提醒人們要想到后來人的利益不要過于貪婪。作為盜墓類小說指導性的作品,《鬼吹燈》中對現(xiàn)實的思考同樣影響到后人的創(chuàng)作,在后來的盜墓類小說中也宣揚了好人好報,勿存惡念的想法。
盜墓類小說填補了國內(nèi)對通俗小說中新領域的空白,擁有大批讀者,這無疑是一種成功,盜墓類小說的流行成因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欣賞角度,本文僅以《鬼吹燈》為例淺顯地分析了盜墓類小說流行的原因,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這一文化現(xiàn)象,使盜墓類小說在中國文壇上有更廣闊的發(fā)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天下霸唱.鬼吹燈[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9.
[2]弗雷澤.金枝[M].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9.
[3]朱婉瑩.論新世紀盜墓文學—以《鬼吹燈》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
[4]李澤厚.人類學歷史本體論[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102.
[5]梁沛.構筑驚悚時尚元素的鬼殿——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祛魅[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05):148-149.
[6]王婷婷.優(yōu)秀網(wǎng)絡小說的成功之道——以《鬼吹燈》為例[J].黑河學院學報,2012(06):104-107.
[7]劉茉琳.“想象力”與“神秘感”是文學永遠的魅力——以《鬼吹燈》與《藏地密碼》為例,對網(wǎng)絡流行小說的另一種解讀[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