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榮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高效率,一直是小學語文教師探討和追求的目標。閱讀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又是一種體驗性活動。小學語文學習階段,閱讀能力是決定學生成績好壞的一個關鍵性因素,而大量的閱讀不可能在課內(nèi)完成,只有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來達到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的閱讀量,而課外閱讀實踐活動,又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231-02
一、積極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學習興趣是小學生學習的關鍵和動力,語文閱讀又是小學教育中的重要內(nèi)容,語文教師要著力去引導學生的閱讀興趣,誘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要切忌“揠苗助長”,一定要做到“循序漸進”。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學過程以教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為主,學生缺乏閱讀與學習的自主性,課堂氛圍沉悶。因此,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于某一件事物存在強烈的興趣,才能夠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而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價值觀、思想觀不斷形成的階段,對于各種事物存在強烈的興趣,只要加以引導,就可以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有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才能夠在大量的閱讀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自己對于文化、藝術等方面書籍的閱讀興趣。讓閱讀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識別,而成為汲取歷史人文“養(yǎng)料”的最佳渠道。讓學生在字里行間體會閱讀的美好,從優(yōu)美生動的故事中與文字作者心意相通。通過課外大量的閱讀時間活動,使得學生在產(chǎn)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教學條件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閱讀形式。
在校學習期間除了在語文課堂擁有較為完成的閱讀時間,其他課程的學習也許不需要較為集中的閱讀過程。因此學生的閱讀能力難以得到快速的提升,并且零散的閱讀時間也難以使得學生對讀書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可以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在班級內(nèi)布置小型的圖書閱讀角。允許學生在家里帶來值得分享的課外圖書,放置在圖書角內(nèi)進行統(tǒng)一的收藏與管理,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在圖書角進行課外書籍的閱讀,使得班級內(nèi)始終縈繞著良好的閱讀氛圍。同時,老師可以積極引導學生主辦黑板報、墻壁展等,將學生分組進行墻壁畫的展示,可以有名人名言、唐詩宋詞等,甚至可以結合學生在課外的閱讀感受自創(chuàng)一些閱讀名言。使得班級始終充斥著濃郁的文化氣息,這樣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暗示,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氛圍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至關重要。首先,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具備現(xiàn)代教育理念,以民主的作風對待學生,尊重和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這樣會在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愛屋及烏”的效應,學生會因為老師而愛上所學的科目。其次,老師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制定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方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這樣做,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交流了學生的情感,發(fā)揮了學生的個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提高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趣味性,有效的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二、強化學生自主閱讀意識,指導課外閱讀方法,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著重于知識的傳授和方法的導引;教學內(nèi)容單一,主要來源于課本知識;教學方法刻板,以教師講解分析為主,缺乏對學生自主閱讀與自我思考的能力的培養(yǎng)。這些弊端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自我發(fā)展,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自主閱讀教學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和學習,致力于構建新的閱讀教學,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盡快走出誤區(qū)。激發(fā)自主閱讀興趣。以往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以教師為主體,教學過程以教師對課文的分析講解為主,學生缺乏閱讀與學習的自主性,課堂氛圍沉悶。因此,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首先,教師應教授學生多種閱讀方法。閱讀的一般方法如獲取信息的閱讀、欣賞性閱讀、娛樂性閱讀、精讀與跳讀等。其次,根據(jù)不同的閱讀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如朗讀、默讀、通讀、跳讀等。在自主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進行自主解讀,關注學生的行為和認知方式,以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效果。強化語言訓練與實踐。語言訓練與實踐主要有朗讀、讀寫結合、課外閱讀、課外語文活動等方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訓練有示范讀、領讀、輪讀、齊讀等多種形式,教師可根據(jù)教學目標進行合理的選擇;讀寫結合即在閱讀教學中融入寫作指導,為寫作積累素材,提供表情達意的方式和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可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安排采取小組合作方式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共同探討解決閱讀中的問題;學??梢圆扇§`活多樣的課外語文活動,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課本劇表演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閱讀的感悟和應用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語文基礎課堂的開端,在學前教育階段并未接觸較為系統(tǒng)的語文知識。突兀的進行大量的語文知識教學可能會導致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較為困難,而想要按時完成教學大綱的教學任務就必須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量,而課內(nèi)寶貴的教學實踐難以達到這樣的目標。只有通過教師的指導,讓給學生真正掌握課外閱讀的方法,精讀法:在選擇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就要了解文章的質(zhì)量,選取最優(yōu)秀、最值得閱讀的文章,然后認真仔細的進行閱讀,體會作者的描寫手法、中心思想,以及劇情結構設計。將經(jīng)典語句進行反復閱讀,并且對于十分經(jīng)典的段落要做到熟讀成誦。略讀法;是指在學習的特定階段為了快速完成某項任務,而采用的閱讀方式,要求采取提煉中心思想的方式來進行閱讀,要先翻看書籍的目錄,優(yōu)先閱讀文章的首尾句,提煉關鍵詞。對于不必要閱讀的地方要一帶而過,其他部分也要盡最大限度的加快閱讀速度,爭取做到一目十行。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掌握最多的資料信息,從而有效的完成某些特定的學習任務。筆記法;對于十分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可以采取記筆記的方式來進行深層次的閱讀,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對于經(jīng)典的文段想要徹底的掌握與理解就要一邊閱讀一邊對知識進行思考,并對整個文段的標題目錄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分析,深刻理解作者的文章布局結構。同時認真閱讀作者的題記抑或前言,保證學生在日后的實踐應用過程當中能夠舉一反三、運用自如。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的發(fā)展需求,因此,教師轉(zhuǎn)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逐漸地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外及自主閱讀教學,增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及課外閱讀學習能力和探究思考能力,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的掌握程度,還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