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岑
【摘 要】《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美好事物,豐富他們的美感體驗,讓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現(xiàn)。本專題通過案例研究挖掘當前中班幼兒美術教育價值,梳理感受與欣賞的途徑,通過其提升幼兒在美術創(chuàng)作中的創(chuàng)作想象能力。
【關鍵詞】藝術之旅;感受欣賞
【中圖分類號】J4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2-0147-01
一、問題提出
藝術可以是宏觀概念也可以是個體現(xiàn)象,通過捕捉與挖掘、感受與分析、整合與運用(形體的組合過程、生物的生命過程、故事的發(fā)展過程)通過感受(看、聽、嗅、觸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來的階段性結果。
《3-6歲幼兒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園美術活動中,引導幼兒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自然景物和社會環(huán)境中的美好事物,豐富他們的美感體驗,讓幼兒發(fā)表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想法去表現(xiàn)。引起幼兒對美的探究興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想象力,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基于對美術活動現(xiàn)狀的改變、幼兒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以及本園美術特色課程的豐富等方面的需求,著手開展從幼兒的感受與欣賞入手激發(fā)幼兒美術活動中想象與創(chuàng)造能力的研究,以求為創(chuàng)新幼兒園美術教育做出新的探索。
藝術之旅 “藝術”1.文藝,對社會生活進行形象的概括而創(chuàng)作的作品,包括文學、繪畫、雕塑、建筑造型、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2.指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方法3.形狀獨特而美觀的。藝術之旅就是通過參觀學習的形式提高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感受欣賞 是指幼兒被周圍環(huán)境或生活中美的事物或藝術作品所吸引,從感知出發(fā),以想象為主要方式,以情感的激發(fā)為主要特征的一種藝術能力。幼兒感受與欣賞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指幼兒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到的情感表現(xiàn)性。二是指欣賞主體在欣賞過程中達到一種自由和諧狀態(tài)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審美愉悅。二、研究的意義
1.澳大利亞學者walsh認為,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需要從幼兒園抓起,尤其要注重支持性自然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讓創(chuàng)新人才的種子從幼兒園開始有支持地自然成長。因此,我們要關注學前教育階段幼兒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積極探索幼兒敢于探究和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方面能力的激發(fā)。
2.在學習《指南》的過程中,又讓我們清晰地理解到感受與欣賞是幼兒園進行審美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幼兒美術教育必須從直觀的視覺藝術形象去觸動幼兒的心靈,喚起內心深處的審美情感,從而在美的感受和熏陶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在感受與欣賞過程中,幼兒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和個性特征;有效地調動視、知覺,獲得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通過眼睛對欣賞對象的形狀、色彩、光線、空間等要素的整體性把握,獲得更多的視覺經(jīng)驗,發(fā)揮視覺感知的潛力,用藝術的眼光發(fā)現(xiàn)世界的真、善、美。
3.我班從小班開始就舉行了很多次的藝術之旅,孩子們能通過觸覺,聽覺,視覺多感官突進去感受與欣賞藝術之美。在藝術之旅中,孩子們孩缺乏主動探索美的能力。三、研究過程
在藝術之旅的感受與欣賞中,我根據(jù)班中孩子的發(fā)展水平的快慢,理解能力的差異,在景點的選擇上及開展的形式進行藝術之旅活動。
1.景點選擇,這樣做(選擇策略)。
“藝術之旅”是一個提升幼兒感受欣賞水平的平臺,是幼兒創(chuàng)作靈感積淀的過程。通過“走出去、看一看,走近些、摸一摸,坐下來、畫一畫”的形式,讓幼兒獲得更多美的信息,讓幼兒感知并記錄世界,引發(fā)生動、個性的自主表達,培養(yǎng)幼兒的審美意識,積淀創(chuàng)作的靈感,激發(fā)出想象與創(chuàng)造的源泉。
第一次去小班部藝術之旅前,孩子們都無比的興奮,因為他們從來美去過這個新裝修的園所:“原來在我們幼兒園還有另外一個小班部,那里我們沒有去過,想象下那里都會有些什么呢?”羅一馨說?!昂臀覀冞@里一樣嗎?有爬龍,有草地?!弊叱鲂@來到小班部,孩子們找到了豐富的感受欣賞的素材:與中班部種類不同的樹木,銀杏樹,石榴樹,松樹...“樹葉的形狀,樹干的樣子還有樹皮的花紋都是不一樣的”我真想來畫一畫;寬闊的草坪,“草很多,很厚,地方好大啊?!笨梢栽谏厦姹M情的翻滾,在上面滾落葉球;“還有我們那沒有的花壇,小花的花瓣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樣,真漂亮呀?!庇變涸谧匀画h(huán)境和人文景觀中盡情感受與欣賞美的事物,從而獲得獨特的審美與文化體驗。在回到教室后,孩子們還在討論剛剛在小班部的所見所聞,然后我伺機就問:“那你們最喜歡小班部的什么地方呢?”嘉言說:“我最喜歡的是樹屋,我只在書上看到過,真的好想下次爬上去看看啊。”“我也是,我最喜歡樹屋,我們中班部要是也有就好了?!薄拔乙彩俏乙蚕矚g”......“那我們下次再去小班部的時候再一起去看看,看看樹屋那里還有些什么變化”我說。
第二次去小班部藝術之旅, 我本著開展藝術之旅的目標需圍繞幼兒的審美體驗,培養(yǎng)藝術興趣、感受藝術魅力、拓寬藝術視野?!八囆g之旅”同一個活動中也不斷體現(xiàn)著深度與廣度。
通過觀察樹屋的周圍,孩子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銀杏樹在不同季節(jié)的變化:“這是什么樹呀?樹葉看上去像扇子一樣的”;“劉老師,小班傳染病我們好久沒來了,你看呀,今天的銀杏樹葉子全部都發(fā)黃了”;“哇,操場上都是銀杏樹的葉子,好漂亮啊,我們可以去玩一玩嗎?”王嘉言,媛媛,jelly他們手捧一團樹葉向天上拋去,開心的叫道:“下花瓣雨羅”,汪汪干脆躺在了草地上,圓圓和樂樂把地上的銀杏樹葉都扔到了汪汪身上,汪汪笑著叫道:“你們是要用樹葉把我埋起來啊”。
除了一種樹木季節(jié)的變化之外,我還鼓勵孩子觀察在一個季節(jié)中不同樹木的不同生長形態(tài):“劉老師,秋天了,為什么有些樹葉變成黃色了,還有些還是綠色的呢?”“銀杏樹的樹葉全都掉光了,松樹的葉子怎么不掉呢?”“梧桐樹的葉子是五角的”,“枇杷樹的葉子是橢圓形的”。一次次的感受欣賞不斷拓寬幼兒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經(jīng)驗,從認識、探索、體驗、熟悉、欣賞到內化為關鍵經(jīng)驗。
2.開展形式,這樣做(支持策略)。
材料體驗的感知途徑是重視幼兒的藝術探索過程,嘗試讓幼兒對一種或一類藝術材料進行持續(xù)探索體驗,保障幼兒探索的連續(xù)性和深入性,并且關注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多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自主創(chuàng)作
小班部的滿地金黃,孩子們還是特別懷念。今天又帶著他們來到了小班部,來到他們最愛的樹屋。我對孩子們說:“你們發(fā)現(xiàn)了沒有,雖然都是銀杏樹上掉下的樹葉,但是每一片都是不一樣的哦?!蔽业脑捯鹆撕⒆觽兊臒崃谊P注,紛紛去尋找不同形狀的銀杏樹葉。筱涵說“劉老師,你看,我手上的這篇銀杏樹葉像是把小扇子。”二姐說:“我的這片銀杏樹葉當中有個小三角,像掉了一顆牙?!?.....
接著提議可以在草地上樹葉拼貼。他們紛紛收集了很多地上的樹葉,找了塊空地,有的一個人拼,有的兩三個人一起合作。陸伊凡用銀杏樹葉一片一片連了起來,變成了一條很長很長的線,“劉老師你快來看,我今天用樹葉拼的是我們上次去濱江看到的長風箏。”“是哦,一片片的銀杏樹葉就像那天一個個的小風箏,串在一起變成了一個長長的風箏了。”“我還要繼續(xù)拼,那天的風箏一直飛到了太陽那里呢,我還要把濱江還有小船都拼出來?!?/p>
*生生互動
從小班部回到班級后,孩子們還想繼續(xù)玩下去,拼下去,嘉言就說,我們可以像小眼睛看世界一樣在班級里面舉辦畫展呀。就這樣,我們將小班部拍來的各種照片,有些打印了出來,有些繼續(xù)放在ipad里面讓他們繼續(xù)欣賞。區(qū)角活動中,孩子們站在畫架前面儼然變成了小畫家的樣子,認真的畫著。我們將作品放在了畫冊里面,像作品集一樣。今天來到美工區(qū)的是珺寶,她很認真的畫著,先畫了粗粗的樹干,然后又畫了很多的樹干。到了分享環(huán)節(jié),珺寶來介紹她自己的作品了;“這是我今天在美工區(qū)畫的作品,你們知道我畫的是什么嗎?”“梧桐樹?可是葉子呢?”“銀杏樹吧,細細的樹枝?!爆B寶說“這是冬天光禿禿的樹,天氣冷了,樹葉都掉光了,被老師都掃干凈了。”
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他們的作品也就有與眾不同的特點。作為教師,應關注幼兒所需,為幼兒搭建一個情感交流的平臺,支持幼兒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實現(xiàn)真正的有效的情感互動。
*家園互動
幼兒只有在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情緒下、在良好和諧的環(huán)境中,才能確實感受到美術創(chuàng)作不是負擔,而是一種樂趣。因此,教師要給幼兒創(chuàng)造充滿情感色彩的審美環(huán)境,讓幼兒有足夠的自由和信心去感受美、體驗美,才能豐富幼兒的審美情趣。
在藝術之旅活動中,我們請孩子和家長一起收集了各種各樣的樹葉。涵涵說“我找的樹葉像一把劍一樣。”小弟說“我撿的樹葉邊上像有一排小牙齒一樣,尖尖的?!泵妹谜f“我撿的是梧桐樹的樹葉,就像螞蟻渡河的小船?!?/p>
樹葉越撿越多,孩子們和家長們在家里紛紛都制作起了樹葉拼貼畫。孩子們紛紛將自己的樹葉拼貼畫帶來了學校,做起了講解。
嘉言說:“這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喣徐匯濱江撿的樹葉,我先用筆畫了一個漂亮女生的頭,接著用松樹的樹葉做了一件漂亮的小背心,最后用銀杏樹的樹葉剪成一個個橢圓形邊成了一條長長的小裙子?!?/p>
這樣,幼兒才能增進對材料及其特征的了解,長時間的探索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隨時重復使用材料,幼兒每次在使用同樣的材料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材料的新特征,并增強使用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性。四、研究成效
通過一學期多次的藝術之旅,我班孩子觀察能力提高了,主動探索美的能力增強了。能根據(jù)自己的感受欣賞進行再創(chuàng)作。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發(fā)展指南》.
[2]《上海托幼》.
[3]《我是小小藝術家》.